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有一种忙碌,叫"文化自觉"2】“辛苦只为讲好三苏故事”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7-05-01 11:28:04      

责任编辑:


【编前语】 图书馆里,徜徉书海;三苏祠里,听“三苏”故事;国学经典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这个五一小长假,许多市民不仅过得愉快而充实,更多了浓浓的文化味。而这背后,凝聚了许多默默无闻者的心血。他们在普通的工作中坚守,坚守的不仅是岗位,更是对文化的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近这群五一小长假忙碌的人,听听他们的节日故事。

眉山网记者 余毅 文/图

“银杏通常是雌雄并存,然而三苏祠这两棵银杏却都是雄树,人们把这两棵树寓意着苏轼苏辙两兄弟,称为兄弟树。”一群来自成都的游客刚走进三苏祠大门,讲解员吴艳梅就把这两棵600多岁的银杏树介绍给他们。
 


身着素雅的蓝色改良汉服,扎着简单的马尾,吴艳梅在三苏祠里本身便是一道风景。
 

4月29日,“五一小长假”第一天,眉山旅游人气旺。古木葱郁,文化氤氲的三苏祠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拜谒三苏,感受三苏文化魅力。讲解员吴艳梅也比平常忙碌许多,下午3点多,给成都客人的讲解刚结束,吴艳梅放下麦克风,到办公室喝了点水,又开始了下一场讲解。

“在讲解员的讲解中,我们近距离感受了东坡文化,重温三大文豪激荡人心的奋发故事,感悟他们刚正豁达的人格魅力。”游客王女士称赞吴艳梅的讲解生动有趣,连5岁的儿子都听得津津有味。吴艳梅讲到苏宅古井旁的黄荆树时,说到了“黄荆条下出好人”,小朋友就跑到黄荆树下站着,说自己要做好人,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身着素雅的蓝色改良汉服,扎着简单的马尾,吴艳梅在三苏祠里本身便是一道风景。讲解中,吴艳梅总是详实细致、态度谦恭、举止大方,让游客们如沐春风,好评不断。虽然才做讲解员一年多,可讲解也有数百场。当被问到会不会感觉无聊和枯燥时,吴艳梅却说出了相反的答案。“我热爱三苏文化,热爱这份工作,也很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通过给大家讲解,让更多人了解三苏文化,我自己也在不断提高。”在吴艳梅看来,尽管每次讲解主线都是祠堂区,可从正大门开始,走完三进四合院,再到碑廊。一花一木、一砖一瓦、三苏遗物、三苏诗词……这一路有着诸多三苏故事。

吴艳梅认真对待每一场讲解,用心面对每一位游客。为了给大家呈现精彩的讲解内容,她一有时间就“啃”三苏简介、历史背景、三苏诗词相关资料。讲到三苏诗词,她不仅随口而出,而且还能将其“诗”和“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含义向游客托出。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吴艳梅的讲解侧重也不一样。对三苏文化有一定了解、研究的游客,吴艳梅更注重与他们的交流、探讨;针对大学生等青年群体,吴艳梅则用三苏的勤奋好学,刻苦努力鼓励他们;少儿、家庭参观三苏祠,他们更喜欢吴艳梅对三苏家风家训故事的生动讲解。众多游客称自己的三苏祠之行,不仅因为三苏文化而精彩,还因为吴艳梅的用心讲解而不虚此行。

“在三苏祠做讲解员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一天,吴艳梅承担了5场解说任务。下班时,她的嗓音已经沙哑,双脚因站立太久酸胀得迈不开步。尽管疲惫,可她没有丝毫倦怠。相反,她说自己徜徉在浓郁的三苏文化中,很享受。如果能通过自己的讲解让三苏故事被更多人知晓,让三苏文化得到弘扬,更是幸甚至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