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欣怡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刘国珍老人正在给龚怀有老人义务理发
【核心提示】
“要理发吗?”每当熟悉的吆喝声在村里响起,洪雅县余坪镇福宝村的村民都知道,为大家义务理发的刘国珍又来了。十几年来,75岁的老党员刘国珍挎着他的工具包,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他每个月要为村里的老、弱、病、残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理发服务,十几年下来义务理发几千余次。
为报党恩 义务理发十余载
3月6日,记者来到福宝村刘国珍家中。刚到门口,头戴一顶蓝色帽子、身挎一个工具包的刘国珍开门走了出来。刘国珍笑着说:“不巧我正要出门,龚怀有的头发长了,我要去给他理发。说好下午三点在家里等我的,现在时间刚好。”
记者跟随刘国珍来到龚怀有家中,一进门,刘国珍便向房内的人说:“兄弟,已经一个月了,头发长长了,该理发了吧。”“好,好,我正等着你呢。”一位老人从卧室里应声而出。刘国珍一边理发一边聊着天,不一会儿龚怀有的头发就理好了。
其实,刘国珍并非专业理发师,他以往是一名农技员,理发技术是年少时学会的。
“我小时候家庭贫困,交不起学费。13岁上初中的时候,有幸申请到一级助学金,每个月有两块钱的生活费,因此顺利完成了学业。”刘国珍回忆,1967年他在福宝村党支部的培育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50年的党组织生活。
“这笔助学金帮助了我渡过难关,党的恩情不能忘,我也要回报社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村上对刘国珍的照顾,让他心存感激,一直想为大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看到村民们理发得到几里以外的集镇上,很不方便。于是,为村民理发的念头就冒了出来。
说干就干。没有钱,从亲戚朋友里借;不懂技术,拿亲人练手。刘国珍买来手推剪、剃须刀、梳子等理发工具,慢慢掌握了理发技巧。从那时开始,他便为村民免费理发了。那一年刘国珍25岁,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古稀之年 助人为乐仍继续
改革开放初期,刘国珍辞去干了10多年的乡级农技员工作,选择适应时代发展外出务工。19世纪90年代,刘国珍回到余坪镇老家,在家乡的一个厂里上班。2013年,由于身体原因,刘国珍退休,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想要做些事的愿望又开始萌芽。
不过岁月不饶人,刘国珍发觉不但自己老了,有些曾经和他嬉笑打闹的伙伴甚至都老得走不动了。“上门理发吧。”刘国珍把这些常年卧床、有病在身或行动不便的老、弱、病、残特殊群体当成了新的理发对象。于是,他拿积蓄买了一套理发工具,开始走村串户义务理发。这些人中年龄最大的90多岁,最小的也有50多岁。
其实,刘国珍并不富裕,但理发的事却毫不吝啬。从2014年到2017年,三年多的时间里,他的义务理发服务已达六百多人次,在这期间,他推坏了3个理发器、5个水盆、几十张毛巾……不仅没有收过一分理发费,相反,有时还为了帮助别人自掏腰包。
“他每个月都要来,这几年都是他帮我剃头。”提起刘国珍老人,龚怀有满是感慨:“别看这个人老实巴交的,但也固执得很,认定了一件事就要坚持到底,认定了要为人民服务就要服务到底。”
谈起给村民义务理发的乐趣,刘国珍笑呵呵地说:“这种奉献获得的快乐,是用钱买不到的,这件事我要继续做下去。”刘国珍还表示,他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只是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而已。“趁着现在还能动弹,就多为大家做点事,活一天就要为群众服务一天。”刘国珍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