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仁寿县

>

新闻中心

退伍不褪色 永葆军人好本色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8-08-02 09:40:30      

责任编辑:雷尧


  见习记者 杨璐茜 文/图


  又到“八一”。在这个属于军人的节日里,有一群人,不会被遗忘。


  他们曾投身军营,肩负着忠诚与责任;他们曾身穿军装,驻守在沿海边疆。如今,他们离开部队,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他们在各个岗位上,坚守军人初心,以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的名字,就叫“退伍军人” 。


  连日来,眉山网记者走访了3名退伍、转业军人。从军人到餐饮店老板,到户籍民警,到社区党支部书记,他们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王克斌:行善不能等也不能停

1.jpg

  完成救援后的王克斌(左一)。(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仁寿县城区,一家特色餐饮店格外醒目,因为招牌上用红色的字体印着“退伍军人之家”6个大字和一颗鲜红的五角星。这家餐厅的主人,是退伍军人王克斌。


  王克斌17岁入伍,21岁退伍后到西昌参加工作,一干就是8年。后来辗转到攀钢工作了5年。背井离乡打拼了十几年的王克斌发现,父母渐渐老去,身体大不如前。他决定回到家乡仁寿创业,一来照顾老人,二来为家乡发展出一分力。


  2004年。王克斌返乡,创办了“退伍军人之家”,他希望,餐饮店能真的成为退伍军人的一个家。在他的努力经营下,餐饮店的生意日渐红火。“我是一名退伍军人,不能只顾自己,得彰显军人本色,回报家乡、回馈社会。”王克斌说。他在店里设立了“爱心餐厅”,在炎炎夏日里,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的饮品清粥。节假日,他组织退伍军人们一起去看望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士,有时准备一些礼物,有时带去可口的饭菜。“我的力量微薄,但这是我的一片赤诚之心。”王克斌说。


  在一次次的爱心活动中,王克斌的“退伍军人之家”声名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退伍军人加入。他们时常来到店里,谈理想、谈人生,一起去参加爱心活动。如今,100多名退伍军人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加入到爱心队伍中。王克斌专门制作了一面旗帜,上面印有这样一句话:“弘扬上甘岭黄继光精神”,并附有“爱国,敬业,求实,奋进”八个大字,旨在把大家团结起来,为社会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对王克斌来说,军人本色,不仅体现在一次次的爱心活动中,还体现在他的一次次救援行动中。


  自回乡以后,王克斌就加入了民间自发组织的救援队,截至目前,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救援行动达百余次。


  2017年7月26日,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几名学生在汪洋镇的一条小河里游泳,其中一人不幸溺水。“听到消息的时候是中午12点,我正准备吃饭。接到救援通知后,我火速赶往现场进行救援。”中午1时许,烈日当头,热得人喘不过气来,王克斌赶到现场后,发现水流平缓,适宜救援行动的展开,但坏消息是,没有发现落水大学生的身影。王克斌和几名同伴迅速穿好救援专用服,系好安全绳,带上救援工具,下水打捞。遗憾的是,竭尽全力打捞了近6个小时,人还是没能救回来。


  “这么多年来,我成功救助过不少人。他们能脱离险境,让我倍感欣慰。可难免有时候救不了人,这时候,我总有深深的无力感和自责。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救援速度不够快,手段不够先进?所以,我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救援能力。”王克斌说,队里定期组织训练,每次队员们都无一缺席,就是为了增强体魄,在救援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为提高队员的救援能力,队里曾多次请北京的专家来仁寿进行现场指导。“我是救援队的一员,更是家中的顶梁柱,不论是为了大家还是小家,都必须提高救援能力。在保障自己安全的情况下,更好地救助受灾人员。保护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军人的使命。”王克斌说。


  今年7月,仁寿多个乡镇遭遇强降雨,王克斌主动参与到泄洪打捞工作中。他曾与人合力打捞起数百公斤的大树根,曾多次成功转移受灾群众及物资。“家人反对我去,怕出危险。可我还是坚持这样做,因为行善这件事不能等、也不能停。”王克斌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