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春天里丨眉山各地“亮招” 千方百计“稳粮”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3-08 16:02:06

责任编辑:雷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生命线,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增产稳产,今年来,我市相关区县多措并举,增加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眉山天府新区:唤醒“沉睡耕地”

3月3日,春光明媚,走进贵平镇升龙村2组,两台挖掘机正在一片荒坡地上整理土地,虽然是坡地,但开垦后的土地,看起来规整多了。


“这片土地以前是有人耕种的,后来因为他家子女外出务工,耕种的人年龄大了,土地逐渐荒芜,长满了斑茅草。”在一旁观看整理土地的村民说,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看到土地荒芜很心疼,他们都很支持把土地开垦出来,重新利用。


“这片土地开垦出来,就可以种上玉米了,目前玉米苗都已经育好了。”贵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钟约奎介绍,这片撂荒地约57亩,按照目前的进度,三至五天就可以开垦完毕,届时将种植玉米,并套种大豆,预计今年一季度可以实现每亩产值1400元。“养两年后,这片土地的产值还会更高。”看着眼前复垦的土地,钟约奎脸上露出笑容。


据悉,为切实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源头保障粮食增产增收,该镇今年开展了土地撂荒整治,准备了农药化肥200余吨,投入机械50余台,计划开垦废弃荒地1000余亩。


眉山天府新区开垦撂荒地。.jpg

眉山天府新区开垦撂荒地。


贵平镇撂荒地复耕复种是眉山天府新区推进撂荒地整治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区全面摸排辖区内撂荒耕地,积极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土地撂荒整治行动。


“我们把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眉山天府新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扩大粮食播种面积,保障粮食生产,新区一方面强化撂荒地整治,建立了撂荒闲置耕地惩戒机制,严格落实撂荒地不予发放惠农补贴政策,建立撂荒地摸排督查机制,对弃耕抛荒的承包耕地,由村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同时采取村集体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复耕复种。


另一方面,根据新区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土地已征用,而项目还未落地,出现了短暂的闲置期,为了充分合理利用这部分征而未用的土地,新区创新开展了对此类土地的复垦,抢抓一至两季度的粮食作物生产。目前通过该举措,已成功实现了增加种植面积1万亩土。


同时,新区还着力推动粮食园区范围“退树还粮”,对粮食园区范围内(重点核心区内)原种植柑橘、核桃等果树作物的田地,引导农户有序退林,改种粮食作物,由农户申报,经镇(街道)和相关部门(单位)同意后,根据树龄大小,每亩补助1000-3000元(原则上幼苗补助 1000 元/亩,盛果期补助不超过3000 元/亩)。


彭山区:全年计划粮食扩面2.6万亩

眼下,气温持续回升,正是春暖花开、备战春耕的关键时期。近日,记者在彭山区彭祖新城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的花田黄绿相映,连成一片,拉开春游的序幕。


3月6日,正值周末,记者在油菜花海中看到,游人正在其中享受春日的暖阳,或合影留念、或漫步花海,一幅恬静的游春图跃然纸上。“周末带家人来这里欣赏油菜花真的太美了,让人心情放松、身心愉悦。”市民纷纷表示。


彭山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将该区半年内征而未建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jpg

彭山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将该区半年内征而未建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


据了解,一直以来,为做好粮食扩面工作,增加粮食产量,彭山区始终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按照坚决遏制“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的要求,做好耕地保护工作,和稳粮扩面工作。


“种植油菜,成本相对较低、管理相对简单,但收益却较高,预计一亩闲田每年能增加1000余元的收入,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栽种了油菜。”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彭山区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做到种满种尽,确保了粮食扩面。.jpg

彭山区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做到种满种尽,确保了粮食扩面。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彭山区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粮食产量,将该区半年内征而未建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积极推广渔塘稻鱼共生浮板种植,将闲置渔塘、藕塘用于水稻种植。“不仅如此,我们还计划将水源条件较好、种植旱粮蔬菜的二台土以下的地块用于恢复水稻种植,河道管护范围退出的经果林用于种植玉米、大豆等旱地粮食作物,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此外,该区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做到种满种尽,确保了粮食扩面;积极出台一系列种粮扶持政策,对退果还粮、改种水稻、果园套种等、稻鸭鱼共生种养循环新技术等将给予不同标准的补助,据悉,2022年,全区计划粮食扩面2.6万亩以上。


