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06 16:50:34
责任编辑:
甘俊林在工作。
冯娟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在中国中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货一车间生产现场,经常能看到一位年轻人忙里忙外,一会儿拿起焊枪修补门板,一会儿又与工艺人员商讨改进方案……他就是P70门子班班长甘俊林。
为国争光的职业技能竞赛明星
甘俊林在公司班组长群体内来说绝对算得上小字辈,但“名气”却很大。因为在国内外职业技能竞技场上,甘俊林是一颗耀眼的技术明星!
2011年,他获得公司技能大赛冷作工第一名。2015年11月成都经济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代表眉山市参赛的甘俊林不畏强手,勇于拼搏,从8个城市的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焊工项目铜奖。
2014年北京“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由国际焊接技能大赛组委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教育培训部等单位联合主办,被誉为焊接行业的“世界杯”。甘俊林与42名国际选手和244名国内央企选手同场竞技,荣获“优秀选手”称号。2016年6月,甘俊林再次参加“嘉克杯”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不畏强手、沉着应对,取得了“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从“竞赛型”员工到“解题型” 班长
由于甘俊林的表现突出,在2015年被车间任命为P70门子班班长。可当上班长没多久,难题就来了:由于门板组装方式只能定位宽度方向,不能定位长度方向,导致整车门板合拢时出现了15-20MM的门缝间隙,远远超出工艺参数规定的4MM公差范围,每天都有几个门板组装超差而造成返修,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甘俊林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绝不能让班组生产拖车间后腿”。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每天利用工余时间在门板上反复对比调试,联合工艺人员通过无数次摸索与实践,提出了“模块化装配法”。经验证,此法不但能把门板组装间隙牢牢控制在公差范围内,还把单个门板组装时间降低了3分钟,减轻了劳动强度。自从采用新方法进行门板组装后,班组再未发生过类似质量问题。
难题刚走不久,麻烦又来。由于门板厚度只有1.2MM,属于波浪型超薄板,一不小心就会焊穿,加上喷涂油漆较厚,非常容易出现气孔,这对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可不是一般的高,稍不注意就得返工重来。甘俊林经过认真观察和仔细校对后,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又提出了“快速焊接法”,让员工既保证了焊接质量,又不至于将门板焊穿,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麻烦“请”出了班组。上任不久的甘俊林飞展露的两手确实让组员感到心服口服,用实力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班组生产也逐渐走上正轨,每次在车间质量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门子班的小火车头
身为班组长,甘俊林始终恪守 “要让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甚至做的更好”这一信条,哪里有困难,哪里有苦、脏、累的工作他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哪里,他的那份执着与干劲也在深深感染和带动的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一次,上工序送到班组的门板平整度不达标,但当时工作非常繁忙,大家谁都没在意,待组装两辆车后才发现问题。甘俊林并没有忙于追究责任,而是坚持绝不能耽误下工序生产的原则,组织大家讨论解决方案,重新分配每人的返修任务。在他的带领下,经过40分钟紧张返修后,终于在不影响门子的外观和质量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
门板焊接容易产生变形,这时就需要用风缸来进行矫正,每当遇到风压不够的情况时,甘俊林总是不等不靠,第一个上前进行人工矫正,才干了两张门板就满身是汗,其中辛劳可想而知。在甘俊林的带领下,班组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他也成为组员公认的“主心骨”,其优异业绩受到了车间领导与员工的一致肯定。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持之以恒的潜心学习、刻苦专研和努力探索,甘俊林实现了从学习型工人向知识型工人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向技能工人的飞跃,从企业人才到国内、国际人才的升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