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东坡区:宋氏祖孙三代的追花“甜蜜梦”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3-18 15:35:18      

责任编辑:



宋伟的母亲正在查看蜜蜂。
 

宋伟的蜂蜜作为东坡味道之一参加青神竹博会。
 
宋伟正在制作蜂王浆。
 
蹇玮杰  眉山网记者 蒋萍 文/图
 
阳春三月,眉山处处都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在鹅黄嫩绿、姹紫嫣红中,有这样一群“候鸟”,一路循着花香,与蜜蜂为伍。他们常年风餐露宿,用心经营一份“甜蜜事业”,他们就是养蜂人。
 
在东坡区崇礼镇韩宾村三组,有着一家祖孙三代都跟随着蜜蜂追花的养蜂世家,那就是宋氏养蜂。从爷爷宋元贞,父亲宋长安,到现在的宋伟,家中三代人都经营着“甜蜜”事业。近日,记者来到了东坡区崇礼镇聆听这三代人与蜜蜂的“甜蜜梦”。
 
不畏艰辛 他成为行业里手
 
“1955年爷爷宋元贞从部队退伍回家后,在1962年开始在本地养殖中华蜂。1976年和外公商志高共同筹备建立了崇礼公社的西蜂养蜂场。西蜂逢场特点是蜂蜜产量高但必须追花夺蜜,迁徙大致路线和采蜜种类是春季四川油菜花,夏季甘肃陕西洋槐、荞麦、枸杞、山花,秋后回眉山秋繁过冬。冬季蜜蜂消耗大,在当时白糖紧缺的条件下,主要靠自制麦芽糖饲喂。”宋伟笑着说,“从小喜欢在乡下跟着爷爷和爸爸东奔西跑,那会感觉什么都很稀奇,很新鲜。”
 
2005年,他从部队退伍后,从爷爷和爸爸手中传承衣钵,开始接手养蜂行业。“爷爷年纪大了,父亲自己养了一些中华蜂管理不过来,我就帮着开始打理。”可刚开始,使经常看爷爷弄蜂追花的他遭遇了蜜蜂排斥,那会他身上总有蜜蜂蛰起的大包。
 
“养蜂必须胆大心细,切不可惹恼了蜜蜂。”宋伟向记者展示了挖蜂王浆的过程,只见他打开蜂箱,拿出王浆板,将蜂王幼虫用镊子夹出来,然后挖出蜂王浆,再用移虫针从蜂巢中移取3日龄的蜂王幼虫放入王浆板中,接着放入蜂箱。这些幼虫看上去是很小的黏糊状白色物体,不仔细看很难看得出来。所以挖浆时必须聚精会神,小心翼翼,若惹恼了蜜蜂,隔了几层衣服他都能被蜇。
 
而这仅仅是养蜂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工序而已。追花、养蜂多年后,宋伟认为要干好这份差事,必须活到老、学到老。养蜂涉及气象、生物、地理等很多学科,否则就不能准确判断蜜源、花期,取得好收成。
 
可当时的他,对这些却一无所知,要不是家中父母的鼓励,爷爷的耐心教导,可能真的就放弃了。“军人出身的爷爷做任何事情都很有决心,做一个事情就得把它做好,不能半途而废,这点对我影响很深。”
 
四处漂泊  电商成为发展新方向
 
养蜂人的艰辛还源于对花儿的追逐。和其他蜂农一样,宋伟一家也有和他们熟悉的“追花”路线。
 
每年春天到来时,他和妻子便跟随家中养蜂人们,开启一年的“追花”历程。三四月成都、眉山油菜蜜,过后前往湖北采桔花蜜,五月陕西采槐花蜜,六月到甘肃天水采槐花蜜和五倍子蜜,七月在天水采黄芪蜜,紧接着途径青海门源采油菜花粉直到八月回甘肃采荞麦蜜,最后回四川秋繁,年底去云南过冬。这样兜兜转转一圈,基本每年在家的时间屈指可数。
 
“养蜂人中有句老话:只能人追花,不可花等人。”宋伟告诉记者,追花就像打仗冲锋一样,如果花开季节遇到寒流或阴雨连绵,花提前凋谢,那这一趟就要赔本了。追花时还怕路上堵车,有时一堵就是一天,饥饿的蜜蜂会出箱觅食,其中一些会因为迷路而一去不返。夏季,遇到气温太高,还会出现整箱蜜蜂被闷死的情况。因此,蜂农的收入很不稳定。在行内就有“好天、好花、好蜜”的说法,讲的就是蜂农靠天吃饭的情况。
 
多年来,为了“追花”,宋伟和妻子一路风餐露宿,吃不好住不好已是常态。而到了外地,面对几百箱蜂箱,夫妻俩也只能自己卸车。“前些年交通不便,运蜂车一般都是晚上到达蜂场,所以从凌晨卸到上午是常事。”宋伟感慨之余告诉笔者,近年来随着养蜂规模越来越大,沿途不少养蜂人都会相互照应,总算不像以前单打独斗时那么困难。
 
目前宋伟家蜜蜂已达400多箱,1000余群蜜蜂,能把这项祖传事业干好,他倍感欣慰,目前的他已经开始拓展电子商务,将客户群体扩大到了全国。
 
宋伟介绍,在现在的互联网+电商时代,让他有了电商的想法。2016年3月宋伟成立了“东坡区追蜂人原蜜店”,在自家屋内建了18度恒温储蜜库房,建立微信公众号,淘宝企业店,正式开始了电商销售。可喜的是通过2016年的辛苦经营,宋伟在互联网上卖出蜂蜜3000余斤,积累了不少新老客户。
 
说起今后的打算,宋伟说,他打算明年再多养几十箱蜂,让更多的人吃上他们的蜂蜜。“我和妻子一直都觉得养蜂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养蜂技术越来越好,还发现了蜜蜂更多的生活习性和蜜蜂浑身是宝的秘密,希望今后能帮助更多的人依靠养蜂发家致富,一起在追花逐蜜的生活中酿造出甜蜜的事业!”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