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12-13 08:12:54
责任编辑:
全市上下怎么干
决战决胜的行动纲领
——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解读之三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宏伟蓝图,行动绘就。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围绕“决胜‘两个率先’,实现‘五个先行’,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目标,明确了建设全省创新发展先行区、统筹城乡先行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开放合作先行区、全面小康先行区五大任务,提出了“六大千亿会战”、“五大千亿产业”、统筹城乡“四种模式”、绿色发展“三大工程”、文化事业产业“两轮驱动”五大重点工作,这五大重点统一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总目标,这是我们未来五年决战决胜的行动纲领。
要以“六大千亿会战”为抓手,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
区域经济的发展要靠大投入,大投入才能掀起大建设,促成大发展,实现大跨越。没有大的投入,一切皆是“纸上谈兵”。近年来,天府新区、大都市区内各地投入建设之大手笔、大气魄、高起点前所未有。基于此,党代会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我们要坚持项目主抓手、投资主驱动,聚力聚焦工业、现代服务业、综合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六大领域,强力实施投资“六大千亿会战”,全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体就是要确保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投资完成4000亿元以上,综合交通、城镇基础设施、生态文明、民生事业投资分别完成1000亿元以上,全市投资累计完成8000亿元以上。只要我们强力实施好“六大千亿会战”,就一定能够更大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多创造就业岗位,更好改善民生福祉,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全面小康梦。
要以“五大千亿产业”为支撑,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
产业,是一座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产业兴,则城市兴。眉山建区设市以来,我们久久为功,专注定力,以工业强市引领一三产业协调发展,建成3个百亿园区、5个百亿产业,“眉山制造2025”“东坡味道”千亿产业、“互联网+现代服务业”三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为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但还需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优仍然突出,部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不少企业处在产业链末端。为此,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要深度参与天府新区和成都大都市区建设,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进产业向西、向南转移,加速全域产业化进程。特别要做好承接转移和沿链配套两篇文章,全力培育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及制品、“东坡味道”、现代服务业五大千亿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新型建材、竹编四个百亿产业。只要我们成功培育千百亿产业集群,就一定能够打造起眉山经济“二次腾飞”的引擎和支柱,实现更有活力、更有效益、更有后劲的强势崛起。
要以统筹城乡“四种模式”为路径,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
城镇化是后发地区跨越发展最大的潜力。当前,眉山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期”,发展的潜力巨大、空间广阔。近年来,我们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探索出了具有眉山特色的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实现“四有目标”的城乡统筹发展路径。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7%,提高近8个百分点;引导农民进城入镇经验全国交流。鉴于此,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要继续坚持统筹城乡“四种模式”,为农村居民量身打造发展规划,“让农民穿着风衣、皮鞋进城”,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安居农民。同时,紧紧围绕成都大都市区建设,顺应“互联网+”时代下组团式、生态化等城镇发展趋势,构建“一城双核多组团”的大城市发展格局,把眉山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的大城市。规划建设仁寿县城、天府新区眉山新城2个50万人口中等城市和洪雅、丹棱、青神3个地方性中心城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推进统筹城乡“四种模式”,就一定能够挖掘城镇化潜力,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要以绿色发展“三大工程”为优势,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对眉山而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前最大的优势,也是未来发展最大的竞争力。基于此,党代会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要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百园之市”三大工程,把眉山建成国家森林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城市,把大东坡湿地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把黑龙滩打造成成都大都市区的“城中之湖”,把位于太和镇的北湖建成眉山东坡、彭山两个城区的“城中之湖”,建成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眉山。同时,要打好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改善生态环境,让眉山大地常青、绿水长流、蓝天常在。只要我们把绿色发展“三大工程”做细做实,构建好市域生态安全格局,就一定能够进一步扩大生态环境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态惠民。
要以文化事业产业“两轮驱动”为特色,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文化“根深”,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叶茂”。眉山丰富的历史文化瑰宝,亟需我们去挖掘、去深耕、去弘扬。为此,党代会报告指出,未来五年,我们要突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轮驱动”,既坚持文化育人、文化惠民,重点发展以6大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城市文化核心区域打造、“五馆一中心”建设等为重点的文化事业;又顺应“文化+”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设计、文化用品制造、演艺娱乐、传媒广告、文化会展六大文化产业集群,把眉山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只要我们矢志不渝把千年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让文化软实力、硬实力有机结合,形成文化“巧实力”,就一定能塑造好眉山的城市灵魂,打造好全市人民的精神家园,让千年东坡故里再现历史荣光。
(梅政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