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徐棻《我是苏迷》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7-11-23 20:46:35

责任编辑:雷尧


我是苏迷


徐  棻


  主持人好?莅临“苏东坡文化节”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有幸在这里发言,便想借机告诉大家,我是个不折不扣的“苏东坡迷”,简称“苏迷”。不过今天,我不想说苏东坡数以千万计的锦绣词章,只想说说他飞黄腾达的时候,和他倒霉透顶的时候。飞黄腾达、倒霉透顶,是苏轼人生的两极。两个极端,把他的人格、性格展现到极致,也把我这个“苏迷”迷到了极点。


  先说他飞黄腾达的时候。


  苏东坡曾在密州当知府。知府乃一州之长,是可以直接进入朝廷当宰相的大官。但密州是穷乡僻壤,苏轼到这里工资就减少一半,家里粮食也不够吃,每年还要做四件事:消灭蝗虫,赈灾救灾,捉拿盗匪,绕城拾婴。“绕城拾婴”,就是每天带着衙役在城里走一圈,把穷人家丢在路边的婴儿拾回来,搁在衙门里养着。他为此颁布一条政令:凡愿意领养弃婴的人家,可以免除三年赋税。这是在密州当知府,和百姓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的苏轼! 


  徐州,本是繁华之地。可苏轼运气不好。他到这里当知府,就遇着黄河缺堤,水困徐州,满城百姓,仓皇出逃。眼看徐州人的房屋、产业将被大水冲刷,等他们回来时,都将是一无所有的乞丐了。苏轼当即表示:愿与徐州共存亡。他动员百姓留下,和自己一起抗洪。他每天身披蓑衣、手执铁铲,和青壮男子一起,开河道引水,筑河堤挡水。洪水围困徐州,整整三个多月。三个多月里,苏轼没有一天离开过抗洪工地。最终,徐州秋毫无损地度过了百年不遇的水灾。这是在巨大灾难面前,甘与百姓共生死的苏轼。


  苏轼还在定州当过知府。定州乃北宋的边陲重地。大文豪苏轼在这里整顿军务,组织民兵,加固城墙,重铸大炮,像一个地道的军事家,建起了一道抵抗外敌入侵的防线。


  苏轼在杭州,大家都知道他疏浚运河、治理西湖等等。但是,他在杭州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官办医院“安乐坊”,免费为穷人治病疗伤,這事可能有的人并不知道。


  湖州,是个水患连年之地。苏轼到这里当知府仅仅四个月,就准备好了治水方案。但这时,朝廷却派人来逮捕他。苏轼得到消息后抢在被捕之前,把治水工程布置下去。这时的苏轼,是个大难当头首先想到百姓利益的苏轼。


  以上时期,苏轼在各州当行政一把手,有时还兼任各路兵马钤辖也就是军区司令,手握军政大权。这些时候,都是苏轼飞黄腾达的时候。他不仅做到了自身的清正廉明,还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一句流传至今的经典名言。那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所谓“达”,指的仕途顺利、手中有权。或者说生意兴隆、手中有钱;或者说声名卓著、具有影响力。有权、有钱、有名、人处于顺境,就是“发达了”。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发达”的人要“兼善天下”。就是说,当你的处境改善了,就要尽你所能,让别人、让社会、让国家民族的情况也有所改善。


  “达则兼善天下”,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不仅掌权者应该“兼善天下”,每个具有某种条件的“达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兼善天下”。而苏轼,可谓践行“达则兼善天下”这一传统美德的楷模,这是我对他特别着迷的地方。


  但是,苏轼倒霉了,他“穷”了! 


  所谓“穷”,是指一个人处于贫困中、或苦难中。凡身处逆境都可以叫“穷”,所谓“穷愁潦倒”、“穷途末路”。中国传统文化要求,人处于“穷途”就要“独善其身”,也就是要保持心灵的良知、做事的公正、做人的尊严。苏轼被逮捕入狱、被贬谪黄州、被流放惠州儋州,就是他“穷愁潦倒”、“穷途末路”的时候。


  苏轼在黄州当农民,不仅要耕田种地养活自己一家,还成立了“育儿会”也就是“孤儿院”。因黄州贫瘠,百姓穷苦,一家养活两个孩子都很困难。倘若还有第三、第四个孩子出生,这家人就会把婴儿摁在水里淹死。面对这样的残忍,苏轼带头出钱又向人募捐,让有钱人每家每年捐出一千钱作为会费 ,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孤儿院”,挽救了许多的小生命。


  苏轼被流放惠州,因其声名卓著而具有影响力。于是他设法把闹水患的沼泽地改造为西湖,又在湖上架起两座桥以方便人们往来。他还帮助当地改革纳税制度,以有利百姓。又教会农民使用新农具“秧马”种稻,以减轻辛苦、提高效率。苏轼还帮助当地严肃军纪、安定民居,解决长期存在的军民纠纷。其间,苏轼去广州待了几天,就发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管“自来水”:他用竹筒连接法,把罗浮山清泉引入城中,让广州人的饮水再也没有苦涩味。


  62岁高龄时,苏轼被流放到海南儋州。这时他年老体衰,生活无着,语言不通,政敌们以为他必死无疑。可是,苏轼不但顽强地活了下来,还在瘟疫来袭时,说动当地开办医院。这是继杭州的官办医院“安乐坊”之后,经苏轼努力而创办的、面向百姓的、中国医疗史上的、第二个官办医院。


  “流放犯”苏轼既无权、又无钱,可是他有知识!凭借自己的知识,苏轼在儋州讲学授课,传播中原文化,培养出海南岛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姜唐佐。正如苏轼所言:“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未能割断的地脉,是苏轼在连接;破天荒的奇迹,是苏轼所创造。   


  身为“流放犯”的苏轼,可谓“穷”到极点。但这时他不但能“独善其身”,还能够“兼善天下”。这样的苏轼,怎不让人着迷?

  苏轼在诗、词、书、画、文章各个领域的创新精神让我着迷;他在修桥、治水、扶贫、济困各方面的实干精神让我着迷;他的坚强、乐观、悲天悯人的精神也让我着迷。“迷”到极点,我便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苏东坡》。


  我希望,通过小说这种形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苏东坡。了解苏东坡不仅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座宝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精神的一座宝库。而“苏东坡文化节”,就是打开这座宝库,让人去欣赏苏东坡的华彩词章,去感受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去学习苏东坡“穷、达不变”的利国利民之心。


  当前,中国正行进在民族复兴的路上,正崛起在民富国强的路上。苏东坡精神,可以成为涵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源泉;苏东坡精神,有助于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体系。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网络侵权举报电话:028—38166899 举报邮箱:421730596@qq.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