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11-21 14:50:43
责任编辑:雷尧
“我来自大山,知道大山里的许多方面都比城里落后一点,即便在实现脱贫情况下,这里还是缺乏教学资源,缺少教师。作为大山的孩子,我有职责为育我的大山奉献一份力量,作为师范生我也应该奔赴需要我的地方,为那里的孩子带去阳光与希望。”当被问及为何参加支教,尔古阿日如是说。
尔古阿日正在给孩子们上保护牙齿健康活动课。
尔古阿日是眉山职业技术学院2021级学前教育9班学生,是个土生土长的彝族女孩儿。2021年,她考入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师范生,也是从那时候起,她希望有机会能以支教志愿者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彝族孩子身边。
2023年9月,一次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她的愿望得以实现。她带着满心欢喜与几名同学踏上了去往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派来镇的支教之路。
给小朋友们进行晨检活动。
尔古阿日支教的学校叫灯厂幼儿园,那里的孩子都有着清澈的眼眸和纯真的脸庞。“刚到班上时,孩子们都很稀奇,眼神充满期待,但只是远远望着。熟悉后,他们很黏我,总趁我不注意,来牵我的手。游戏时,孩子们会簇拥着我,让我和他们一起玩儿。”尔古阿日说,这份认同感,让人倍感温暖。
和其他支教队员相比,尔古阿日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她自己就是彝族人。大眼睛、爱笑,皮肤有点儿“高原黑”,不说普通话时,她和老师、学生、家长、乡亲以方言拉家常,从容又随意。
“小孩子眼里真是有光的!乌黑的眼睛仰视着黑板,简陋的学习条件与对知识的渴望交融,他们可爱、淳朴、热忱,深深触动着我……”尔古阿日说,这些孩子虽然还小,但却有一颗爱学习的心。
面对山区较差的生活、教学环境,尔古阿日没有打过“退堂鼓”,反而更加坚定了她的支教信念和决心。她立足实际,理清思路,从幼儿行为习惯“移风易俗”、关注心理健康、激发兴趣爱好等方面,以讲故事、玩游戏、看动画等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打开他们的小小世界,让“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理念深扎其心。
她的付出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别看他们都还那么小,一个比一个懂事呢!”尔古阿日回忆说,记得有一天上早课,她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班级门口迎接来上学的孩子,突然有个男孩儿过来说:“老师你是不是有点冷呀?”接着他便趴在她背上说把热量分点给她。再后来,又来了好几个小朋友直接把她围住,说以后老师冷了就告诉他们,一起围住风就吹不到了。
被“爱”围住的尔古阿日眼眶湿润了,她说,支教何止是来支援教学,更多的是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如今,支教还未结束,尔古阿日却坚定了扎根乡土、为教育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她说:“目前我还没有毕业,会在这里支教多久还不知道,但我会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日子,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偏远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给他们提供帮助。”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号召更多大学生参与支教,积极反哺家乡,做一个不负时代的追梦人。
来源丨马诗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