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当代军人的诗与远方——走近《满身泥巴的兵》词作者贺瑛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7-31 10:21:07      

责任编辑:


  当代军人的诗与远方

  ——走近《满身泥巴的兵》词作者贺瑛


贺瑛近照。



  【核心提示】

  “满身泥巴的兵,情系百姓的兵,踏平泥泞,铁骨铮铮;满身泥巴的兵,深深鱼水情,百姓是父母,你是子弟兵……”,近日,一首《满身泥巴的兵》在网络上走红,它唱出了洪涝灾难前,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与洪水抗争的大无畏精神。这首歌仅在网络上传播3天,点击量便上千万,且还有幸被选入参加今年央视“八一”建军节晚会。这首歌的创作者是名军人,而且还是我们身边的军人:34岁的仁寿人贺瑛。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80后共和国子弟兵的内心世界,看看我们新一代四有军人的好样子!

  【有灵魂】“既然出不了力就使劲加油呐喊吧”

  今年6月以来,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引发洪水灾难,一时间大水围城,人们流离失所,令人揪心。

  作为新闻工作者,我对灾情特别关注,灾难在咆哮,生命在叹息。在悲伤中我也看到了希望:一抹耀眼的迷彩绿,那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们。就在这期间,一首《满身泥巴的兵》不经意间走红网络,传唱开来。在循环了十多遍后我按下暂停键,想起了九八年特大洪水后,为纪念人民子弟兵“烈火炼真金,危难见真情”的英勇无畏,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一曲《为了谁》,那时年纪尚小,不懂其中真意,跟着唱时却总会鼻酸眼红。时隔十多年,这种感动又伴随着《满身泥巴的兵》再一次袭来,不同的是,这次感动来自远方,也来自身边。

  这首歌的词作者,34岁的眉山仁寿人贺瑛,是一名驻防成都的军人,当这次洪水来袭时,因为任务部署的关系,他所在的单位无法前往抗战一线。然而,贺瑛总想为千千万万战友们做些什么,随后就有了这首《满身泥巴的兵》。

  他问我,你看到网上那些抗洪子弟兵的照片没?

  我答,看了,尤其那张满身是泥巴的子弟兵坐在地上吃着馒头的照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朋友圈里都在转发。

  他说那些裹满泥巴的衣服在此时,就是子弟兵们特殊的勋章,他们扛沙袋,堵决口,朝着洪峰发起冲锋,甚至用血肉之躯筑起“堤坝”,他们啃馒头,吃咸菜,却仿佛总有使不完的劲,他想,既然出不了力就使劲加油呐喊吧,于是萌生了一个念头,为前线战友写一首歌,用这种方式参与救灾。

  一番思量,贺瑛决定从这身特殊勋章的泥巴入手来写,和战友许加越、陈道斌共同完成了歌词撰写。很快,著名歌手小曾老师谱曲并深情演绎了这首《满身泥巴的兵》,当听到成品的时候,贺瑛说他整个人是沸腾的,特别迫切地想把这首歌传递给前线的战友,也让全国人民一起聆听。

  我听着他的声音有些激动,其中夹杂着几丝哽咽,他觉得所有军人在那一刻心都是连在一起的,身上背负的使命都是同样的,在老百姓最需要的时候,每一名军人都义不容辞,都绝不后退,用血肉身躯去护住后面的一片天,守住百姓的万千家园。

  【有本事】从文艺青年到优秀战士

  贺瑛随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个战友亲身参加抗洪经历,奋战后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感情,在离开的时候大家万分不舍。那天早上部队准备撤离,车队缓缓穿过县城,道路两边站满了送行的人,有情绪高涨的小伙子,有手拿鲜花的小姑娘,有颤颤巍巍的大爷大妈……“百姓是父母,你是子弟兵”,贺瑛战友说,大家泪光闪烁,他和车上的战友十分默契地,向这个战斗过的地方敬最后的军礼,为爱得深沉的这片土地敬礼,为衣着朴实情感真挚的父老乡亲敬礼。

  也许情不知所起,但一往而深,就像贺瑛的从军路。

  贺瑛的从军路,带着一丝意外,又没有太多悬念。

  贺瑛出生在乌鲁木齐的军队大院,父亲是军人,母亲随军,直到他5岁多,一家人才回到了老家仁寿。十年的军旅生涯,父亲早已把部队里的严谨作风刻到了骨子里,并延续到生活中。

