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祝勇《文人画与印象派》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11-23 15:02:36

责任编辑:雷尧


文人画与印象派


祝勇


  一


  在宋代,欧阳修、王安石都确立了文人画论的主调,但在苏东坡手上,文人画的理论才臻于完善。他放弃形似,强调精神的表达,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在艺术风格上,“萧散简远”、“简古淡泊”,被苏东坡视为一生追求的美学理想。千年之后,我们依然可以从古文运动的质朴深邃,宋代山水的宁静幽远,以及宋瓷的洁净高华中,体会那个朝代的丰瞻与光泽。

  这是一场观念革命,影响了此后中国艺术一千年。


  徐复观说:“以苏东坡在文人中的崇高地位,又兼能知画作画,他把王维推崇到吴道子的上面去,岂有不发生重大影响之理?”


  到了元代,有赵孟頫,也有黄王倪吴(即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到明代,有董其昌,也有沈唐文仇(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到了清代,在石涛、八大手里,“文人画”的理想仍在山高水远中延展,17世纪70年代的龚贤,从60年代“繁复皴擦、巨碑式的山水画风中走出,转为萧寂疏减,每一笔都起到书法性和叙事性的作用”,从而将“大道至简”的风格推向了极致。认为绘画应当以少胜多,在《山水图》册中,他题道:“唯恐有画,是谓能画”,而他的题字,也因多用枯笔而显得苍白涩淡。


  直到20世纪,艺术领域再掀革命风暴,在徐悲鸿这些早期革命派那里,才对“文人画”大加鞭挞,把它当作一种脱离现实、只知师法古人技法的一种绘画风格。这样的批判却罔顾了两个基本事实:


  其一,文人画并不脱离现实,只不过这个现实并不是机械地照搬所谓的“客观现实”,而是注重心灵的现实;


  其二,文人画固然一脉相承,但在每一个世纪里都有不同的表现。在11至12世纪,李公麟以春蚕吐丝般的细线所表达出的古意;米芾以平淡含蓄的烟云世界与世俗对抗;米芾的公子米友仁是一个可以画空气的画家,在他的笔下,空气有了密度和质感,与宋纸的纹路摩擦浸润,产生了一种迷幻的效果。而在之前若干个世纪的绘画中,空气是完全透明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画家的视线,更多地被事物本身的形状所控制。


  尽管“文人画”始终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定义,苏东坡的论述也是零散、随意的,但它作为一种观念,已经深深地沁入千年的画卷中,提醒画家不断追问艺术的最终本质。石守谦先生把它概括为“永远的前卫精神”,认为“这个前卫传统之存在,无可怀疑的是中国绘画之历史发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动力根源。”


  二


  苏东坡所领导的这场艺术革命,与宋代文化的内向型发展有关。唐的气质向外的、张扬的,而宋的气质则是向内的,收敛的——与此相对应,宋代的版图也是收缩的、内敛的,不再有唐代的辐射性、包容性。唐朝的版图可以称作“天下”,但宋朝只据有中原,北宋亡后,连中原也丢了,变成江南小朝廷,成为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列国之一。唐是向广度走,宋则是向深度走。正是由于唐代有广度,使佛学发展,刺激理学兴盛,才使宋有了深度。这变化反映在绘画上,“从颜色的纷繁中解放出来,宋元人爱上了‘无色’。是在‘无’处看到了‘有’;在‘墨’中看到了丰富的色彩;在‘枯木’中看到了生机;在‘空白’中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三


  即使从苏东坡算起,这样的艺术观念,也比西方领先了8个世纪。到了19世纪中后期,西方艺术才在塞尚、梵高、高更那里,开始脱离科学的视觉领域,转向内心的真实性。他们不再对科学的透视法亦步亦趋,而是重视自己内心的感觉,从而为西方开启了主观艺术的大门,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等等艺术派别应运而生。“他们都与透视画法绝缘,致力于个性表现。现代的画法再也不依据科学的透视图法作画了。他们虽然有些还是画透视画,但不再像文艺复兴期的画家那样,使用透视图法的仪器,制图似地刻板描写,而是依据画家个人的知觉来作画。”


  高居翰先生在《图说中国绘画史》里说:“他们通常只用水墨,而且经常有意使用看起来很业余的技巧。他们把形式加以显著地变形……有时候又以瞬间的即兴来作画。”米芾的画法,糅合了许多古风,比如唐代王默的“泼墨”画法,用随意泼洒墨水所造成的偶然性轮廓形成山水的主体。他的儿子米友仁的作品中,墨汁中也包含水分,不仅用湿笔来解溶事物的形体,让形体更加自由,而且山水之中有烟岚弥漫,仿佛有水分子在阳光下闪耀和晃动。


  西方印象派画家在描绘自然时希望达到的那种水气氤氲的效果,与米氏父子的山水画不谋而合。比如塞尚,不用线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体积,他认为线是一种人为的区分和界限,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他不用传统的光影表现质感的方法来描绘立体感,而是用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表现。后人把米氏父子的山水画称为“米氏云山”。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