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粮仓•粮农】丰收节特别报道⑤眉山:大户大作为 种粮有担当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9-23 10:04:18

责任编辑:黄馨月


版面5.png

民以食为天。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四川要把农业搞好,把粮食生产抓好。 ——习近平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种粮面积、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其中种粮大户们功不可没。在粮食生产一线,全市种粮大户们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在中央、省、市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和自身努力等作用下,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了眉山力量。


成片的稻田。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波 摄


系列五2.jpg

黎可学。


A


“粮”策暖人心


提振种粮干劲


9月20日,丹棱县兴农家庭农场的烘干房里,黄灿灿的稻谷堆成了一座座小山,从稻田里收割的一车车稻谷送到这里,经过24小时连续烘干作业,由货车转运至附近的谷仓,实现颗粒归仓。


“今年水稻种植面积1800多亩,目前已收1000亩,经过烘干并称重,已收获稻谷80万斤。”望着堆积成山的稻谷,现年48岁的丹棱县科学粮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兴农家庭农场主黎可学乐开了花。


黎可学是仁美镇雄义村人,开办家庭农场前,他曾在深圳、上海、云南等地辗转打工,开过酒店、做过包工头,2012年返乡从事农业,并在2014年注册成立了兴农家庭农场,流转217亩土地种水稻。后经过不断提升机械化水平、调整种养结构,稻田的综合效益不断提升,短短八年时间,稻田已达1800亩,覆盖仁美镇4个村(社区)。


“这是一个种粮人大有可为的时代,一次性补贴、农机补贴、贷款贴息、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让我们干劲十足!”谈起支撑自己做大做强的动力,将政策研究得通通透透的黎可学娓娓道来,农民种地,国家给粮食补贴;买大型农机具,国家还是有补贴;市里、县里、镇里不定期开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安排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指导种植;还有不少免费助农项目,如免费播种、统防统治等,为种粮户减少了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和质量……


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到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一系列既有顶层设计、又有配套措施的“组合拳”,给广大农民吃了“定心丸”。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制定出台相关方案,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多措并举,及时、准确、足额、安全地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到位。仅今年,我市就向种粮大户发放3.8亿元补贴,各县(区)还出台了种粮扶持相关政策。


“当前,农民种粮赶上了好时代,因为种粮政策越来越好。”同样对国家惠农政策深有体会的还有洪雅县余坪镇金釜村种粮大户刘国雄,他表示今年洪雅对种粮大户给予400元/亩补贴,远远高出农资和人力上涨成本。


粮食生产有好政策、好形势,种粮大户更应有大作为、大担当。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放在了第一位,强调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一名种粮户,我将积极响应国家方针,发挥规模经营优势,为乡村振兴贡献绵薄之力。”好政策再次给刘国雄提振了信心,他表示,要继续抢抓农时种好粮,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再立新功。


系列五3.jpg

王程淋。


B


应用新技术


提高生产能力


9月21日,在彭山区公义镇欣荣村,种粮大户王程淋来到地里,看着颗粒饱满的稻谷,满脸笑容。


36岁的王程淋,虽然年龄不大,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田把式”。水稻从最初300亩到如今3000亩,几年来,王程淋的粮食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本人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粮食种植大户。谈起种粮事业,他更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生意经。


“2004年,我回到村里开始经营收割机;2011年,牵头成立了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2014年,承包了300亩土地种水稻。”王程淋说,这是他事业的转折点,流转的土地让拥有农业机械以及技术经验的他如鱼得水。2020年,他所在的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我市率先尝试“工厂化育秧”技术,安全快捷、出苗率高的育秧优势,让每亩水稻可以增产10%以上。


“现在,育秧、机耕、机插、植保、施肥、收割、烘干等环节,我这边都有相应的农机设备。”王程淋介绍,目前,他的各类农机具有130余台(套),农机化服务人员45人。


“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舍得投资,舍得花钱,粮食的稳产高产才有保证。”王程淋表示,机械设备的完善,让他们这些种粮大户安心种粮,没了后顾之忧,“就拿喷药来说,1500亩地调两台机子,两天就干完了,省事、省力、省钱。”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种植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新时代农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才能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引进新技术中,加快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目前,全市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64个、农机大户3378户,推动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


“科技种粮,不仅要广泛应用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业机械,还要依靠最新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节约精力、增加收成。”在仁寿县种粮大户王紫彬看来,用科技武装农业,才能实现环保、高效、高质量发展。


在王紫彬的基地,现代化农业设备应有尽有:12台农用植保无人机每天可以统防统治作业1000亩,效率是人工的50倍;物联网中心可以全天候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为粮食生产科学管理提供保障;“小株距分带同步精准播种”“分带变量喷雾”等技术适用于间作的农机;诱捕器诱杀害虫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之忧;检测中心能进一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度……


“每年,我们科技投入都要占总投入的20%左右,以后肯定还会逐年提高。”王紫彬表示,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把种粮大户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他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利用科技将土地管好、把粮种好,让总书记放心。


系列五4.jpg

王泽静。


C


当好带头人


扩大种植规模


在洪雅县中保镇新华村,种粮大户王泽静聘请的耕整机师傅和村民正忙着翻耕土地。“这几天下了点雨,土壤疏松了,趁天凉赶紧把收割了水稻的田整理出来,早点把蔬菜种下去。”王泽静告诉记者,他采取大春种水稻、小春种蔬菜的“稻菜”模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粮菜双丰收。


“良种配良法,优质产量高。”说起今年的水稻产量,王泽静心里喜滋滋的。在农技人员指导下,他今年每亩稻谷的产量增产了100多斤。从开始种植水稻起,王泽静就一直选用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据他介绍,2020-2022年水稻平均亩产达620公斤,纯增收入5.1万元。


和王泽静一样,在十几年的种粮历程中,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种粮大户王元威也特别注重尝试新技术。每年,他都会在东坡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专家的指导下,拿出小块土地试种新品种,以便选出适合本地的品种。


“像去年有两个新品种,试种发现抗性好、产量高、米质好,今年我就扩大了种植规模。”王元威说,今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永丰村,走到田间地头察看秧苗长势,让大家无比激动。“在总书记的关心下,今年又大获丰收。今年种植水稻3200多亩,亩产高达700公斤,总产量2000多吨,产值预计550万元,相比去年相比每亩增产30公斤、增收约80元。”王元威高兴地表示。


良种赋能,丰收底气足。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一优两高”生产竞赛,以竞赛活动为载体,锚定优质、高产、高效3大目标,6年累计引进试种越光、稻花香等国内外优质品种340个,筛选出宜香优2115、川优6203等适种眉山的优质高产新品种40个。


种粮大户连着小农户,不仅有能力种粮,还能带动更多人种粮,是粮食生产的带头人。


效果如何?“跟我种粮的,大春一季一亩增收七八十块。”眉山市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相德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合作社带动周边村社逐渐实现农技、农资、农机、质量、销售“五个统一”。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8万亩、带动农户种粮约20万亩。


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大扶持粮油生产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目前,全市已发展种粮大户668个,粮食适度规模面积达12.3万亩。


仓廪实,天下安。“每当想到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完善,想到周围群众对我的关怀和支持,就感到曙光在前头,越干越有奔头。”李相德深有感触地说,种粮大户有大作为、大担当,要切实把规模经营优势发挥出来,把科技助农潜力释放出来,把广大小农户带动起来,带动广大农民一起交出丰收答卷,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燕利  见习记者 邹波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