  父亲对贺瑛尤其严厉,规定他18岁以前在外的时间不能超过晚上9点,18岁之后不能超过零点,若是超过规定的时间一秒钟,回家就会挨打。时间久了,贺瑛也慢慢形成了习惯,他笑道,记忆里好多与时间赛跑的片段,都是自己狂奔在回家的路上,以前觉得父亲苛刻,现在从军了才知道规定就要服从,不能差一丝一厘。

  贺瑛爱读书,从小便爱,那个年代我们能够知晓的《四大名著》、莎士比亚著作以及各类文史哲书籍,他都读过。16岁起贺瑛便开始用“何心秋”这个笔名写诗,还曾在中国当代诗坛创刊最早专业诗歌刊物《星星诗刊》上发表。

  我说,还在学生时代就能在这类杂志上刊发,多不容易。

  他声音略微有些低沉和波动,却始终保持着平淡,“这些都过去了,没什么值得提。”

  但我知道,那个曾经梦想考入中文系,有着浪漫情怀,以为未来都是诗和远方的贺瑛,却在父亲的反复劝说下,考入了军校,这对他来讲,终归内心留有遗憾。

  军校在金陵古都南京,这座带着文艺清新风和历史厚重感的城市似乎与贺瑛身上透露出的气息搭配得十分和谐,然而新兵训练一开始,什么诗和远方的情怀都早已被他抛在了脑后。叠被子是所有新兵必须经历的噩梦,新棉被要叠成板板正正的豆腐块,在军校那个氛围里,落后就是一种耻辱,为了不拖后腿,贺瑛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往上面浇水,每天在地上叠了几个小时并饱含水份的被子里睡觉,那一年,他刚满18岁。

  新学员强化训练3个月后,贺瑛开始有些抱怨,抱怨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没有做自己的主人。他没有想到生性浪漫的自己会过上:用手机会被砸、晚上睡觉会被拉、请假外出会骂、吃饭夹菜会被抢的生活,在这之前他满脑子都是诗和远方。虽有抱怨,但不服输是所有军人的信念,在军校里所承受的苦难终于让贺瑛在部队崭露头角,手枪射击参加比武、8公里武装越野拿第一、单位晚会全权负责、各类主持从不落下、文章材料屡见报端,甚至他还在网络上开始连载《红楼梦》每回评说,拥有了一大批粉丝。

  “怎么想起要在网上连载《红楼梦》每回评说?”

  “看《红楼梦》不下十遍了,总觉得应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做点什么,即便上不了殿堂,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待。”贺瑛讲,这样自己好像又能看到诗和远方了。

  部队真是个大熔炉,把一个普通的地方文艺青年训练成满心为国家效忠的好战士。贺瑛说,这些年他成长了很多,他所在的部队是全军首批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这便意味着哪里有危险,他们就要第一批上战场,容不得他过多考虑儿女情长,容不得他过多考虑自己生死,这便逼着他在每一次训练中都十分卖命,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遇到紧急危险,在那之前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到训练,贺瑛讲起了他有一次带领全营参加野营长途拉练,每天负重40斤徒步行军至少50公里,到第5天,脚走骨裂了,随队军医说不能再继续走了,他二话没说绑个绷带就继续走在队伍前头。他所在的部队每年都要进行4个月的野战训练,他们去过雪域高原、戈壁荒漠、险滩悬崖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地方,尤其是在高原,缺氧常常让他们备受折磨。氧气这个词,只有在高原才会被频频提起,海拔4500米以上,常人走路都会觉得呼吸困难,更甭提还要高强度训练了。

  缺氧不缺精神,贺瑛说,军人训练哪有不苦,现在不苦,上战场就意味着败亡。


抗洪的英雄战士们 

  【有血性】“不怕死的,跟我来。”

  因训练的出色和在文艺工作上的优秀表现,贺瑛陆续被评为“标兵排长”、“十佳形象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等等。

  2007年,贺瑛在排长岗位上越级提升为政治指导员。那一年,他24岁。

  时隔一年,贺瑛便遇到了一次紧急维稳任务,作为指导员的他奉命参加。事发突然,正值周末,接到电话后,贺瑛40分钟就从家里赶回营区,3个小时就整装出发。

  一开始,贺瑛还和战友们戏称这又是演习吧,这次还搞得挺真,但当时事新闻陆续传来,贺瑛心一紧,祖国西南真有暴徒在肆虐,再当平时严格要求枪弹分离的枪和弹结合在一起发到自己手上时,贺瑛说,心一下就提到嗓子眼,再也想不起刚刚在电影院看完一部电影的惬意。  

