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将正宗地道的方言存入国家和四川省语言文化资源库永久保存——
眉山话征集代言人 全市确定18名候选发音人
老年男性肖坤华正在面试。
眉山网记者 李泓莹 文/图
日前,四川省召开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会,确定在全省20个点(区、县、市)面向社会征召一批汉语言方言发音人,通过纸笔记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正宗地道的方言存入国家和四川省语言文化资源库永久保存。
记者从眉山市语委办获悉,我市仁寿县和青神县分别入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调查点。相关工作由我市语委办、四川师范大学于6月中旬起联合推进,并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具体执行,仁寿县语委办、青神县语委办协助完成征选工作。
全市确定18名候选发音人
仁寿12人青神6人
7月14日,记者从市语委办获悉,经过1个月的征集,仁寿县、青神县目前共确定了18名候选发音人。
仁寿县是国家级调查点,需征集老年男性发音人2名,老年女性发音人1名,青年男性发音人1名,青年女性发音人1名,地方普通话发音人3名,口头文化发音人1名。
该县负责征集发音人的工作人员黄碧琴告诉记者,因为地方普通话发音人和口头文化发音人可以由前4类发音人兼任,所以在征集发音人时,以前4种为主,最终选出来的正式发音人将一并承担地方普通话和口头文化发音人的纸笔记录、音像录制工作。
截至现在,仁寿县已经确定了12名仁寿话候选发音人,其中老年男性3人、老年女性3人、青年男性3人、青年女性3人,最终将按要求遴选出5名发音人。
青神县是省级调查点,需征集2名老年男性发音人。该县负责征集发音人的工作人员程建军告诉记者,目前已确定了6名青神话候选人,即将进行青神县方言发音人初选面试。
方言发音人要求严格
面试1天仅1人基本合格
7月15日上午,一场特别的选拔赛在仁寿县职教中心舞蹈教室内举行,12名仁寿本地人在这里争当仁寿方言发音人。经过一天的面试,初步确定1人为老年女性仁寿方言发音人,60至65岁老年男性仁寿方言发音人、青年男性仁寿方言发音人、青年女性仁寿方言发音人暂未确定,还将继续遴选。
“初选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仁寿话讲得比较地道,但是其他条件不符合。”语保工程眉山负责人、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邓英树告诉记者,老城区发音人需在本地老城区出生和长大(12岁以前没有离开过本地),未曾在外地常住(半年以上),家庭语言环境单纯,其祖辈三代及配偶均为本地人,且无在外地一年以上生活经历,能说地道的当地方言。老年发音人无缺门牙情况,文化水平应为小学以上,高中以下。
8月进入正式采录
验收合格将成为本地方言代言人
据了解,仁寿、青神方言发音人征选工作完成后,8月份将进入正式的采录阶段。
发音人确定后,川师大专家团成员将从录制方法、仪容仪表、方言发音等方面对正式发音人进行统一培训,随后开展方言发音的纸笔记录、音像录制工作。
“国家级调查点要求相当严格,录制的声音、画面、噪音等都有严格要求,一旦不合格将重新录制。录制结束后,将把资料送到中国语言资源研究保护中心进行验收,只有验收通过,发音人的乡音才能进入国家语保资源库永久保存。”邓英树教授告诉记者。要当好一名方言代言人并不容易,除了会说地道的当地话外,还需要耐心,长时间参与录制工作。
据介绍,正式发音人音像资料采录验收合格后,会作为本地方言资料进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多媒体数据库,并永久保存。正式发音人由此成为本地方言形象代言人,由四川省语委颁发荣誉证书,并根据其工作量给予适当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