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10年前被认为不适宜种葡萄,为何如今成了“吐鲁番”?

新闻来源:新华社      

更新时间:2017-09-27 18:14:25

责任编辑:雷尧


  新华社成都9月26日电(记者 张海磊 杨进 袁波)9月,正值葡萄成熟。每到周末,四川眉山市彭山区都会迎来慕名前来采摘的游客。然而,10多年前,这里曾被专家认定为不适宜种葡萄的地方。如今,彭山成为葡萄产地“新贵”,彭山葡萄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奥秘?

  科技助力营造“吐鲁番”式小气候

  红地球、美人指、黑芭拉多、夏黑……行走在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大棚里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

  大棚外有一个白色装置,上方“葡萄物候监测站”几个大字特别显眼。一旁的电子显示屏上,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光合有效辐射等数据一目了然,实时监测、动态显示。

  “这是小气候自动监测系统,我们根据实时数据,调节棚内气候。”种植大户杨志明说,“以前都说彭山不适合种葡萄,现在有了它,这里就是四川的‘吐鲁番’。”

  记者走访发现,基地里处处暗藏“玄机”。比如,所有的藤枝根部被一层地膜包得紧密,怎么给它浇水呢?原来,地膜下面埋有滴管,会根据葡萄长势自动调节水肥施用量。这一技术能节约用水70%以上,节约肥料50%以上,还可以避免霜霉病、炭疽病等。

  杨志明流转了260亩土地,成立了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访时,正巧有一批云南葡萄种植户前来取经。谈到技术,杨志明从董事长变成了“科学家”,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科技奥秘——先对土壤进行改良,除了腐熟有机肥外,还有中、微量元素肥……

  “以后,每枝藤蔓上有多少挂,每一挂有多少颗,甚至每颗葡萄的大小,我们都能做到标准化。”杨志明说。

  农业改革让新技术找到“用武之地”

  在彭山,像果怡农业这样的高科技葡萄园有很多。新技术得以推广,关键还在于深化农业改革,实现了适度规模经营。

  2009年,张籍友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当时,政府号召大学生返乡创业,张籍友通过培训掌握了葡萄种植技术。

  发展农业,有技术更要有地,张籍友开始了土地流转的“商业谈判”。张籍友说,当时联系了9户农家,足足谈了一个多月,最终流转了20多亩。“村民们最担心的,就是我经营不善‘跑路’了。”

  其实,村民们担心的事也确实发生过。位于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凤鸣花谷,3年前承包这4100亩土地的业主由于经营不善,无法支付农民土地租金,跑路了。

  根据彭山“四步流转”机制,当地迅速启动了土地流转风险处置机制,由国有正兴农业公司先垫付农民租金,同时托管前承包业主的4100余亩土地,按自主经营与再次分割招商同步进行的方式对土地进行处置。老百姓的土地租金和务工费一分钱也没有损失。

  “四步流转”就是通过“三级土地预推——平台公开交易——资质审查前置——风险应急处理”,全程化解流转风险。张籍友说:“我刚通过政府出资成立的第三方服务平台正兴公司流转了70多亩种植用地,不到一周就完成了。”

  对于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政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新技术推广应用。杨志明说:“对使用棚栽避雨、滴灌供水、反光膜覆盖的种植户,政府每亩每项技术给200元补助呢。”

  “互联网+家庭农场联盟”让葡萄走俏海内外

  先进的科学技术,畅通的土地流转,让彭山种出了好葡萄;而新型现代的营销模式,又为彭山葡萄走俏海内外市场插上了“双翼”。

  2015年6月,针对家庭农场规模不大,销售渠道不畅,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话语权,不能有效抵御市场风险的问题,彭山区引导家庭农场采取“经营市场化、分配社会化”的方式,组建了彭山区家庭农场联盟公司,带领家庭农场抱团发展、提标提质、对接市场、节支增效。

  见到家庭农场联盟公司负责人汪志伟时,他正在和团队进一步完善“彭山田野·礼”区域品牌的推广方案。汪志伟说:“入驻联盟的农场后,就可以把农产品放在平台上以这个品牌进行销售。”

  要进入联盟也并非易事,必须要严格地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并且要实现可溯源。在家庭农场联盟产品审核平台上,记者看到,每一件葡萄的种植农场、农场负责人、种植面积、化肥信息、农药信息等一应俱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葡萄的质量,提升品牌竞争力,让葡萄搭上互联网销售的快车,得到海内外市场的认可。”汪志伟说,他们在天猫、苏宁等电商平台上专门开设了店铺。葡萄品种“夏黑”下单最多,平均每天300至500单。

  据了解,葡萄只是彭山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缩影。2016年,该区葡萄、猕猴桃、蜜柚、柑橘等特色水果产业种植面积达11.2万亩,实现产值6.3亿元;蔬菜种植面积5.7万亩,产值2.8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4.1万亩,产值1.16亿元。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