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70岁党员“马队长”:高龄入党 一心为民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0-10 16:29:16      

责任编辑:


马锦才的背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村里的田间地头。
 

查看金银花基地的长势情况。  
 
眉山网记者 邱文清 郑顺 李幸 苟丽佳
 
他,申请期盼三十年,终于在自己63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想法很简单:成为像老党委书记周玉文一样的人;
 
他,已经70岁高龄,却将这些每年差不多3万多元的“养老钱”投进了社里的金银花产业,想法很简单:因地制宜,种植中药材,带领群众一起致富;
 
他,是一名基层最普通的“生产队长”,忙里忙外为乡亲,想法很简单:党员要对得起那五个字,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老百姓做事。
 
10月2日,国庆长假,眉山日报、眉山网记者走进彭山区保胜乡。在佛岩村金银花种植基地里,一名衣着朴素,头发花白的老人,正蹲着身子去查看部分已经开花的金银花长势。佛岩村村主任介绍,这位老人就是彭山区保胜乡佛岩村群众口中的“马队长”,70岁的四社社长,党员马锦才。
 
不忘初心 老书记成为他的“人生导师”
 
1947年,马锦才出生在保胜乡佛岩村。照理说,有个在当时乡里做地方保安队长的父亲,马锦才儿时的生活应该殷实富足,但由于父亲吸食大麻,40多岁便丧失了劳动能力,原本富裕的家境日渐衰败。作为家中老大,马锦才提早担起家庭重担,照顾全家。
    13岁开始做木工,16岁开始带徒弟。因为踏实勤奋,马锦才被乡供销社,县乡镇企业局建筑队招录成为集体企业工人。彭山、成都、水富、楚雄……只要哪儿有活干,马锦才就往哪儿跑。瘦小的马锦才,一个人几乎挑起全家人生活的担子。马锦才最骄傲的事情就是把两个弟弟、妹妹供上了大学。弟弟如今仍是四川华西医院的教授医生,妹妹已经从邛崃某学校退休。
 
言传身教,行胜于言。马队长的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也分别从西南财经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我们老马家能够有今天的好日子,必须记得共产党的恩。”一生操劳的马锦才对党有着最朴素的感情。
 
1973年,保胜乡及周边大旱,为了保证群众生产和生活,县里决定在彭山和邛崃交界的地方联合修建提灌站。在乡里供销社做木材加工的马锦才,被抽调加入联合修建提灌站队伍。一天傍晚,和同事一起挑灯夜战的马锦才在工地架设机器时候受伤,嘴被撕裂很长的口子,牙齿也掉了两颗,血流满面,当时乡里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没法送去医院。
 
当时的乡党委书记周玉文晚上11点从基层蹲点回来,得知马锦才受伤的消息,连夜打电话协调附近驻军部队安排车辆送他到城里救治。“当时保胜乡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夜里又黑,不是周书记想办法送我去医院,可能不晓得后来是咋个样额。” 马锦才说。
 
当年6月,提灌站即将建成抽水,周玉文书记却在工地突然倒下,第二天便溘然长逝。“他走时还在工作岗位,没留下一句话。”在马锦才和乡里干部群众的眼中,周书记这样的人就是共产党的好干部。
 
“共产党给我吃穿,周书记教会了我怎样做人、做事。”当时26岁的马锦才下了决心,要做一个像周书记那样,能真正为人民群众服务做事的人。 
 
1979年,一直在县、乡集体企业兢兢业业的马锦才觉得自己达到了成为一名党员的标准时,他第一次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由于父亲过去的历史问题,马锦才未能如愿。
 
此后三十年,无论是在企业工作岗位,还是回到乡下担任生产队长,马锦才都没有灰心,仍然吃苦耐劳、积极热心为乡邻做事。“以前虽然不是党员,但他一直用党员的标准作为自己做事的原则,这么多年,他为大家的付出都是看得见的。”佛岩村村主任张洪国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2009年7月1日,马锦才庄严举起右手,面对党旗,郑重宣誓。这一年,他63岁,是当年全县所有新入党同志中年纪最大的。
 
“党就是我的‘家’。”马锦才说,宣誓的时候,想到自己能成为像周书记那样的党员了,真的很激动。
 
老骥伏枥 带领村民转型种起金银花
 
2006年底,保胜乡连山村、石坐村、佛岩村合村并组,马锦才再次当选为佛岩村四社的社长。
 
“马队长敢于担当,能为老百姓真正做事,经常把自己的养老金拿出来贴补到社里公益事业,我们都很信任他,所以大家要选举他当社长。”村民陈永全说。
 
佛岩村属地处偏远深丘山地,长期以来传统的水稻、玉米农业种植无法让群众致富奔小康。2015年,全国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如何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让四社群众能够脱贫走上致富路?已经快70岁的马锦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次参加村里远程教育培训时,马锦才大概知道了金银花种植的前景,他又专门跑到乡里找到当时的党委书记,让他帮助参谋一下搞金银花种植的可行性。党委书记谢玉民从网上帮他查阅后告诉马锦才,金银花浑身是宝,既可做保健品,又可以做药材,最重要的是,目前市场上对于金银花还有三分之一的市场需求缺口。
 
心里有底后的马锦才还不放心,自己拿出几千块退休金,邀请连山村、石座村的两位老村党支部书记一起,辗转湖南、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等多地,考察金银花种植及产业发展前景。三名平均年龄60多岁的老人,7天辗转5省,吃饭都在车上解决。“希望多看一些地方,多找一些路子,两位‘老书记’能多帮我把把关。”马锦才说,自己应该找到了佛岩四社村脱贫致富的方向。
 
购买金银花苗子,承包流转土地,成立佛岩村种植合作社,马锦才带头迈开了佛岩村四组种植金银花,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被马队长的干劲和热情所鼓舞,联系佛岩村的市农办为合作社送来金银花苗补助款,区交通局也跟着落实种植基地道路硬化资金。
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上。四社群众不仅纷纷以230元每亩的低廉租金将90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不少有经济实力的群众还直接以现金入股合作社。
 
“马队长的为人和做事能力,我们相信。”以现金15万入股的合作社成员之一杨琴对记者说,社员有钱出钱,有土地出土地,马队长一定能带领我们把产业做好,增加收入。
 
金银花合作社将除草打药的工作安排给组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做。贫困户江学芳今年已经赚到七八千的务工收入。村主任张洪国介绍,合作社既瞄准产业发展致富,也在直接帮着脱贫。
 
除了金银花合作社的事情,已近古稀的马锦才一刻都没闲着,村组的大小公益建设,邻里乡亲去华西就诊,他也忙前忙后帮着安排。“弟弟是从佛岩村走出去的医生,村民看病找我们能多少帮点小忙,最少跑路要熟悉些。” 每天忙碌的马锦才谈起每天为啥这么充满激情,他说,“能够为群众做点事情,自己心底觉得充实而快乐 。”
 
已经毕业,有着不错工作的儿子和女儿看着年纪大了,还整天奔波到处忙活的父亲,曾经劝说马锦才是时候该享享清福了。马锦才却对子女冒火说:“你们好歹是上过重点大学的知识分子,不记得共产党员背后的那五个字吗?记不起,我告诉你们,那是‘为人民服务’。”
 
合作社的基地里,栽下才一年多的金银花长势良好,在马锦才的精心管理下,已经有一部分金银花苗上结下了黄黄绿绿的花朵。“明年初开花,后年就可以见利,目前市场每斤80元,除去人工成本,每亩都会有一万多的收入。”对于佛岩村四社脱贫致富的未来,马锦才充满信心。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