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新闻发布会·解读】锚定“一心三地”发展目标,眉山怎么做?最全“施工图”来了→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3-06-02 17:02:45

责任编辑:杜艳




发展目标


锚定“一心三地”发展目标,统筹文化事业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


2022—2025年: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力争将三苏祠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心三地”建设初见成效。


2026—2030年:整合三苏祠片区、古城墙遗址、东坡湿地、蟆颐山等资源,形成“一江两岸·三苏故里”文旅格局,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心三地”的全域三苏文化城市总体格局形成。


到2035年,把三苏祠博物馆打造成世界一流博物馆,将眉山建设成为全国特色历史文化名城。


五大特点


在文化定位上,首次提出了“三苏故里、东坡原乡”的概念,梳理了三苏文化与巴蜀文化、长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强化了眉山三苏文化源头、东坡文化原点的地位。

在实施路径上,首次明确了“全谱系、全视角、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要求,对资源整合、生态保护、产业融合、传播推广等方面作出总体安排。

在保护利用上,首次确立了“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目标,对标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标准,积极推动三苏文化整体性保护传承,维护区域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发展。

在教育普及上,首次对东坡文化“六进”活动作出制度性安排,推动东坡文化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活动常态化开展。

在文旅融合上,首次提出构建“一江两岸·三苏故里”文旅新格局,分步实施、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主要内容

构建全谱系全球苏学研究高地

建设三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

创新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播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博物馆视察时,就以“中国有‘三苏’,这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再次谈到文化自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战略的擘画、方向的指引,蕴含着强大的思想力量和实践伟力,为眉山坚定文化自信、铸就文化辉煌,指明了前进方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2022年8月30日,眉山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作出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决定,确立了“打造东坡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建设全球苏学研究高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知名人文旅游胜地”的目标,向全市发出了感恩奋进的动员令。

 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锚定“一心三地”发展目标,《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出台。


这份目前关于三苏文化传承弘扬

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专项规划,

谋划了哪些重点?

围绕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

眉山未来一段时间将开展哪些工作?

来看眉山怎么做

↓↓↓

一份规划纲举目张

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在眉山落地生根 


三苏文化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眉山是三苏父子的出生地、成长地、生活地,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在保护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去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三苏祠,对三苏文化给予高度评价,就坚定文化自信作出重要指示。作为“三苏故里、东坡原乡”,眉山是三苏父子的出生地、成长地、生活地,是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源头和原点。站位“国之大者”,眉山正不断增强对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根脉认同,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标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让千载三苏文化代代相传、走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


眉山文化底蕴深厚。千百年来,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早已深深浸润眉州大地,成为眉山儿女融进血液的根脉认同和注入灵魂的文化自觉。近年来,眉山围绕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在三苏遗址遗迹保护、三苏文化东坡文化学术研究、活化利用、交流传播等方面都卓有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提升公共文化品牌建设、创新传承弘扬手段、拓展文化传播的辐射范围、强化东坡文化的原乡地位等方面还需持续探索努力。

当前正值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强力实施,传承弘扬三苏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合作共赢期、深度融合期,出台落实《规划》势在必行。为编制好《规划》,眉山还聘请四川大学专家团队,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保护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作出系统谋划,在与已有规划有机衔接的基础上,为加快打造坚定文化自信的“眉山载体”明晰方向、理清思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在眉山落地生根。

一份规划,纲举目张,有了这份“施工图”,“一心三地”的画卷,正在东坡故里缓缓展开。

一条路径全面布局

贯穿“城、人、业”,聚焦“五种态” 



《规划》立足眉山、放眼全国、特点显著。记者从眉山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规划》在文化定位、实施路径、保护利用、教育普及、文旅融合等方面都出现了多个“首次”。其中,在实施路径上,《规划》首次明确了“全谱系、全视角、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要求,对资源整合、生态保护、产业融合、传播推广等方面作出总体安排。


根据《规划》,全市以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为目标,在传承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过程中,将贯穿“城、人、业”,聚焦“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心态”,整合三苏文化资源,加快建设“一心三地”。

——全谱系:聚点成系,以东坡为中心,系统挖掘研究三苏文化东坡文化资源,打造文化资源库。

——全视角:统合眉山与全国、国内与国际、当代和历史,明确三苏文化资源的时代定位。

——全空间:聚点成片,整合眉山全域,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全产业:整合建立三苏资源全产业融合开发体系。

——全过程:建立强识别、深体验、可行动、助互鉴的三苏文化符号城市体系,革新传承利用与传播体系。

全市还将系统梳理构建三苏文化生态构架:向古,挖掘三苏的历史深度,凝聚三苏文化的精神内涵;向内,明确眉山在全国三苏文化唯一性定位和东坡文化原乡定位;向外,打造具有识别度和记忆点的眉山三苏文化“金字招牌”;向下,把三苏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生活,通过代际传承形成当代三苏文化的思想内核,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揽子”举措全面展开

一体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挖掘活化、教育传承、转化利用 


苏轼是眉山孕育的享有广泛国际声誉的巴蜀历史文化名人,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典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三苏文化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千年文脉贯通古今,三苏文化博大精深。如何传承保护活化利用,让三苏文化东坡文化折射出中华文明的光辉?根据《规划》,眉山将构建全谱系全球苏学研究高地,建设三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创新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播,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在构建全谱系全球苏学研究高地方面,眉山将围绕“一心三地”建设目标,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紧密结合,开展以东坡为核心的苏学全谱系研究,构建研究、阐释、转化、运用贯通的研究体系,全面提升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研究创新能力。

在建设三苏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体系方面,眉山将坚定不移扛起弘扬三苏文化东坡文化的大旗,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点线结合,打造整体保护体系;实虚结合,高质量推进三苏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融合的保护传承体系,创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构建全空间的“三苏文化资源库”,让三苏文化遗产活起来。在这当中,眉山将推动三苏祠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提升核心片区保护利用水平,构筑眉山三苏遗址遗迹全域保护体系,促进三苏文化遗产与非遗保护深度融合并建设三苏文化资源库。

在创新三苏文化东坡文化传播方面,眉山将创新传播方式,建立“强识别、高质量、深体验、可行动、助互鉴”全过程传承与传播体系,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三苏文化的社会效益最大化。其中,《规划》提出要“构筑具有传播势能的三苏文化品牌,打造具有传播力的三苏文化IP,”并对东坡文化“六进”活动作出制度性安排。

在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眉山将在充分研究和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全覆盖的三苏文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优化文旅融合空间布局,推动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积极把眉山建设成为巴蜀文旅走廊重要节点,以重点区域提升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 李幸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