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改革风来满眼春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03-11 09:50:02      

责任编辑:


——2016年眉山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眉山网记者 李泓莹
 
编者按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攻坚破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创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经验制度成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为充分展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即日起,本报推出“改革就在我们身边”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又是一年春好处,眉山大地万象新。
 
回眸2016年,我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重大改革部署,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年度目标考核居全省第一,创造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影响力的经验制度成果,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这一年,“四步流转、三方受益”农村土地流转模式被中改办、中宣部、农业部全国推广;支持农民工和农民进城入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全国现场会在眉山召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清理盘活“僵尸企业”创造全省经验……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闯出了一条愈发宽广的改革之路,唱响了一曲愈发铿锵的奋进之歌。
 
谋在深处
 
掌舵对标抓落实勇担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回首全面深化改革三年路,我们严格对标中央、省委,立足眉山实际,科学确立“两个最大限度”“三个始终坚持”改革思路,梳理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找准工作结合点、着力点和突破点,成为谋划全局工作的关键。
 
2016年,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召开会议7次,市委书记带头专题研究改革30多次。精心制定年度改革要点,对8大领域、33项改革任务作出安排,明确了全市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
 
顶层设计,引领方向;宏图巨制,贵在落实。
 
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发展新体制机制,全市出台专项改革方案29个,制定配套文件68个。一份份实施方案相继出炉、一张张进度表先后汇集、一项项改革举措陆续出台,全市全面深化改革以破竹之势,不断向纵深推进。
 
我市把试点示范作为“突破口”,狠抓先锋示范、经验推广。重点推进了10项改革试点示范,农业农村、供给侧、行政体制等领域改革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彭山区土地流转、家庭农场联盟等10余个改革典型,被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经济日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多次宣传报道。“三张清单”“银会合作”等9个案例入选《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四川农业农村改革新探索》,数量居全省前列。
 
把督察督办作为“推进器”,狠抓方案督查、进度监管。建立“1+2+8+N”分级督查体系,形成由市委深改组领导,市委改革办、督查室牵头,8个专项小组及牵头部门实施,改革推进到哪里,督查就跟进到哪里。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一系列改革措施落地生根,我市改革画卷徐徐铺展,为一方天地注入发展新活力。
 
干在实处
 
改革硕果催生眉山经验
 
从城镇到农村,从现代产业发展到绿色生态建设,从投融资体制破冰到民营企业转型,从党的自身建设到政府行政效能建设……我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各领域重点改革风生水起,形成了一批具有眉山特色的改革亮点。
 
——经济领域改革增强发展动能,激活一池“春水”。
 
释放改革红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的问题,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
 
通过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等举措,2016年,我市成功盘活37户工业闲置企业,唤醒70亿元沉睡资产,新创造近万个就业岗位。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630.37亿元,居全省第4位。“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先照后证”等的实施,全市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360户,私营企业3320户。推出133个PPP项目,涉及总投资2050亿元。
 
——农业农村改革创造全国经验,增活力、促增收。
 
新常态下如何破解转型难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眉山的答案是创新。
 
 围绕省委“七个更大突破”农村改革部署,依托1个全国试验区、2个省级试验区,实施“1595”农村改革系统工程,“两权抵押融资”、土地流转、新型主体培育等环节取得实质成效。目前,全市农民转变为城镇居民47.45万人、产业工人26.78万人、三产经营和从业者10.52万人、现代农业业主5277户,成功流转土地99.3万亩,流转率48.59%,新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08家。
 
——行政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唱好简政放权“重头戏”。
 
优环境、简流程、放权限、破藩篱、拆路障……我市把行政审批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敢啃硬骨头,勇闯深水区。
 
在全省率先同步实施“三张清单”制度,实现了市、县、乡三级“三张清单”一体运行,清理确认权力事项5158项,厘清了权力职责边界。在全国率先成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把16个党群部门、55项民生事项进驻中心、54条部门热线、90个网络信箱统一到“12345党务政务服务热线”,实现了群众“进一道门、办所有事”。
 
贴近民生
 
让群众有更多“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2016年,我们坚持民生为大、民生优先,在事关群众福祉、关乎社会和谐等改革领域,精准发力,做细做实,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以深化改革普惠民生。
 
改善民生福祉,守望公平正义。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摆在我们面前:
 
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扎实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继续巩固深化诉非衔接改革成果,将九成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创新农村环境治理新模式,探索“一元钱”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丹棱模式”,全域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
 
贫困面逐步缩小。突出抓好决战脱贫攻坚和决战创新创业,片区外“插花式”扶贫经验全省交流,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4.6万人,有3个区县脱贫,6269名返乡人员实现创业,新增小微企业285户,新增就业人员达78637人。
 
教育更加公平。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解决9000余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积极推动跨区域职教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创新改革试点,成功组建眉山、乐山、资阳职业教育区域联盟。
 
看病就医更方便。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让利群众2.4亿元。完成城职工、城居保和新农合“三保合一”,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统收统支”市级统筹,实现城乡医保均等化。
 
文化更加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立市“123”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引导民间众筹文化院坝建设的“丹棱模式”,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
 
一年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这份答卷,浸透着浓浓的民生情怀,镌刻着各级党委、政府坚毅有恒的改革足迹。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奋力建设“天府新区增长极、大都市区新高地”,我市今后的改革任务更为繁重。
 
号角声声,正催人奋进。改革春潮,已激荡奔涌。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