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董菊芬:带着父亲的荣光 勤劳坚强生活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7-09 09:48:30      

责任编辑:


生活中的董菊芬。

窦诗苑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在东坡区白马镇龚村一所简朴的住所,记者见到了64岁的老人董菊芬,尽管已满头白发,却精神奕奕。50多年前,董菊芬的父亲董文华在稻城因剿匪牺牲,自幼丧父的她由母亲独自抚养长大,虽然生活艰辛,却始终坚持勤勤恳恳做事,在平凡而坎坷的日子里,她带着父亲的荣光坚定地走着。近日,董菊芬被评为东坡区“十佳烈士家属”。

儿时缺少父爱 生活变得困难

“父亲董文华在我5岁时就牺牲了。当时年纪太小,关于父亲的很多事都是母亲后来告诉我的。”董菊芬回忆说,那时从部队寄回了一个包裹,里面有一封信,大家看到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父亲遇难后,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地将她拉扯大,那时父亲留下了240元,在分给奶奶以及家中其他人后,她和母亲分到了90元。“1959年时,生活真的很艰辛。”董菊芬说,在她的记忆中,很多时候一家人就只能吃树皮吃糠。“条件很艰苦,但母亲却尽最大努力来照顾我。”董菊芬说,母亲老了后一直都和她住在一起,而她和丈夫也一直照顾母亲直至她去世。

“父亲没有留下什么珍贵的财富,但他不畏惧艰险的品质却是留给我最大的财富。”虽然对父亲的记忆已模糊,但董菊芬一直觉得父亲是自己心中的英雄,甚至连结婚对象也选择了一名军人。丈夫彭玉安在1977年退伍后与董菊芬成婚,但退伍后身体状况一直不好,董菊芬里里外外一把手悉心照料,可丈夫还是于2012年病逝。重重打击一度将董菊芬的生活推入深渊,但她却靠着自力更生,撑起了一家的艰苦生活。

踏实做事做人 成为家人支柱

生活所迫,董菊芬小学毕业后便在家务农。在父亲的潜移默化影响下,董菊芬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格。“我曾担任过李竹村的出纳15年,在任职出纳期间,我从来没有算错过一笔账,也没有让集体损失一分钱。”董菊芬说,有一年村上对账期间算漏了5元钱,非要她补上。虽然觉得很委屈,但她还是掏了腰包。几年后,区财政工作人员下村清算,发现当年的账上多出了5元钱,终于让董菊芬的出纳工作完美收官。

在任职民兵连长期间,董菊芬觉得是最开心的时刻。“那时,我们每天都会训练打靶,每次打靶最后一名就要请大家吃东西,大家都很快乐。”董菊芬说。

董菊芬的儿子离异后常年在外务工,留下了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董菊芬还是靠打零碎工抚养孙子,也不向政府伸手要援助。“虽说我是烈士子女,但绝不应该靠着这个光环生活。”董菊芬说。

诚恳对待他人 自强不息生活

“我从来没有因为是烈士子女,而要求享受什么特别照顾。但我觉得我有义务和责任把烈士精神传承下去。”平日里,董菊芬靠着自己种地、帮村民干农活、打临时工等这些零碎的事情自力更生,前段时间,村里要推行秸秆禁烧,很多村民都不是很情愿,董菊芬总是村里最积极响应的一个,不仅如此,她还号召全村人一同执行,全村的人都以她为榜样。

董菊芬的困难遭遇和勤劳坚强的品格让村民深受感动,每当她遇到困难时,邻里乡亲也都乐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她修理水泵、接电路、干农活等。如今,在董菊芬门前,种植了许多橘子树,其中有几株是很独特的橘子树。董菊芬介绍说,这是她精心嫁接的新品种,闲暇时,有些村民就会来到门前观看并请教学习嫁接技术,而董菊芬都认真向他们讲解。董菊芬觉得,自己最骄傲的事情就是能帮助他人。

编后:为自强不息点赞

面对人生层出不穷的难题,她报以日复一日的坚守,上养老人,下帮儿孙,自力更生,过好自己的日子,温暖他人的生活。如果说生活就是一场战役,那么自强不息地挺过各种艰难、挫折,64岁的董菊芬何尝不是自己人生的英雄。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