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2-05 10:03:13
责任编辑:
记者 梁昊 文/图
人物名片:
姓名:辜小红
籍贯:仁寿
年龄:41岁
简介:共产党员,高中文化,四川省汪洋瓷业有限责任公司彩绘车间技术员。2010年全国劳模、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现年41岁的她,仍同第一次踏进彩绘车间时一样,勤劳、好学,始终对工作保持着一颗上进心。23年来,她一直致力于瓷器贴花工作,当一枚枚贴花在瓷器中绽放时,她的脸上也绽放着笑容。她就是最美瓷器贴花班“班花”——辜小红。
【角色转变 初心不变】
“采用机器印花后,效率可以达到以前手工贴花时的3倍,机器印花后的瓷器质量也比手工贴花瓷器好一些,成本也略高一些。”
近日,记者在瓷业公司彩绘车间见到辜小红的时候,她正在摸索着调试陶瓷印花机。由于人手紧缺,辜小红所在的瓷器公司新进了6台陶瓷印花机,彩绘车间的全体员工正加班加点适应新的工作方式,30多名工人组成的贴花班也抽调出一些人手学习机器印花。
“从瓷器胚子、花子、助溶剂、工作台准备工作开始,到助溶剂上胚、贴花、排气泡、晾干等,一个熟练工每贴一个瓷器仅需不到1分钟时间。当然,对于尚处于摸索阶段的传统手工艺人来说,操作机器印花更难。”辜小红坦言。
【与工作“较真”】
自23年前,18岁的辜小红第一天成为贴花工人起,她便扎根于瓷器事业中,用好奇心和勤恳跟每一道工序、每一项技术“较劲”。
曾经,车间生产的瓷器会有爆花、烂花现象出现,这在不少人看来是稀松平常之事。“按一般人的标准,只要我们生产出的瓷器满足了合格率要求,就是尽到了职责。”辜小红一位共事多年的同事说,“但是辜小红却认为,爆花、烂花现象的发生,导致工作效率低,不利于公司效益的增加。”
为了解决爆花、烂花难题,高中毕业的辜小红经过几个月的细致研究,终于发现症结在于助溶剂。“瓷器贴花的花子,花纹种类繁多,这就使得不同的花纹必须要搭配不同比例的助溶剂才能达到最完美的贴合效果。”辜小红说,“然而每种花纹所搭配的助溶剂比例,在书本上并没有记录,只有靠自己不断试验摸索。”
自此,辜小红与贴花班的20多位工友一起“浸泡”在车间。清水、酒精、粘贴剂……她与工友们调制出不同成分比例的助溶剂,一次次试验、记录、失败、重配……历时整整4个月,才找出新助溶剂的配制比例。
“新助溶剂配比调好后,我们搭配了新的技术,贴花工序由原来的6道减少到了4道,贴花排气泡也仅需一次即可。贴花工人日均生产量由原来的880件提升至1500件,劳动效率提高了近一倍。易耗品耗用量和劳动力成本下降40%,当年就为公司节约了120万元左右成本。”
【“神一样的队友”】
助溶剂的成功研究让辜小红的工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和认可。从进公司第一天起,辜小红就不断刷新着贴花班的记录,曾创造了一天内贴花2200件瓷器的记录,练就了一身“稳、准、快、好”的操作本领,她精通从本岗位到全班组的工艺步骤和操作方法,培训车间员工230人,每年为公司节耗增收上百万元。在严格自我要求和磨炼的过程中,辜小红早已蜕变成了公司彩绘车间的技术骨干。
经过3年的基础夯实和技术学习,21岁的辜小红因工作成绩突出被推选为彩绘车间贴花班班长。期间,她实施班组管理,重视培育团队精神和班组文化,她主持制定的彩绘工艺、操作与多项考核制度,还被作为公司班组管理和建设工作的优秀案例。
在随后的工作中,她所负责的贴花班也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班组”,她先后被授予汪洋镇“三八红旗手”,市、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她工作经验丰富,还将所掌握的每项技能和窍门,毫无保留地教给每一位工友。”一名班组成员这样评价辜小红,“她就像是我们车间团队中的‘神队友’,总是冲锋在技术前沿,为大家的共同进步、企业的壮大摸清路线、奠定基础。”
如今,辜小红所在的公司早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日用瓷出口企业及四川省生产规模最大的日用瓷生产企业,生产的杯、盘、碗、碟系列产品约20多个品种,花色上百,年产量3800万件。“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我们技术人员来说意味着不断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打破原有的低效作业方式,学习、吸收高新技术,不怕困难,与时俱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时代立足。”辜小红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