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仲秋冒雨走盈坪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9-28 08:45:47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邱文清 李勇军 
 
中秋节后上班第一天,秋雨绵密。
 
  我们冒雨出发,先经遂资眉、再上成赤高速,一个多小时,出汪洋收费站,同行的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天的目的地——仁寿县禄加镇盈坪村,就在成赤高速汪洋服务区后面的山上。沿着服务区旁边一条蜿蜒的水泥路走不到10分钟,便来到盈坪村。
 
  盈坪村地处仁寿县丘陵地区,路远地贫,常年干旱缺水,是市级贫困村。去年8月,市水务局和仁寿县重点交通办公室结对联系帮扶该村。
 
  “结对帮扶部门用心、用情、用力帮扶我们盈坪村,不光村上的变化大,我个人的干劲更足,眼界也跟着变了不少。”盈坪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刚说,盈坪村这一年来变化很大。
 
  半山腰,两口新建成的山坪塘已经蓄满水;山坡上,种满了一米多高的脆红李树苗;山窝处,新移植的柑橘树苗已经长到了一尺来高。 
 
 “这40多亩的山坡地基本都是群众的撂荒地,村里引进合作社,流转这部分撂荒地种植脆红李、清见和大雅柑。”李红刚介绍,每亩地租金约400元,村民在这里除草、施肥、灌溉、打工每天工钱60元。7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成建今年只干了不到40天,现金收入就超过2000元。 
 
 “过去都是望天吃饭,天旱时老百姓吃水都成问题。现在小农水发展起来了,村上也有人来承包土地搞水果种植了。”村文书刘中条感慨道,“最高的山上修起了能蓄水550立方米的两个大池子,还有200多亩地已经流转了,马上就要栽清见和春见等果树。”
 
  雨势渐大,在山顶小卖部,雨水顺着房檐成线流落。十几位村民在此喝茶聊天。小卖部业主李琼淑说,往年这么大的雨,大家不可能在这里耍,都在家里用桶和盆接天花水来蓄水。“以前,我们大部分吃的都是田塘水,天干时,最远要走20里路到河里挑水吃,现在水龙头一开,自来水就来,干净卫生又方便。”李琼淑说。
 
盈坪村5组联户供水的100立方米蓄水池、50立方米净水池已经建好,再过几天,净水设备安装好,该组190名群众就能在国庆节前用上干净卫生的净化水。“没得政府关心,我们还要吃凼凼水哦。”几十年来已经习惯挑溶洞水吃的王成元老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盈坪村是喀斯特地貌,长期干旱缺水,脱贫攻坚,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是紧要问题。不到一年时间,市水务局支持盈坪村整治山坪塘20口、新建蓄水池8口、整治渠道4公里,还协调争取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资金420万元,实施盈坪村农村供水项目,让该村596户、2003名群众都吃上了干净水、放心水。  

5组建档贫困户李道清同样面带喜悦。半山坡上,李道清一家新房的地基已经平整完,就等这段时间雨停后就动工。

李道清和爱人都长期患病,家里的房子破旧漏风是危房,孩子刚刚考上仁寿一中,家境十分困难。脱贫攻坚政策让他们一家看到希望。“易地搬迁的补助政策不仅能让我们一家人搬进新房子,娃娃就学还减免了高中学杂费和每月住校的食宿费。政府这么帮我们,我空了要多打工,努力争取让一家人过上好日子。”李道清说。  

山下的六皇寺河边,一排青砖红瓦、川西民居风格的房屋修建已经接近尾声,3米宽的步道已经挖成。这是盈坪村从外地引进的业主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规划建设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李红刚说,项目的灵感来自于今年来此游泳的游客建议。  

据李红刚介绍,河边有一个近300平方米的游泳池,今年夏天,到此游泳的游客络绎不绝。仅游泳池一项,纯收入就有5万多元。游客反映,来此游泳,开车几公里到镇上吃饭不方便,附近应该有一个可以休闲就餐的农家乐。

 “盈坪村有天然溶洞的自然资源,夏天可以避暑探幽,游泳休闲。游客来了,不仅可以直接解决二三十个村民务工就业,关键还能带动村上柑橘、脆红李以及生态鸡蛋、蔬菜的销售,帮助大家增加收入。”李红刚说。  

秋雨淅沥,天气微寒。“水务局送给我几十只鸡苗和两只山羊。山羊已经长到六七十斤了,希望多生几只小羊,到时一年收入两三千元钱应该没问题。”下山路上,拄着拐棍的6组村民赖永柏老人充满信心地说。
 
采访后记  

水泥路在不断延伸;蓄水池在不断增多;干净的自来水接通到家中;结构调整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由传统农业向观光游发展的乡村农家乐正在起步;贫困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感情和走出贫困的信心也在慢慢增强……  

盈坪村,一个干旱缺水的贫困村,在一年的时间里基础设施和产业形成的变化,是结对帮扶部门倾心用情联系支持的结果,也是当地干部群众实干苦干赢得的“回报”。  

发生着变化的不仅仅只有盈坪村。我们真切地感到,“奋战三年攻坚,率先全面脱贫”,在眉山人敢为人先、自我加压,打响脱贫攻坚决战以来,全市300多个贫困村与盈坪村一样,不断分享着国家脱贫攻坚决策落实带来的“红利”,发生着同样的可喜变化。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脱贫攻坚“等不得、拖不得、慢不得”。各级各部门应联系勇于担当,帮扶用心用情,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真正帮扶联系贫困村全部“摘帽”脱贫。  

作为新闻战线的同志,我们常走基层,就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来更多观察记录来自像盈坪村这样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画面。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