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敬宗。

刘敬宗给村民讲解螟虫危害症状。

刘敬宗给自制实验地理的水稻浇水。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人物简介】
姓名:刘敬宗
年龄:56岁
来自:丹棱县
技能:擅长水稻研究
30多年来,刘敬宗在田里“摸爬滚打”,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水稻。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敬宗先后获得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2007年经过省种子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他培育出了富6128A不育系;2013年,他培育出的两个杂交稻新品种参加了四川省和贵州省区域栽培试验。
刘敬宗出生于农民家庭,在粮食短缺的困难时期,他一家人经常吃不饱,只能吃玉米饼充饥,于是萌发了靠研究水稻解决大家吃饭问题的想法。从乐山地区农校毕业后,刘敬宗在该县顺龙乡担任农技员。1988年,刘敬宗调入了丹棱县农业局种子公司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工作,开始杂交水稻育种的工作的。
为了更好地研究水稻,刘敬宗租了一处近5亩的试验田,种了900多种不同的水稻,他周末大部分时间都蹲在田间,播种、杂交、观察、记载、选种。三伏天的时候,他几乎是每天都要拿着一把剪刀在田里剪稻谷,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就下田工作,一朵一朵的剪,剪完一穗就要及时套袋,一直要持续到中午12点左右才能进行授粉,一天下来就腰酸背疼,差点直不起腰。
即便是如此辛苦,依然没有减轻刘敬宗的研究热情,为了近距离观察水稻生长过程,他将水稻搬进了家里,阳台、客厅、卧室……此外,刘敬宗除了个人出资租田、请人而外,还要外出学习,有一年因试种失败个人赔款就达8000多元,每年自己投资在水稻上的研究经费至少在1万元以上。
经过多年周而复始的农业技术劳作,刘敬宗终于耕耘出了丰硕的成果。刘敬宗还先后获得了四川省农业厅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项,二等奖两项;2007年经过省种子评审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他培育出了富6128A不育系; 2008年、2011年连续两届被丹棱县人民政府评为十大拔尖人才。2013年,他培育出的两个杂交稻新品种参加了四川省和贵州省区域栽培试验。
成绩喜人,但刘敬宗并不骄傲,依然初心不改。“希望能培育出培养出一个或多个产量高、米质好、抗性好、适应性强、生育期合适的优质水稻。”谈到未来,刘敬宗信心满满,他希望在60岁以前,拥有一个或多个省级以上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