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5 09:53:30
责任编辑:
记者 李泓莹
如今,常常听人讲,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年没什么感觉了……的确,对于很多人而言,现在的过年无非就是放假休息、吃喝玩乐,与其他节日没有多少不同,年味儿也在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发生着变化。
过年,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民俗,是国人心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何谓年味?言人人殊,味有不同,这种不同有着明显的时代性标签。只要我们仍然过年,仍然保留过年的传统,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无论世界如何变化,年味儿便永远不会消失。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浓浓的年味儿,好像一坛酒,离眼前越远,味道便越浓……
林薇:家是除夕的原点
“年味,就散落在一家人的团聚里。”
“大学的时候离家近,假期也长,现在工作签在外地,反而更想家。”今年24岁的林薇坦言,过年回家的路是拥挤辛苦的,一天的车程让人身心疲惫,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却让她回家的信念更为浓郁。
“我们家一直就是回乡下过年,一大家人又温馨又热闹,年味儿从来就没有少过。”忆起过年的情景,林薇十分开心,她说,从读书到工作,自家过年的气氛都让同学、同事们十分羡慕。
林薇父亲那一辈兄弟姊妹有6人,同辈的孩子更是10多个,一到春节,不管在校学习的,还是参加工作的,单身的,还是已娶妻生子的,所有人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老宅,一大家人一起过年。林薇和堂姐老早就一起商量,要给小侄女儿、念书的弟弟妹妹带什么新年礼物,给父母包多少红包。“人多事多,年夜饭都要摆上3桌才够,但都是甜蜜的负担。”她笑着说,过年,就是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想吃幺妈炒的辣子鸡”、“试试这个汤的味道”……腊月里,几个长辈在家里采买年货,早就备足了好吃的;归家后,小辈的女生要在厨房帮厨,男生就归置家具、打扫院坝,邻居们时不时再给家里送点儿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年味儿日渐浓厚。
除夕晚上,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电视。大人们聊正事儿,谈笑风声;孩子们就放烟花、做游戏,嬉戏热闹。熬年守岁,有说有笑,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喝了这一杯团圆酒,新的一年希望全家人平安健康。”年味,就散落在一家人的团聚里。
“爷爷奶奶已经去世,我们要更团结,要把一起过年的规矩传承下去。”大爸说过的这句话,一直牢牢记在林薇心里。
人们都说时代变了、大家富了、年味淡了。但对林薇而言,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情,对彼此的照应、思念和牵挂,让人温暖。一桌的团圆饭与熟悉口味,一屋子的乡音与亲情味,让人醉倒。
“只要家在人在,一起过年,这就是年味。”林薇说,家是除夕的原点。
王婷:过年时最好的升值期
“回忆和憧憬,这就是我的年味。”
除夕的早晨要祭祖,晚上必须守岁,凌晨12点一过便要燃放鞭炮;初一早餐要吃汤圆、不能洗头发;整个春节期间不能说脏话、不吉利的话……这些都是王婷家乡一直传承的民俗。
围炉夜语,守望除旧迎新的最后一夕,有太多的愿望需要这么守出来。王婷的家里,则有一条特别的“家规”。春节期间,家人要聚在一起举行一个“小型家庭会”,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规划新一年的目标。
“记忆里的年味儿,便是这个特别的家规营造出来的氛围。“爸爸聊聊自己一年赚了多少钱,明年要在经济上达到什么的目标;我自己则工作上遇到的难题,来年的工作目标;弟弟汇报期末考成绩、总结学习上的优缺点。”一家人一起仔细回味这一年的酸甜苦辣,满目风景也好、荆棘密布也罢,都会在这样的时刻,尤其肯定之前的努力和坚韧,对未来才能更有信心。
不仅如此,和朋友相聚,和叔叔伯伯家里的孩子聚会,都会让王婷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修正未来规划。“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以后考入了很好的公务员单位,过年聚会才知道他毅然辞职备考,考上了研究生。”王婷十分佩服朋友的勇气,再对比自己,做事情有些畏首畏尾、害怕变化,便下定决心要改掉这个毛病。
在王婷看来,过年,是她重要的沉淀和升值期。踏上久别的故乡热土,目光所到之处,搜寻岁月变化的痕迹,重新丈量脚下土地,总能清晰地知道,新的一年,要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年来,我们为了生活,奔波在路上不曾停息。过年了,放慢了脚步,憧憬着在新的一年,我们向前的步伐能更加踏实有力,能够通过努力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家人和朋友能平平安安。
总结过去,重新出发!
“回忆和憧憬,这就是我的年味。”王婷在自己的记事本里写下这句话。
年味,是一种隆重的仪式感。
期盼过年,是隆重的仪式。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最隆重的节日便是年。忙活了一年,盼的就是过年的那份喜庆和热闹。一进入腊月,男女老少都为这事而奔忙,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了年的味道,每个犄角旮旯都弥漫着年味。
过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远不会消散;表达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对幸福的追随不会停歇。
年味的故事还有很多,但喜庆、团圆、温暖、祝福……这就是年的意义。
迎来送往、喝酒聚会的间隙,可以去听听家乡戏,看看大秧歌;兴之所至,也可以拿出毛笔来试着写几副春联,跟老人们学学剪纸,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坐在火炉旁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你也可以感觉到年味儿正一点点地从老人脸上的皱纹里,从噼啪作响的灶火中渗透出来,洋溢在你的周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