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19 08:38:23
责任编辑:徐茜
绿意葱茏,万物生长。记者从南到北穿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深入走访复合、大山、哨楼、桂湾四个村。这四个村,地理位置偏远、资源禀赋普通、基础硬件一般,但由于支部“头雁”引领人才集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有为担当,特色产业因地制宜蓬勃生长,乡土人才共建共享乡村治理,却呈现出一幅支部强、产业稳、群众富的生动图景,蓬勃热烈,生机绽放。
党建引领强核心 “头雁”书记最为关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党组织带头人有文化,视野宽、有干劲,点子多、能落地,是全面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富加镇大山村村委会旁的巾帼合作社内,是大山村党总支书记杨奕的另一个“办公室”。一个手机架、两个补光灯,一张桌子和架子间,大山村农产品及眉山土特产尽入眼帘,“村书记助农直播间”背景字样醒目。
2019年,杨奕回到老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大山村上数十万斤柑橘滞销,情急之下,杨奕发动村干部通过微信朋友圈吆喝叫卖。几十斤、几百斤、几千斤,村干部接单后亲送上门,缓解果农滞销之困,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此后断续接触电商的杨奕2024年6月参加全省集体经济电商主播人才培训后,让她认识更加深刻。“村干部要敢于堂堂正正、理直气壮搞直播!”
杨奕正在直播销售大山村的农产品。
培训一结束,她就自掏腰包买设备。2024年7月1日,“大山村杨书记”正式开播。除了销售柑橘,也帮留守老人们卖手工制作的豆瓣酱、干豇豆、土鸡、鸭蛋等生态农特产品。小小的直播间和杨奕工作间隙随手拍的村里生活、农特产品短视频,杨奕抖音账号已经有15.5万点赞、1.2万粉丝,帮助大山村的农产品开始走出“大山”,杨奕成为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当中妥妥的“网红”。
复合村村干部帮忙打包农产品,进行电商销售。
禄加镇复合村,土地少,水源差,自然资源不足,产业不成规模。37岁退伍军人黄朝松2018年起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争取项目购置20台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把16名村组干部、共产党员、脱贫户培训成为熟练农机操作手,操作队活路覆盖本县的彰加、禾加、满井等地;组建劳务合作社到县内和邻近的东坡开展柑橘套袋、锄草、分拣;与县供销社合资成立农资供销超市。2023、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今年前五个月,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超过30万元,超过去年应该没有问题。”今年初接任党总支书记的温顺利同样自信干练,已经开始复合村的“接力跑”。
张国君,2013年大学毕业,做过会计、组长、副书记,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农村群众工作经验,大学生的视野眼界、活跃思维,2017年换届,镇党委推荐他为哨楼村党组织带头人。
与其说破嘴皮子,不如干出真样子。张国君进组入户听意见,连续召集党员村民代表找症结,清理收回被占用的集体资源,一年做通思想腾地拓宽路基,两年争取扶贫项目完成硬化;建设“天府粮仓”高标准农田,扩大传统藤椒、现代辣椒、肉豆、生姜等蔬菜种植;吸引在外能人回村开办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肉牛养殖场。实干苦干加巧干,方曲河边,寂寂无名的偏远哨楼村声名渐晓。
产业发展强特色 因地制宜各有“赛道”
资源禀赋各异、产业基础不同,产业振兴因地制宜,差异错位,融入借力互联网,方能找到各自向前的最适宜“赛道”。
“今年大棚枇杷防雨、防晒,果形大、少斑点,品质好,价格就高。”文宫镇桂湾村党总支书记曹廉刚牵头的大棚枇杷种植基地正在进行新一轮设施维护和果树管理,为来年的更好收成做准备。
桂湾村大棚枇杷基地。
桂湾村,深耕传统枇杷产业并试点探索大棚枇杷。从当初试点15亩发展到如今的300亩,效益初显,2025年每亩年均增收3000多元。曹廉刚和驻村第一书记李洪伟大胆对接蜀道集团,将桂湾枇杷摆进成赤高速文宫服务区。枇杷品质好,味道巴适,加上高速公路的客流量,“每天最多销售超过3万元,普通农家今年枇杷收入挣个3-4万元是常态。”2025年上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益达55万元,获评市级村级集体经济增量收益“十佳村”。