  维稳一待便是大半年,期间任务无数,危险也步步逼近,当贺瑛接到带全连去围控一个不法之徒据点的任务,前期部署给出的消息说里面有可能存有国民党时期的枪和土炮,他说他有些紧张,更别说战士们神情凝重,毕竟年轻的子弟兵们都生活在和平年代,在场没有人经历过这样的场面。

  任务明确的围控时间节点是凌晨4点,看着手表,分针正在逼近时间点,空气仿佛在慢慢凝固,月光下,战士们脸上不敢动弹的表情越来越明显,贺瑛知道这样下去不行,任务完成不了。

  霎时,贺瑛腾的一下站起来,狠狠地低吼了一声:“不怕死的跟我来!”

  后来我询问他,当时在想些什么,贺瑛说,他脑海里全是军校里夹扑克牌站4个小时军姿直挺挺倒地和被队长用摩托车赶着跑十公里的模样,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这些,自己恐怕就退缩了。


抗洪的战士们

  【有品德】“丈夫已许国,儿女难情长。”

  任务顺利完成,贺瑛荣立三等功。而在他走时,他的宝贝儿子知秋还在妈妈肚子里未显形,当他回来时,知秋已呱呱坠地。

  加上军校那4年,到现在贺瑛从军已有16年。“后悔吗?”我问。他答,“八个字:虽有遗憾,从未后悔。”

  铿锵有力的几个字重重砸在了我的心上,就像那首《满身泥巴的兵》带给我的感动一样,随后又追问,“一年回家加起来就二十来天,陪伴父母时间很短,会想他们吗?”话刚出口,我便有些后悔,哪个当兵的会不想妻儿不念父母呢?但,丈夫已许国,儿女难情长。

  一声简短的“嗯”后,贺瑛没再多说,自知问了个极傻的问题,便又把话题引向了别处。“那再谈谈后来《满身泥巴的兵》有什么样的反响?”

  贺瑛便从自己创办了微信公众号“兵聆天下”讲起,2015年9月份,当时基层官兵放开使用智能手机,于是他想搭建一个平台,以此作为官兵学习的窗口,让普通官兵可以发声,让普通百姓能了解子弟兵的生活,实现一种互融互通。不仅是兵“聆”天下,更是天下“聆”兵。创办后公众号发挥了巨大作用,真真切切地传播着正能量,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地方都有一定影响。在开办后的第三个月,便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在《满身泥巴的兵》这首歌出炉后,贺瑛便打算利用好这个微信平台,组织起公众号的骨干力量连夜加班,从晚上9点到早上9点,7月8日终于在第一时间把这首歌呈现到大家面前。

  之后这首歌的发展是贺瑛始料未及的,当天微信上文章的点击量就超过了10万,《满身泥巴的兵》这首歌的网络点击量三天便上千万,腾讯音乐、虾米、酷狗等音乐门户网站也纷纷入库,各方反响十分强烈,“这应该是大灾面前我们中国人的共鸣”,他讲。

  没过多久贺瑛又接到喜讯,这首歌被选上参加央视“八一”建军节晚会,“这份荣誉不止属于我们词曲作者,更属于抗击洪水护国保家的最可爱的人民解放军官兵!”

  他说他想通过这首歌,告诉奋战在救灾一线的战友: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身后有党中央习主席的坚强领导,有和我一样千千万万心念救灾、蓄势待发的战友,更有全中国无数的人民群众!大灾面前,你们不孤单!

  我再一次被贺瑛感动。

  《满身泥巴的兵》现已传唱全国,政委发来微信说:小贺,这是你厚积薄发的结果,你身上有诗与远方。那一刻,贺瑛诧然了,眼泪顺势而下,全然分不清是为前线官兵的忘死拼搏还是为当代军人的牺牲奉献抑或为自己多年默默付出而流。

  原来,诗与远方不在别处,就在眼前。


在此次抗洪中,一名战士因太累,吃着吃着便靠墙睡着了。 


 

  【本版图片均由贺瑛提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