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区县新闻

眉山东坡区:农田保灌水到渠成 ,“天府粮仓”丰收可期!

新闻来源:眉说之言      

更新时间:2025-05-19 10:01:29      

责任编辑:


大春生产时节,东坡区高标准农田绿浪翻涌、活力迸发,正在描绘现代农业新图景。

为切实保障今年农业生产用水需求,东坡区水利局抢前抓早、科学谋划,多措并举全力保灌,为全区农业丰收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记者从东坡区水利局了解到,东坡区今年农业用水总量控制为2.68亿立方米,除遇极端天气外,全区农业用水完全能够保障。


01

灌区实现数字化转型

农田灌溉保障能力增强


东坡区共有384个灌区,其中中型灌区11个,小型灌区373个。目前,各灌区积极蓄水保水、科学放水,为全区农业丰收夯实水支撑。

近年来,东坡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域持续发力,通过健全水价形成机制、构建节水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推进智慧灌区数字化转型等创新实践,不仅成功破解了农业用水效率低的难题,更在灌区精细化管理、节水长效机制建设方面探索出具有示范意义的“东坡模式”。

蟆颐堰。

今年3月26日,蟆颐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水下作业建设,两岸新建的生态护坡与现代化量水设施交相辉映,渠道内水流平稳充沛,清澈的渠水如动脉般注入蜿蜒的干支渠道。“自3月19日开水以来,渠道运行正常,满足了灌区水稻种植户的用水需求。”蟆颐堰水利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张艳红介绍。

作为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灌区的末级渠系,醴泉堰灌区在全市粮食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醴泉堰灌区在通济堰灌区东、西干渠取水,西干渠供水量最大,为灌区主要水源。通济堰灌区每年向醴泉堰灌区输送水量约34400万立方米,灌区用水主要包括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醴泉堰灌区有效灌面17.9万亩,本年度计划农业灌溉输水1.4万立方米,4至5月计划输水约9000万立方米。”东坡区水利和农村供水工作站负责人唐新介绍。

永丰区域内主要农业用水来自通济堰灌区东干渠,通济堰为永丰村年供水约500万立方米(含部分生态补水)。依托充足的灌溉用水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模式,永丰村已成为省内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的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之一。

02

沟渠清障结束

水库蓄水量超去年同期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渠道则是不容忽视的“生命线”。东坡区共有各类灌溉渠道1469条2340.81公里。区水利局下属6个水利服务中心负责的骨干渠道共计58条,长度共计488.2公里,占全区灌溉渠道总长的20.86%。

金花支渠。


其中,醴泉堰水利服务中心,负责3条干支渠,长度共计25公里;东风支渠水利服务中心,负责4条干支渠,长度共计109.2公里;蟆颐堰水利服务中心,负责5条干支渠,长度共计31.4公里;多悦片区水利服务中心,负责4条干支渠,长度共计31.6公里;万胜片区水利服务中心,负责8条干支渠,长度共计68公里;思蒙片区水利服务中心,负责5条干支渠,长度共计33公里。

“我们抢抓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对全村5公里沟渠全部进行了清淤疏浚,保障农田水渠水流畅通。”东坡区复兴镇红五星村党委书记刘鑫介绍。

全区岁修清淤工作的有力推进,确保了春灌及大春生产的正常开展。东坡区水利局申请区级资金154.88万元,对醴泉堰灌区、东风支渠灌区、蟆颐堰灌区等11个中型灌区进行岁修清淤,维修渠道1147米,整治闸门6处,清淤36940立方米。同时,指导、督促各镇对末级渠系开展了清淤工作。

截至目前,全区56座水库现蓄水量5693.841万立方米,占计划蓄水(6084万立方米)93.5%,较去年同期增加334.60万立方米,且目前降雨情况相比往年较好,能够保证水库丘区农业生产生活用水。

“当前,我们统筹协调好骨干渠道和支渠的用水,更好地服务灌区群众。并持续推进灌区配套设施的完善工作,统筹水资源调度,确保全年农业用水安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保障。”东坡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采访后记

水足粮安,粮安水先。

近年来,东坡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示范区,在此过程中,水利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今年,全区粮食播面稳定在57.5万亩、总产量30万吨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灌溉供水保障作为重点工作,早行动、早安排是关键。

在东坡区水利局2024年度工作总结里,专门围绕“保障农业灌溉用水”进行了盘点,并以“心系民生,全力蓄水保水供水”为题,对2025年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可喜的是,东坡区不仅抓牢传统沟渠清淤疏浚等工作,更抢抓机遇,创新实践水价形成机制、构建节水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推进智慧灌区数字化转型,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增强了农田灌溉保障能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推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共赢发展格局。

大春生产紧锣密鼓,东坡区将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切实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把群众的需求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做实“水”文章,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合力实现粮食增产、土地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