刘帅兵,毕业后辗转在成都、深圳、江西等地从事销售工作。2023年5月,他被招引回复合村,成为眉山全市第一个乡村职业经纪人。
头脑活、点子多、懂营销,刘帅兵回村全面“操盘”复合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资供销合作社。开通“爱上乡土味”微信公众号,写接地气有温度的品宣文案,拍田间地头不PS的实物照片,从3000多亩柑橘和老百姓散养的土鸡土鸭土鹅、粮食生态猪腊肉香肠再到田间地头蔬菜,复合村“土”味上线,通过朋友圈、视频号、微信公众号对外亮相。
从刚开始的有啥卖啥到后来有方向的组合策划,复合“乡土味”逐步升级。刘帅兵把复合村及附近群众的蔬菜、瓜果、鸡鸭组合搭配,面向北京、深圳等地定制“周厨房礼包”,让喜欢生态,但没有时间买菜的城市白领“一单下手、全周不愁”,赢得稳定客源。“爱上乡土味”每年为复合村当地及邻近群众卖出300多万元农特产品。“爱上乡土味”公众号长期关注人数只有2727位,但刘帅兵说:“我们不追求流量,只要客户稳定,能为群众务实增收就行。”
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如何相融互嵌,不忘初心、勤勉履职的村组骨干与德高望重、倾情乡梓的村级能人携手“共建”是不可或缺的基层智慧。
富加镇大山村,“巾帼劳务合作社”名实相符。从村“两委”到合作社,书记、副书记以及合作社负责人、劳务经纪人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巾帼不让须眉。
大山村柑橘丰收。
王莉,合作社经纪人,主要职责是链接当地的业主果园,组织大山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开展果园除草、修枝、疏果、套袋等工作,增加劳务收入。只不过,巾帼合作社对务工群众不收介绍费,企业给多少,群众就领多少。
党总支副书记李春华说,村“两委”和合作社成员都是带小孩,照顾老人的女同志。“对村里老人、妇女同志更有爱心和关怀。杨奕书记直播卖出去的土特产,钱全部都给群众,不会赚一分钱。”
“干部有爱心,群众很认可,干群关系很和谐。”仁寿县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说,他们多次在村随机采访,群众竖大拇指为村干部点赞的不少。
文宫镇桂湾村村委会大厅内,“群众点单我来办,群众诉求我来帮”的服务标语直观醒目。
村民有所呼,干部有所应。桂湾三组两位村民因为村道拓宽工程边界权属发生争执,曹廉刚当天下午就喊上组长,既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又巧妙运用政策法规讲道理,同时也借邻里乡情进行疏导,半个小时双方握手言和。“村干部下沉快一点,言语拿顺了,事情理清了,调解就好办了。”
6月,哨楼村迎来160余名省内外散文作家和诗人,举行《文脉哨楼》《诗意哨楼》新书发布仪式。“百名作家写哨楼、百名画家画哨楼、百名摄影家拍哨楼”,借助文艺圈的持续关注,哨楼走向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走进哨楼,5000平方米的村史馆让人眼前一亮。从辜、李两家族谱,明代哨楼手绘地图,本地历代耕读走出文进士武举人,到数十年前煤油灯、犁耙、老自行车、收音机——一件件具有年代感的珍贵老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着哨楼文化历史传承和村庄乡愁记忆,也见证着哨楼的历史变迁与振兴巨变。
学生们在哨楼村村史馆参观。
记得来路,回望乡愁。以乡愁记忆引导能人建言献策、回乡兴业,成功推动“三公里旅游环线”、方曲河流域整治等多个项目落地,全镇最偏远的哨楼村,人气更旺了,名气更响了。张国君认为,“变化最明显的是干部群众更自信了。”
核心巩固,振兴提速。仁寿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全县着力培育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头雁”队伍,以“头雁引领”释放“群雁效应”。数据显示,仁寿县已有105名80、90后优秀人才担当村级党组织带头人,600名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为村(社区)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网站支持IPv6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028—38166899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346536593@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