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沟里茶飘香
——记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的“蝶变”之路
眉山网记者 殷勇
“穷乡僻壤,道路泥泞不堪,污水烂泥到处都是。”11月28日,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党支书邹树全回忆过去时感慨万千。
以前的万沟村,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人心涣散。如今,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通过一个个项目的落户和实施、一批批产业的崛起和发展,万沟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的万沟新村展现在人们面前。
产业之变:满山遍种“摇钱树”
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严重,全村只有上世纪90年代种植的普通绿茶1500亩,每亩茶叶纯收入不到2000元——这是多年前万沟村的产业情况。当地政府调研论证后,根据该村地处丘区的地理条件,找出破解之法:种茶。
2011年,该村决定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发展规模农业。一家公司入驻该村,与村上合作社共同建设“万亩有机白茶示范基地”,并打造“茶语原乡”生态园。
“3年脱贫,5年致富,建成集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近郊型现代农业产业园。”万沟村发展目标一制定,村民干事创业的激情立即被激发出来。上百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一个月内种下数万株茶苗。
5年来,该村发展了茶园5000亩,占全村土地面积70%。今年,茶园全部投产,茶农收入总计1500万元,人均收入20000元。村民文方清说,以前他种谷子、玉米,收入只够糊口,如今,他家的60多亩茶叶全部投产,每年茶收入就有10多万元。
随着茶叶基地的建成,相关产业相继发展起来。6家企业入驻该村,投资4000万元,主要从事茶叶生产、旅游开发、特色养殖等产业。这些企业流转了2000多亩土地,村民每年获得土地流转金200万元。
环境之变:四通八达“致富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的就是万沟村以前唯一的出村公路。由于交通不便,万沟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以前车开不到村里来,卖头肥猪要折腾半天。”村民林琼说。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万沟村,建成4条宽2至6米的乡村公路,全长约40公里。公路修好后,村里的运输条件也改善了,目前该村有农用运输车6辆、货三轮80余辆,小汽车100余辆。
“这两年,村里大变样,楼房一座接着一座盖起来。”林琼描绘的既是全村的景象,同时也是他自己的情况。这些年,林琼自筹资金50余万元,建成了两层楼房,“以前的梦想现在都实现了。”
村民的居住条件好了,村里的环境也大变样了。村里不但修建了观光走廊、茶文化广场、停车场、观光大道,还绿化了环境,种植了不少三角梅、黄花槐等,确保四季见绿、四季见花。
生活之变:精彩纷呈“大舞台”
随着大环境的改变,村民的生活讲究起来,房前屋后更加整洁,语言举止更加文明。
“改革开放政策好,万沟村貌换新颜……”“国泰民安奔小康,万沟村民乐翻天……”在今年万沟村民俗节目表演时,有村民表演了自创快板节目。万沟村的“蝶变”激发了乡土人才的创作激情,他们以快板、打油诗等朴实的形式直抒胸臆。
该村投入近200万元,新建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高标准“1+6”党群服务中心,配套有文化广场、会议室、农家书屋,购买了电脑12台。“以前,上网得往县城跑,现在在村上上网不出钱。”村民张小燕说。
此外,村里还组建了文艺骨干队伍、志愿服务队伍,民俗节目表演、采茶能手比赛、白茶产品展示、广场舞邀请赛、亲子运动会、农机培训等活动蓬勃开展。村民告别了麻将桌,跳起了坝坝舞。
如今的万沟村村民,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生活正逐渐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