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1 07:58:00
责任编辑:雷尧
今年,全市共投资13亿元,新(续)建学校20所,新增学位1.83万个;截至新学期开学,已有16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4万余个。
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常态化“推门听课”,打破常规“向课堂要质量”,与师生“零距离”同频,“把脉问诊、开方抓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专业跟着产业走、就业跟着项目走,眉山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就业链精准对接,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俯瞰眉师附小崇礼校区新貌。
今年,是眉山教育事业开拓进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之年。全市教体系统紧扣“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学习大实践大提升活动主题,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破常规多元发展,积极回应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努力交出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新学期开学前后,本报记者走进校园、课堂,探寻眉山教育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供给水平的新路径。
新校园新希望
在“追梦园”里茁壮成长
金秋9月,全市500多所学校迎来开学季,36万余名中小学生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新学期新校园新希望,在这个开学季,16所新(续)建学校投入使用。
彭山区第四小学学生在长卷上绘画出梦想乐园。
9月1日,在彭山区第四小学,学生们用自己的“梦想”妆点新校园,他们有的把心愿写在书签上,挂在校园小树上,随风摇曳;有的把梦想写在便利贴上,贴满展板;有的带着画笔,在二十米长卷上绘出自己的乐园……
“在长卷上绘画自己的梦想,真的好有趣!”学生张涵媺说,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她和同学们会更加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报效祖国。
彭山区第四小学于2017年9月投入使用,占地30亩,有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栋,设计班级27个,1800个学位。2021年1月,占地30亩的新校区动工建设,今年9月投用。
“亲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可以让孩子们领略中华民族尊师孝亲、勤奋学习的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9月6日,仁寿县长平小学举行“开笔启蒙·礼润人生”新生开笔启蒙活动。
学生们依次完成过知礼门、升国旗、唱国歌、正衣冠、行拜师礼、朱砂启智、击鼓明志等环节后,由校长带领全体新生开笔,书写简单又具有深远意义的“人”字,以此希望大家学会做人之道,明白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开始学习、走向成才的起点。
仁寿县长平小学学生活动丰富多彩。
长平小学位于仁寿县普宁街道高笋社区,是今年9月刚刚投入使用的一所新学校。学校采用新中式风格设计,各大楼通过连廊相接,形成整体教学体系。素净雅致的教学楼、宽阔的塑胶操场,明亮的装修风格赋予了学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舒适的学习环境。
“我们的理念是立足高远,崇尚纯真自然,着眼孩子终身发展,顺应孩子成长规律。”长平小学校长黄成介绍,学校将以曲棍球、排球、跳绳等特色体育,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以课前诵读、读书分享、睡前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以农耕基地为平台,开发种植、食材加工等劳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成体系、分学段开发美育课程,抓实学生美育工作,让学生们博文善思,纯真灵动,能歌善舞,爱运动、懂生活、知感恩。
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解决新建小区上学问题,改善农村薄弱学校条件,有效提升了城乡教育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期待。
今年,全市共投资13亿元,新(续)建学校20所,其中幼儿园10所,小学8所,中学2所,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83万个。截至新学期开学,已有16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4万余个。全市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共20所,目前已完成东坡区复兴小学、仁寿县鳌峰初中等17所学校建设工作。
常态化“推门听课”
向课堂主阵地要质量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习的生命。所谓“有效”,是指通过教师的一段教学后,学生要有所获,有所得。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眉山给出了答案——“推门听课”。
今年5月16日,市教育和体育局局长一行走进彭山区第一中学高二(7)班教室,和学生们一同聆听了杨静老师精彩的语文习题讲评课。通过杨静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一道道题目迎刃而解,关于近义词辨析的一个个知识点再次清晰地浮现在学生脑海里。
听完了杨静老师的课,市教体局一行人又与高一(9)班学生一同通过李霞老师的《经纬网的判读》一课,领略了地理知识的魅力。李霞老师的地理课,既结合了高考热点又图文并茂,与学生们频繁互动,格外生动有趣。
在座谈会上,大家对两节课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两节课不仅展现了授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的良好素质,更体现了“目标明确、过程扎实、重视素养、文化育人”的课堂教学理念。
今年5月起,市县(区)教体局局长开始常态化“推门听课”,采取事先不打招呼、直入课堂听课、课后当场交流、座谈集中研讨等方式,先后深入多个学校,随机选听了高一、高二年级语文、数学、物理、地理等课堂教学,认真记录,细心观察课堂上每一个细节,深入分析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
听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评课,对一节课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环节设置、教学重难点突破等方面都进行细致点评,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同时,听课组还调研了解学校办学、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
“随机‘推门听课’,可及时掌握教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形成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推向新高度。”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门听课”不仅增强了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还有利于打破常规,走进课堂“零距离”与师生同频,找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把脉问诊、开方抓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接下来,全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常态化“推门听课”中,还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近期与长久相结合的方式,走遍幼、小、初、高和中职各学段课堂,形成尊重教育规律,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凝聚教育力量,提高教育质量的强大活力。
深度匹配产业
推动职教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眉山深化体制机制革改革,引企入校推动产教融合,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办好专业,职教品牌凸显,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不断完善。
近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可持续工作委员会公布了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初选名单,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农业技术系报送的《四方联动,育才助产,助推地方特色农业产业振兴》典型案例成功入选。
围绕产业办好专业,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平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眉山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不断努力。
解放思想,打破“围墙”办大学,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改变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创新技术技能教学,聚焦服务“1+3”产业发展,围绕地方优势产业办好专业,下大力气与眉山头部企业、重点企业共同探索建立集教学、实训、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培养大批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同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产业发展升级,人才支撑至关重要,职业教育适应性强,深度匹配产业升级,也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眉山职教品牌凸显,职业教育结构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现有高等职业学校8所(1所职业大学,7所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2所,在校学生11万余人;中职学校19所(含2所技师学院和1所技工学校),中职在校生4万多人。
专业跟着产业走,就业跟着项目走。一直以来,眉山职业教育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把就业建立在重大项目发展需求上,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服务产业发展,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协同育人,从订单班到引企入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实现人才链、产业链、就业链精准对接。同时,全面推进天府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4个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在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上做文章。坚持和完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继续举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建立校企合作与运行机制;通过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实现区域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五方合力”;共建应用技术转化中心、产品工艺开发中心、紧缺人才实训基地,打造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联合体。
打开时间的卷轴,心怀使命,肩扛责任,未来,眉山教育将以更坚定的决心和更昂扬的姿态,开启锐意进取的新篇章,以“奋进之笔”,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答卷。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向哲 罗刚 辛凯 郭侨 张丹梅 卫琳霞 余毅 雷卓鸣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