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洪:勤学苦研技艺高
张亚洪(中)正解答客户问题。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在建国汽车集团眉山园区,有这样一位汽车修理工,从事汽车维修20多年,能快速诊断汽车隐性故障,被客户和同行称为“汽车维修专家”,他就是售后维修技术总监兼园区车间主管张亚洪。
千锤百炼 练就“硬功夫”
从踏入汽车维修行业的第一天,张亚洪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且一干就是20多年。“一个‘铁家伙’能跑得那么快,其中肯定有很多奥秘!”张亚洪,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了汽车维修生涯。
在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被运用在了汽车上。如何快速掌握这些技术,对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张亚洪来说就更加困难了。“为适应这些不断更新的技术,我必须不断努力学习。”张亚洪说,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汽车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上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请教,并购买和借读大量的汽车维修专业方面的书籍,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车间维修实际相结合。俗话说“看十遍,不如自己动手做一遍”,通过一系列学习,张亚洪更好地理解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精益求精 对症下药
从一名学徒到技术娴熟的汽车修理师傅再到企业管理人员,张亚洪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维修人员、客户车辆以及维修设备的安全。”张亚洪说,作为一名车间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维修工作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安全知识及客户车辆维修的现状,并将每项工作都了解得认真细致。同时针对客户反映的车辆问题,做到认真听取和分析。
“就像医生一样,当病人来看病时,光有满腹理论,也不一定能找到症结。也就是说,除了理论,还要有实践经验,有了经验的累积,医生才能妙手回春。”张亚洪说,故障的存在有时并不是局部问题引发的,而是各环节相互制约。因此,修理汽车如同医生看病,同样需要望闻问切,且必须了解、分析故障现象,对症“下药”。
如今,在客户的眼中,不管什么车型出了故障,经张亚洪一看,就能发现问题所在;经他的手一修,瘫痪不动的车立马就能开走,大伙都说他“太神”了。面对这样的评价,张亚洪说:“我不是‘神’,我只是太热爱修车这行当,平时比别人付出的多一些罢了。”
老师傅做好传帮带
20多年来,张亚洪拿过不少荣誉,乌鲁木齐高新区汽车维修技能大赛三等奖,申蓉汽车集团汽车维修比武二等奖,汽车维修高级技工证书……20多年来,张亚洪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汽修工、园区技术总监、车间主管……但是,在张亚洪看来,荣誉是工作的馈赠,不管头衔如何,说到底,他最自豪的身份仍然是汽修工。
多年来,张亚洪一直身体力行为汽修行业默默付出。学无止境,张亚洪说,人这辈子要活到老,学到老,并表示,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会更加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不断提高维修技术。
贺泽勇:注塑行业的标兵
贺泽勇讲解技术要点。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2012年,贺泽勇通过人才引进入职眉山大成包装有限公司从事工艺品开发以及技术指导工作。在工作中,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养和精湛技能水平。
技术改造 降低废品率
近日,记者在眉山大成包装有限公司注塑车间见到了正在检查设备的贺泽勇,个头不高,却很干练。目前,贺泽勇担任公司技术部主管一职,主要负责研究开发新工艺品,调整机械参数,把控产品质量关卡,负责车间技术指导以及产品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项技术难题的攻关等工作。
进入公司以来,贺泽勇不断开拓进展,致力研究提高产品利用率。“为提高产品利用率,减少浪费,我带领团队经过足足四个月的研究,终于将废品率从之前的12%降到了3%。”贺泽勇说,以前,他们每天从早上7:30一直忙到深夜24:00,有时甚至到凌晨二三点。再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后,贺泽勇终于带领团队研究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系统,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产品利用率,减少了浪费。虽然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最终成功了,大家都觉得之前的辛苦是值得的。
团队协作 解决顽固故障
贺泽勇还充分发挥技术模范的作用,在工作中注意培养技术骨干人才,悉心教导后辈人才。“针对工作中出现过的生产问题以及技术问题,他经常组织和各部门交流,指正问题,现场进行教学培训,使员工更加了解该行业,以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能独当一面,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 眉山大成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学英说,虽然贺泽勇现在也算是基层领导层,但是凡事他总是亲力亲为,遇到困难总是第一个上,发扬了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
“开拓进取、刻苦钻研、创新思路、业绩突出”,这16个字是同事对贺泽勇的评价。
对于取得的一系列荣誉,贺泽勇将功劳归结于他的团队。塑料制造部负责设备管理工作的有不少人,分工各有不同。每天上午,贺泽勇组织早会,各个员工针对昨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他请教。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贺泽勇会以类似“专家会诊”的形式,对设备问题进行“诊断”,结合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贺师傅工作经验丰富,在日常工作中,我碰到的设备难题到他手里基本上能解决,而且他还会对我指导,收获很大。”张景德回忆说,有次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经过了几个小时都没有解决。当时他就给贺泽勇打电话,虽然已是半夜,但贺泽勇二话没说就立即赶到了车间。
2015年8月,以贺泽勇为技术核心的团队,在同年因成功试验泸州老窖所需产品,为企业赢得了成为泸州老窖外包装的供应商之一,使经济效益同比增长20%。2016年应客户要求为成都辛农民粮油厂成功开发产品,使企业成为了该粮油厂的长期合作伙伴。
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原则,刻苦钻研,联系时代经济发展特色,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开发出各类各样新的工艺品……贺泽勇身上有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