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来看看眉山东坡区这群留守儿童的心愿吧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4-06 17:44:57      

责任编辑:



团委工作人员看望小罗。

窦诗苑 眉山网记者 王允浩 文/图

【核心提示】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为了生计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地方打工,却把他们留在了农村老家。很多时候,他们只能在电话中才能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父母的陪伴,他们却在孤独地成长,仅东坡区就有5000多名留守儿童独守家乡,关爱留守儿童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民生工程。

小罗:希望能和父亲通一次电话

在太和镇仙桥村的马路上,有一间白色的小房子,小罗与小小罗俩姐妹就住在这里。春节期间,镇政府领导来到她们家中,送来了节日的慰问,并买了一些生活用品。

四年内,小罗的母亲和爷爷相继离开了人世,只留下奶奶和父亲带着姐妹俩。2016年,父亲为了维持生计远赴阿尔及利亚工作,整整一年都不曾回家,见面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我和妹妹都很想爸爸,因为平时住校,只有周末才能和爸爸通一次电话,就算只有一次,我都觉得很幸福。”小罗说,父亲的归来,成了姐妹俩最大的期盼,“希望父亲能够早点回家,明年过年我们一家人就可以围坐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了。”


奶奶给小涵看爸爸妈妈照片。

小涵:希望爷爷奶奶陪我长大

在太和镇龙石村的一间平房里,2岁的小涵(化名)正在用小手指指着隔了一层玻璃的相片,奶奶教她喊爸爸和妈妈,她才惜字如金地吐出这两个词。

今年年初,村主任带上了新买的小书包和生活用品去到了小涵的家中。村主任告诉记者,因为小涵的特殊情况,乡政府对他们都很关心,每年都会送去慰问品。当奶奶将小涵抱在怀里的时候,这个2岁的孩子眼里却透露着对外界的排斥,皱眉、低头、沉默不语。

小涵是非婚生育的孩子,两年前,母亲生下她就远走他乡,偶尔才会回来看她一眼,父亲因为违法进了监狱。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便是年老的爷爷,但在去年爷爷不幸患上了腿部残疾……

小涵原本生性乖巧,邻里乡亲都很喜欢她,经常给她带好吃的。没想到的是,一年前小涵开始有了变化,变得内向、不愿与人交谈,就连平日里最关切的邻居都着实为她担忧。“不管条件再艰苦,我也会把她养大成人。”小涵的奶奶说。

镇团委: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我觉得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教导,很多父母把子女留下,让孩子的心理受到影响,我真的希望在外打工的父母多陪伴在家的子女,让他们真正感受家的存在。”太和镇团委书记赵颖说。

近年来,东坡区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每年都会组织开展“新年心愿·青春微力量”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每到新学期,相关部门也会通过送“开学大礼包”、“助学金”等方式帮助贫困留守学生……一系列关爱活动中,不少留守儿童实现了愿望,也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

留守儿童不仅仅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更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愿社会用爱为他们撑起一片蓝天。

采访手记

他们没有光鲜的衣着,没有优越的家境,但却有着和同龄人一样的心声,渴望着亲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

在社会中,像小罗和小涵这样的留守儿童正在日益增多,这一特殊群体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为父母要尽可能抽时间来陪伴孩子,在他们的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贴近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给予宽容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引导孩子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发展;而作为社会这一大舞台,更要搭建平台,让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找到奉献自我价值的机会。

关爱留守儿童,用爱心铸就梦想,留守一份真情,给孩子一份完整的爱。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