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新中心、新高地、新生活,第十一届C21论坛在眉山举行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3-18 13:13:45

责任编辑:罗思源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用“新”引领,以“新中心、新高地、新生活”为主题,3月18日,第十一届C21论坛在眉山拉开帷幕。四川省各市(州)、县(市、区)领导、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代表齐聚眉山,将紧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探索“川渝一盘棋”的新路径,纵论四川的建设与美好未来。

  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主题演讲+投资推介+圆桌对话+颁奖典礼”的活动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两大论坛,聚焦“双城圈,第四极”,聚焦“同城化,新未来”。来自川渝两地的嘉宾齐聚一堂,面对面对话,共谋发展。

  聚焦“双城圈,第四极”  

  论坛紧贴国家战略部署

  回望2020年,“不平凡”三个字已成为这一年显著的标签。就在这一年伊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从此,“双城圈,第四极”成为2020年的高频词。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CEO)汤继强教授眼中,毫无疑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2020年四川经济圈中的头等大事。

  北有京津冀、东有长三角、南有粤港澳。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提出,中国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成渝地区冉冉升起。

  为四川各地的城市发展建言献策是C21论坛一直坚守的初衷。川渝两地如何紧扣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共建经济圈,共唱双城记,实现最大合力,这是本次活动主题论坛的焦点。

  在“双城圈,第四极”论坛上,来自四川绵阳、资阳、内江、雅安、眉山等地的政府代表和来自重庆江北、铜梁、涪陵等地政府代表进行智慧碰撞,思想交锋,围绕“如何推动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展开了深入讨论。

  “在中央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涪陵区跟四川相关的地市州之间的相互作用性很强。”重庆市涪陵区副区长赵昌辉说。去年5月, 涪陵区与眉山市签订合作协议,搭建两地政企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促进两地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围绕“同城化,新未来”

  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本次活动的第二个论坛主题围绕“同城化,新未来”。来自成都市青白江区、德阳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资阳市乐至县等地的政府代表共聚一堂,以加快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主题,围绕“如何融入成都,做强全省主干,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展开讨论。

  2020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性工程、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牵引性工程。

  正如汤继强所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与“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发展格局、发展战略交相辉映。省上的发展战略与国家战略相向同行,相协一致。

  《意见》明确了2022年的目标,力争区域内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7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奠定现代化都市圈坚实基础。

  随着2022年时间逼近,成德眉资拧成一股绳,朝着目标奋力迈进。

  青白江区人民政府车轴副区长表示,青白江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以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大港区、铁路港经开区、国家物流枢纽的区位优势,发挥国际班列畅通道、促贸易、聚产业作用,积极参与和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东坡区要承担起‘首位责任'。”眉山市东坡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廖锦表示,今后5年,东坡区将以“双区八创”(即打造现代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示范区,创建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交通配套先行区、开放合作先行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品质生活先行区和创建成都都市圈副中心产业发展示范区、宜居城市示范区、山水人文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为主要任务,努力融入成都,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25年创成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幸 王允浩 杨槐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