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从“六有”新乡村看眉山乡村振兴之路①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28 09:21:47      

责任编辑:雷尧


产业矩阵撬动乡村振兴

  ——从“六有”新乡村看眉山乡村振兴之路①


  眉山网记者 李幸 陈燕利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字总要求,为乡村振兴战略定了调:产业当头,富裕落脚。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市委市政府清晰地认识到,产业兴,则百业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提质增效为核心的产业振兴,没有农村产业振兴就没有农村生产力的进步,农村发展也就失去了底气。


  晚熟柑桔是眉山着力打造的又一金字招牌。8月下旬,记者走访了东坡、彭山、丹棱的三个村,三个村都以种柑桔为主业。但是如何种柑桔,如何通过柑桔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三个村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鸭池村:紧盯供给侧 小奋斗换来大幸福


  在东坡区广济乡鸭池村,有一个玩笑流传开来:“城里人相亲要问房子有几套,我们不这样问,我们问对方家里有几棵树。”


  这里说的“树”,就是柑桔树,是当地不折不扣的摇钱树。“一棵树挂果300多个,多的甚至达500多个,一个果子4两左右,一棵树就有上百斤春见,一棵树年入几百上千,不是难事。”鸭池村村主任陈忠友说。


  20世纪90年代,鸭池村以种植脐橙等早熟柑桔品种为主,一亩水果能卖万元。但市场突变,2000年后,全国大面积发展脐橙,脐橙价格下滑迅速。2004年起,广济乡听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专家的建议,引进了一种叫春见的晚熟柑桔进行试种。当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气温回升慢、冬雪少见的自然优势,特别适合在外地看来十分娇气的春见。从“中”熟的脐橙,到“晚”熟的春见,一字之差,却带来了转机。2017年,鸭池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2万。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鸭池村还依托乡里的“桃花节”等节会发展旅游。如今,鸭池村不仅是全国文明村,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以后的发展会更好。”陈忠友的信心,源于当地对晚熟柑桔在内的“3+2”产业,将从组织、政策、资金、科技等四方面统筹推进,实现乡村振兴。“未来我相信,只要紧跟市场和政府,做好品质、做出品牌,鸭池村村民日子一定会变得更好!”


  丰华村:优产业布局 致富之路越走越宽


  走进彭山区黄丰镇丰华村,漫山遍野的柑桔园里挂满了还未成熟的果实。这里的地形以浅丘低山为主,其独特的地理、土壤和气候条件为柑桔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每年4月柑桔花开之际,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于橘红绿树之中,空气中弥漫着浓浓花香,沁人心脾。也正是因此美景,每年的橘花节期间,来自眉山、成都周边的游客纷纷来到柑桔园里赏花、品果、观光、旅游,有效拉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经济。


  生态好、环境好的乡风村貌不仅改善了丰华村的生活环境,也提升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近年来,当地保持走“以果富民,以果兴镇”的路子,通过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建设及其鼓舞发展庭园经济、特色旅游经济等措施,已将万亩果园建设成了集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观光旅游基地。据悉,依托黄丰橘花节,丰华村吸引了上万人次来此旅游,为农民增收。据悉,丰华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仅柑桔产业这一项收入就占90%以上。


  不仅如此,随着黄丰镇不断优化柑桔产业发展布局,推广新模式、新品改,丰华村纳入了集特色效益、生态农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示范带。同时,丰华村继续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集镇“五乱”专项治理,做好乡风文明培育,推进乡村风貌改造,美化人居环境,加大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乡村“美丽、有序、文明”,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落实。


  宿场村:走生态之路 做优品牌助力出口


  党建标准化建设、垃圾分类试点、水果专业合作社运行、民宿建设、乡村旅游及乡风文明理事会活动……关于乡村振兴,丹棱县双桥镇宿场村党员干部有许多想法,但是,在众多想法中,大家对产业发展的认识却十分一致。“乡村振兴首先要有产业基础,这一点我们宿场村深有体会。”该村村主任何建忠说。


  丹棱县是桔橙之乡,宿场村有5000多亩柑桔园,村民约2500人,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与柑桔相关的产业。“大家就是靠柑桔种植致富的。”何建忠说,截至去年年底,该村村民人均收入约1.6万元。


  为了更好地发展产业,宿场村做了一些新思考。今年7月,该村五盛专业合作社成立,成立不久,已有130多户村民入社。


  该村柑桔产业大部分属于散户种植,但一些种植户因缺乏种植管理技术,导致不少农户在品种改良、技术支持上得不到帮助,品质也参差不齐。“我们建立这个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技术帮扶,统一找销路等方式,让种植柑桔的种植户都能够赚到钱。”合作社相关负责人邱从波说,合作社不收会费,全凭村民自愿入社,每年为入社村民提供农资、技术等支持。


  在何建忠看来,统一品质还不够,还要紧跟市场,提高品质,走绿色有机之路。今年年初,柑桔市场波动,品质不佳的柑桔销售价格下降明显,品质极佳的进口柑桔价格却依旧论个卖。这让宿场村意识到,要想扩展市场,必须提高品质。


  如今,宿场村开辟了两片共100亩土地打造绿色生态品种基地。“我们目前正在通过基地实验,种植低残留、无公害、绿色生态的柑桔,实验成功后在全村推广。”何建忠说,他心里还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宿场村的柑桔做响品牌,对外出口。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