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走基层:春来重访贫困村 如今过得怎么样?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3-16 17:30:39      

责任编辑:



王媛媛 眉山网记者 钟烨 文/图

2016年8月底,记者曾前往仁寿县大化镇英雄村对该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该村“第一书记”熊斌武条理清晰地扶贫思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半年多过去,记者再次走进英雄村,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英雄村地处二峨山脉,山高路远。记者去年去时,从国道213线到村里仅有一条10来公里长、2.6米宽的村道,全村共计18.9公里的村社道路路况也较差,出村到镇上车程要近30分钟。这次再去,首先感受到的就是交通状况有了改善,部分道路进行了加固扩宽,原本一辆车通行都较为勉强,现在可以轻松错车。熊斌武介绍,该村计划的村社道路两批改造工程正在逐步实施,第一批主要改造人员相对集中、产业发展较好的区域,共11.7公里,预算投资320万元,目前已初见成效。

天气阴沉,山风阵阵,熊斌武首先带我到了英雄村3社贫困户张凯军家中。进村不远,眼前是一栋青檐白墙的靓丽新居。张凯军外出串门没在家中,敞亮的客厅里,他的妻子牟秀英坐在崭新的沙发上看着电视。见我们来了,57岁的女主人又是让座,又是倒茶。“新房子一共75平方米,政府补助了9万元,自己一分钱都没出。”牟秀英快人快语地说,要不是政府政策好,一家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
 


牟秀英坐在新房子的客厅里看电视。

原来,张凯军患有慢性病肺气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一家三口因病致贫。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上为夫妻俩办理了低保兜底,发放了产业发展扶持金,介绍了其养子张根才外出务工,并将一家纳入了易地搬迁。去年,张凯军一家年收入从2015年仅0.43万元提升到了4.9万元,并于12月底搬进了新居。“今年除夕一家人在新房里用新电视看的春晚,是我们过得最安逸的一个年。”牟秀英一脸幸福地回忆道。

从张凯军家出来没走几步,恰巧碰到上次走访过的贫困户张书华,当时他养了90来只鸡,长势良好,临近出栏。“熊书记帮我联系好了销路,我把鸡卖掉以后,村上又利用‘产业发展周转金’给予了我帮扶,让我建好猪圈,买来猪苗饲养。”张书华说,家里现养了23头商品猪,种植3亩枣树,再加上自己在外务工,预计年收入可超过5万元。

贫困户张列根的妻子患有股骨头坏死,家中4口人仅张列根具备完整劳动能力,村上在以低保兜底、实施医疗救助的同时还帮扶张列根发展家畜养殖。张列根于去年年底获得养牛帮扶项目资金8000元,目前共饲养了12头优质商品牛,今年卖完牛后,不仅可以还清妻子治病所欠债务,还能有2万结余。”我打算借一笔小额扶贫贷款,扩修牛圈,扩大养殖规模。”张列根说,近两年来政府扶贫力度越来越大,但要摘帽始终还是得靠自己努力,尝到了发展产业带来的甜头,他再也不愿过混天度日“等人送小康”的苦日子了。
 



张列根与他养的牛。

“在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我们为40户111人制定了产业扶持计划、31户46人制定了低保兜底计划、38户51人制定了医疗救助计划、9户11人制定了教育资助计划、32户77人制定了异地搬迁计划。”熊斌武说,扶贫的最终成效还是要具体体现到贫困户的实际生活上,2017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村两委与驻村工作组将恪尽职守,让贫困户“活得更美,干得更好”。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