仁寿县:复耕复种让闲置田变“金土地”

“我们这一片挖出来之后,大家的种地积极性很高,无论种大豆或玉米,都是经济收入。“日前,在仁寿县方家镇建国村8组荒地上,机械声隆隆作响,挖掘机和推土机轮番作业,进行除草翻土,当地村民也自发加入,协同开荒。看着眼前逐渐显现的耕地,大家伙乐开了花,盘算着在地里种什么。


自2021年以来,方家镇全面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全镇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撂荒底数,具体分析撂荒地性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时采用居民自种、将耕地经营权交于村集体经济等多样耕种模式,满足广大群众的不同需求,从而达到有效利用土地,促进农民增收。


仁寿县复耕复种让闲置田变“金土地”。.jpg

仁寿县复耕复种让闲置田变“金土地”。


”截至目前,方家镇已整治撂荒耕地1200余亩,完成连片600余亩的撂荒地复耕工作。“方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镇还将进一步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坚持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通过产业引领,助推撂荒地复耕复种。


让荒地变良田,为乡村振兴添动力增活力,和方家镇一样,仁寿县板桥镇也在积极开展复耕复种工作。


在该镇青龙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欧阳运清介绍,2021年,社区排查撂荒地345亩,通过广泛宣传动员群众自行复耕60余亩,发动群众代耕代种95亩,鼓励业主流转和套种80余亩,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复耕复垦撂荒地110亩,让撂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新的一年,还将继续把工作落实到位。


据悉,为做好撂荒地的复耕复种工作,板桥镇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因地施策”的原则,实行“四级田长”管理机制,采取“一地一策”的工作举措开展工作,整合辖区内耕地资源,逐户对撂荒耕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厘清撂荒面积、承包关系、耕种现状等情况,并以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为抓手,以鼓励业主为助力,以发动群众为基础,切实抓好撂荒地治理和春耕生产。


同时,板桥镇还通过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引进农业服务公司和新型经营主体、强化职业农民培训等举措,促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切实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


让闲置田变“金土地”,今年以来,仁寿县抢抓农时,集中力量,全力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并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助力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丹棱县:“退经还耕”1200亩

“今天挖机进场,移栽第一根果树,这一千多亩土地全部要复耕,5月份种水稻!”3月7日,位于丹棱县仁美镇雄义村、里仁社区、高河村的1200亩连片经果林腾退种植粮食作物试点现场热闹非凡,经过与当地农户协商一致、测算面积、签订流转协议等程序,当天上午挖机进场,将原来土地上的柑橘树进行移植,腾出空地改成粮田,确保5月份全面插上秧苗。


在试点现场几公里之外的雄义村桔香稻田园区,当地群众正忙着用“铁牛”翻耕十几亩水田,这里将于3月22日育种秧苗,为1200亩连片经果林腾退种植粮食作物试点区域提供秧苗。据介绍,该试点预计全年可产出水稻480吨、油菜籽180吨。


丹棱县,移栽果树,腾出1200亩稻田。.jpg

丹棱县,移栽果树,腾出1200亩稻田。


据悉,该试点通过采取集中连片还耕、整体流转、规模种植、统一管理等方式进行粮食生产,最大限度发挥种植效益。具体来讲,就是在试点区域内,对所有作物采取补偿后退出,连片种植粮油作物;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国有平台公司的作用,以“公司+村集体组织+农户”方式对试点区域内土地进行流转,统一经营;以项目建设为重点,通过“以工代赈”方式进行土地整理、沟渠整治、修建生产道等,逐步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成“田成方、土成型,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整合项目提升项目区基础设施水平,由丹橙现代果业有限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作为生产主体统一、集中开展粮食规模化生产。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罗俊涵  郭侨 赵会  熊莉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