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政务要闻

我们的家风故事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8-28 10:19:25      

责任编辑:


眉山网记者 严丹玫
 
家庭,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最基础的组成单位。而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传统价值观、伦理观以及实现的方法、规矩,是全体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标准和精神规则,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和信仰。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灵魂姓氏和标识,是一个家族的标签和图腾,它深深的烙印在家族每一个成员的心里,融入于血脉骨髓,表现于一言一行,在传承中延续,在延续中传承,锻造了一代又一代,成就了一辈又一辈。
 
家风故事之节俭
 
“过过苦日子的人,才知晓今天的甜是多不容易,要珍惜。”77岁的眉山老人张碧英总是这样对家里人讲。
 
也不知其女儿刘珊是第几遍听这话了,她打趣地说,“耳朵听得要起了层老茧了,如今家里的生活条件虽好了,但妈那骨子里的‘省’劲却没被岁月消磨。其实不瞒说,小时候还觉得妈太‘抠门’了,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不过就是因为我妈这样一点点坚持,才影响了家里,节省之风才能代代相传。”
 
曾经饥一顿饱一顿、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衣服缝缝补补又三年……使得张碧英眼里容不得浪费的现象出现,知晓生活的不易,才会倍加感恩如今的幸福。
 
“水不要开这么大,拿盆接着,还可以冲厕所。”
 
“不要浪费钱,这衣服还能穿,洗洗干净就行。”
 
“菜不要浪费,碗里的饭吃完,骨头不要扔,待会儿给院坝里的流浪猫狗送去。”
 
……
 
“从小就是在这样的不停地‘斥责’环境下长大,让我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对我的儿子也是从小教育要淡薄物质,注重内在,学校里老师经常表扬儿子,他每天义务把同学们的自行车摆得整整齐齐,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并一直做好,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里面有他的坚毅和执着,也倾注着他对班集体的爱。点滴之事虽小,但它积蓄的是正能量。”刘珊说。
 
在被选拔到学校足球队的某天,儿子跟我要双新鞋,我知道他脚上的那双鞋子已经穿了很久,也该换了。带着他去买鞋的路上,当听我说用万能胶粘一下,这双鞋子还能穿的时候,儿子便转身进了修鞋铺子,并坚持不再去买新鞋。
 
“好的家风将是儿子人生路上最有利的盾牌,它会为他遮风挡雨。”刘珊说。
 
家风故事之孝敬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家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家风。
 
前些日子,38岁的陈红的父亲生病住院,可忙坏了她。白天买菜回来端个小锅在病房里熬粥,煮熟后一勺一勺喂进父亲嘴里,夜晚守在病床前,快天亮时才去眯了会儿,随后又打起精神继续照顾,直至父亲脱离了危险期,她才松了口气。就连隔壁床的病人都夸赞说,“这个女儿了不得,照顾得太细致了。”
 
不只是在生病时的照顾,陈红对父母的孝敬都融进了平日的点滴里。隔三差五的回家看看,提些父母爱吃的瓜果蔬菜,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一家人其乐融融。
 
对父母是这样,对公公婆婆更是细心照顾,“父亲经常教育我,孝顺是为人之本,不要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才追悔。结了婚就要一碗水端平,不能让婆婆他们觉得我做得不公。”陈红说。
 
在自己还未养育孩子前,陈红表示对于孝敬,自己并不了解其深意,直至生了孩子,才知晓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后,对孝敬、“反哺”才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陈红的儿子对于母亲的操劳与孝敬看在眼里,记在了心上,母亲累了乏了的时候会主动上前给倒杯水,给母亲捶捶背、捏捏肩。“十分欣慰,会觉得自己的言传身教没有白费,相信我们‘孝敬’的家风会一直传承下去。”陈红说。
 
家风故事之善心
 
常言道:怀善心,做善事,一生无愧;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日夜安宁;不忘人恩,不念人过,不思人非,不计人怨。这点对21岁的徐丽华来说,更是深有体会。
 
徐丽华出生在农村,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起爷爷那辈的事,曾经有个来家里讨饭的一小伙子,饿得皮包骨头,爷爷毫不犹豫就让他进屋,甚至打算拿出过年才会吃的肉让其填饱肚子。小伙子甚是感激,但让爷爷把肉留着自个儿吃,只吃了一些山芋和泡菜便走了。
 
后来,这位小伙子日子好起来了,托人找到了爷爷家,怎么都要感谢爷爷给的那顿饭,而爷爷却说只是件小事,没什么可谢的。
 
“爷爷以前是村里的医生,经常谁家叫着他就立马过去了,没钱看病的他总说赊着赊着,看病要紧,后来也没去催过别人给钱,村里的人对他都是十分敬重。”徐丽华说。
 
父亲也常常教育徐丽华要心怀善心,与善相违的事不可为。一次徐丽华在与父亲回家的路上,想抄近路,直接从别人的玉米地里踩了过去,还弄断了几根苗。父亲见状,喊回了徐丽华,并给了她一耳光,说,“你踩坏别人的庄稼人家秋天靠什么生活,别人踩我们家的庄稼你不心疼吗?”
 
“正是有了这次挨打的经历,再也不敢踩踏庄稼,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心怀善心,心怀善心就是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徐丽华说。
 
【言论】
 
好家风 需代代相传
 
南如燕
 
家庭是中国社会最小、也是最坚固的一个单位,但正如古人所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百种家风联系在一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
 
“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传承家风,贵在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一生。要让子女得到心灵上的滋养、思想上的引导、精神上的激励、人格上的健全,就必须让父母正视自身的不足改之,将优秀的家风传承影响后代。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好家风是好种子,好种育好苗。好家风是清泉,滋养后人,代代相传,让人走得更远,也走得更稳。敦厚家风,是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基础,如果人人都从自己做起,传承良好的家风,我们的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