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回归田园 80后夫妻逐梦“诗和远方”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7-08 08:35:31      

责任编辑:


吴丹(左)和肖妍杰(右)在田间锄草。
 
吴红莉 曾筱慧 眉山网记者 严丹玫 文/图
 
【核心提示】
 
当今,城市的繁华已然不是最前沿的生活潮流,回归传统的田园牧野才是最理想的生活追求。
 
在青神县,一对80后夫妻吴丹和肖妍杰正将这种对田园生活的渴望逐步变成现实。他们放弃了在深圳15年打拼创下的企业,回到家乡躬耕田园、种花卖果发展生态农业——2016年1月10日,占地350余亩的生态园在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正式破土动工。如今,成片的蓝莓、牡丹、西瓜,芍药、李子、梨、草莓等种满田间。这些表面上看似与其他种植无异的花果,其背后却有着成本高昂,甚至“烧钱”的生态种植法,拒绝化肥、拒绝农药,坚持有机……
 
然而,生态农业的路并没有想象中好走,投入成本不低,目前市场认可度不高……究竟是坚持初心打造生态园的“诗与远方”,还是降低园区定位迎合市场大众口味?这一条创业路,吴丹和肖妍杰仍在摸索中坚守。
 
坚持生态
 
秉持初心建造有机田园
 
“不要化肥,不要农药,不要膨大剂,不要催红素……怎么生态怎么来,怎么健康怎么来!”吴丹和妻子肖妍杰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我们要把生态农业的路走到底,把属于我们的梦想田园与市场分享,争取三年时间拿下‘有机认证’。”
 
说这番话的他们,并不是逞一时之快。为了回到家乡实现田园梦,他们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狠心关掉了在深圳打拼15年创下的部分企业,回到青神物色田地,努力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我们希望用科学的管理,结合农技人员的丰富经验技术,最大可能补齐农业发展‘看天吃饭’的短板。”在深圳拼闯这几年,吴丹和肖妍杰积攒了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他们将园区的种植、管理、营销分而言之。一心一意想当“老匠人”的吴丹单纯地负责园区的种植,管理聘请专人负责,深谙生意门道的妻子肖妍杰则负责园区及产品的包装、营销和推广。
 
为了让园区内工人更高效地工作,公司给在职农民工划定了每日工作任务,实行绩效管理,同时施行企业管理中常用的“6S”管理法,让习惯了粗放生产的当地农民转而学习并接受精细、集约的生产模式。
 
“不就是种个地嘛,犯得着吗?就像手工锄草多费力,不如打除草剂,省时、省力又省钱,真不知道咋想的。”有员工发牢骚。
 
“我们的员工以50—60岁的当地农民居多,文化程度相对偏低,习惯了粗放的耕作方式,让他们接受我们的管理方式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想要获得‘有机认证’,有时看似‘愚笨’的坚持是必须的。”肖妍杰说。
 
矛盾困惑
 
寻求“梦想”和市场的双赢之路
 
生态园开建半年后,园子里一派生机,100余亩4个品种的蓝莓已经陆续成熟,游客也络绎不绝的前来采摘游玩。目前园内道路等基础设施还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而吴丹则希望将脚下踏着的350余亩土地,作为自己后半生最珍爱的事业。
 
除了现有的采摘体验功能,两人还计划在园区内开发出更多具有诗意的附加功能。
 
我们想过在园区里建个书吧,让前来观光、体验的游客静下来阅读,抬眼望望这一抹的绿意。或是建个主题咖啡馆,供朋友三四沙龙、叙旧,聊聊生活中久违的‘诗和远方’。”然而夫妻俩知道,“自己想要的,或许不是最受市场追捧的。”
 
吴丹告诉记者,园区正式开放前,他曾邀请各路朋友前来尝鲜。不少朋友在体验后表示,进来后“坐不住”,主要原因是没有完善的棋牌娱乐设施。
 
“四川人嘛,坐下来就喜欢打牌,能理解。”吴丹说,“但我们不想妥协,不希望把生态园建成普普通通的农家乐。”然而,想要有长久的生命力,生态园就必须面向市场,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还得给游客“坐下来”的理由。
 
近期,肖妍杰开始猛攻新媒体营销推广。一方面,希望通过新媒体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消费群体;另一方面,也希望借助新的传播渠道,反向吸收更多新颖且具操作性的经营理念。
 
“我们这个生态园区想传递给游客的一种生活态度,要让日子静下来、慢下来,就像是喝一壶花茶,要细细品味,方能体会其中滋味,这也是我们不懈努力奋斗的方向。”肖妍杰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