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1-10-21 15:50:10
责任编辑:雷尧
10月20日上午,仁寿县禄加镇红星社区8组,64岁的张建军帮助妻子徐秀华将晒干的油茶去壳后,又急急忙忙地坐到机器旁,专心致志地干起了自己的手工活。
张建军忙着将油茶去壳
这位身形消瘦的花甲老人自身患有癌症,在相继失去一双儿女后,他直面生活打击,勇挑家庭重担,坚持与癌症抗争,带领家人积极乐观面对生活,感动着当地无数人,成为了大家崇敬、学习的好榜样。
张建军专心致志地做手工活
2019年,张建军被评为“眉山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眉山好人”,张建军一家还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四川省最美家庭”“眉山市最美家庭”等称号。
2010年,张建军的儿子得了重病不幸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女儿,夫妇俩悲痛欲绝,整天以泪洗面,儿媳蔡红芳不忍离去,仍细致入微地照顾着张建军夫妇以及两个孙女。
在亲人邻居的劝说下,张建军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他拉着妻子和儿媳说:“为了两个孩子,我们一家人要振作起来,再难,我们都要挺过去。”
张建军夫妇在周边打零工,儿媳在家照顾两个孙女,家里养了一些鸡鸭。一家人日子眼看有些起色时,张建军的女儿又因为重病离开人世,夫妇俩心都碎了,沉重的打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张建军夫妇一起做农活
面对双重打击,张建军没有向命运低头,他忍着巨大伤痛撑起这个家,打工挣钱、做农活、省吃俭用,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和孙女的学费。
为了儿媳的幸福着想,张建军和妻子徐秀华一直劝儿媳再找个伴。2013年,儿媳在两位老年人的劝说下与同社区的黄明再婚,张建军夫妇一直把黄明和蔡红芳当成亲生子女,黄明夫妇把张建军和徐秀华当成亲生父母一样孝敬。家里大事小事总是共同磋商决定,只要是合理的建议,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事情大家都心情舒畅,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
2014年,张建军被查出患有癌症。不是亲儿子的黄明,却胜似亲儿子,在日常生活中,对张建军嘘寒问暖、端茶送水,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督促他按时服药……不仅孝顺老人,黄明对两个女儿也非常疼爱。他用朴实的语言教育孩子,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他严格要求孩子,时时关心鼓励孩子刻苦学习,礼貌待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命运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为你开一扇窗。“虽然我失去了儿子,但又得到了一个‘好儿子’,我很知足。”张建军说,他能撑到现在,离不开“儿子”、儿媳的孝顺和呵护,更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2014年,他们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每年享受免费的身体检查,张建军后续的药品享受医保报销,自己花不了多少钱,两个孙女上学也不用花钱,一家人的经济负担逐渐减轻。
社区干部看望张建军夫妇
为确保张建军一家脱贫增收,当地党委政府帮助他们家发展养殖业,农技人员定期上门指导,乡镇、县级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志愿者经常上门看望,为他们带去生活物资和学习用品,让他们切身感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大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后来,张建军的身体逐渐康复,黄明和儿媳决定外出务工,张建军在家做起了手工活,制作一些木制家具和农具贴补家用,家里种了些油茶和蔬菜,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只要勤劳努力,一定能走出困境,摆脱贫困。”张建军笑呵呵地说道。
如今,全家日子越来越红火,张建军仍然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发挥自己的手工技艺,打造一个干净美丽的庭院,还给两个孙女砌了一个乒乓台。家里的废弃物他不舍丢弃,经过改造做成装饰品,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们一家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张建军说。
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丹梅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