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洪雅:悠悠岁月“雅”自来 好山好水养人文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5-26 09:41:56      

责任编辑:雷尧


1.jpg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旅游公路自然风光。记者 张忠苹 摄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俗厚而人勤稼穑。俗尚儒雅、里多仁厚。家有礼法,户有诗书,少长有礼。周急恤病,惟恐费及。”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美誉的洪雅自隋开皇十三年建成以来,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道教文化、青羌文化、雅女文化、生态文化等多元交织,处处彰显着洪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洪雅,一个自带“雅”字的城市,创造着属于自己的“雅”文化。


  【洪雅之道 底蕴深厚】


  说到洪雅,大多数人知道这里山清水秀、天然氧吧,却殊不知洪雅也拥有历史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并且正在一步一步地发扬壮大。


  洪雅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而提起洪雅的道教文化,必定要说到一座山——瓦屋山。瓦屋山海拔2830米,山体方平厚重,形如瓦屋,高耸入云,与峨眉山相望。据记载,瓦屋山是早期天师道融合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场所,是与少数民族结合紧密的典型教区,因为自然环境优美,所以瓦屋山成了历代道士理想的修真之所,留下了不少仙踪道影和古老传说。


  而后来瓦屋山并没有成为声名远扬的道家仙山,原因在于,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苦练修行,创立“屋山派”,朱元璋和朱棣屡次派人寻觅,均避而不见,却因为与蜀王朱椿过从甚密,激怒朝廷,以妖山之名为由封禁了瓦屋山,清代也是继续封山,使这一座道家仙山逐渐沉寂下来,山上宗教建筑也相继颓圮。建筑虽败,可是道家文化依然在洪雅这片土地上得到传承,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当地居民在住所贴符箓和天师画像,以此来驱鬼辟邪。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可见洪雅的道家文化,有千年历史,底蕴深厚。


  【洪雅之人 名高天下】


  除了深厚的道教文化,洪雅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在文学艺术、宗教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五代时后晋天福四年(939),被范仲淹称为“天下正人”、苏轼称为“古之遗直”的宋代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的田锡出生于徐村(今罗坝镇)人。幼年的他在村后呵吒山寺内启蒙读书,聪颖好学。他的父亲懿曾教嘱他:“汝读圣贤之书,而学其道,慎无速,为期二十年,可以从政矣。”田锡深服父训,成年后东游长安,与韩丕同在骊山白鹿书院等处博览群书。太平兴国三年(978),中进士第二名。时人称为田状元。初仕为将作监丞,继而出任宣册通判,迁著作左郎。太平兴国六年(981)任右拾遗、直史馆,五品服。


  有一些文化名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历史渐渐湮没,然而他们的影响力从未间断过,有的人直到现在也是蜚声海外,而悟达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之一。


  出生于中保乡的悟达,是中晚唐时期著名的高僧,照耀晚唐佛教的一盏明灯。他被誉为“三教首座”,被佛教界尊为五百阿罗汉中的第117位——“悟达尊者”,也是著述等身的佛典作家、翻译家、诗僧和雄辩家。唐僖宗赐号“悟达国师”,派他扩建宝光寺,成为新都宝光寺的开山祖师。


  除此之外,还有康熙年间的卢见曾、明成化年间的张鹏,以及制木鸢、井盐起水机供人使用、第一个研制潜水艇的萧开泰都是由洪雅“雅山雅水”孕育的人才。


  【洪雅之茶 传承千年】


  身在养心之地,身临青衣江畔,站在山脚,看着一片一片的茶叶种植园,满山碧绿像一块块翡翠。洪雅之茶,文化历史深远。


  洪雅茶文化在洪雅文化中占了重要部分,据资料记载,洪雅产茶历史迄今有2000多年。秦初已开始种植,清初,洪雅的炒青细茶产量就已经成为蜀中之冠。因为其形状独特、汤色清碧、鲜香持久,后被人们称作“雅茶”,也使洪雅成为茶叶出口基地县。


  洪雅之茶,质优味佳,《续刻茶经》中记载:“凌云山茶,色似虎丘,味逼武夷,泛绿含黄,清馥芳烈,伯仲天目、六安”。而文章中所讲到的凌云山茶,就是出自洪雅、峨眉产的茶。清人陈一津对洪雅茶户也有诗记之:“先公舣舟处,新水一篙绿。茶户知犹若,嘉鱼品更廉。青山逢谢尚,明月送江淹。父老谈遗事,向云空自瞻”,描述了洪雅千年的茶历史,展现了洪雅与茶深厚的历史渊源。


  茶叶出口基地县的头衔不仅源于茶本身的质量,还有贯穿古今的茶文化。


  洪雅茶叶历史自唐代《茶经》《茶谱》有文记载迄今1200多年。“路由茶生”,洪雅自产茶销茶开始,就自然诞生了历经千年风雨兼程的茶马古道分支。《花溪县志》记载在宋、明时期:花溪、观音为买茶场;洪雅东岳镇的茶叶外运通道也已承载洪雅千年茶史,发展了洪雅千年茶文化。


  【洪雅之文 百花齐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是当前洪雅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洪雅的文化,更是在这片土地上,百花齐放。除了道家文化、茶文化,传统村落文化、青羌民俗文化等都是洪雅的特色文化。


  上百间质朴大方的川西民居在年深岁久的风雨侵蚀下,颤颤巍巍地屹立在苍翠的大山中;石磨、鱼缸安静地躺在墙角,几片被风吹落的树叶轻盈地飘落在它们身上,甚是娴静优雅……复兴村是一个历史悠久,原始古老的旧村落,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居住着背井离乡的楚人与颠沛流离的青衣羌人。


  青衣羌族靠江而生,以鱼为图腾,家家户户屋脊两端都挂有木质鱼形装饰。青羌有自己的传统美食,嫩玉米粑蘸蜂蜜、韭菜煮嘉鱼、油抛洋芋粉丝、烧灰粑“三吹三拍”。因为地域与历史原因,青羌人信奉道教,人死后要着青色衣裤入殓,请道士作道场安葬。青羌文化是洪雅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洪雅文化的保护之下,它尚有保存。


  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它在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洪雅,与复兴村一样,花源村、鲜湾村、红星村、自新村、三江村、黑山村等传统村落,他们就像一部部厚重的典籍,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创造与文化记忆,传承着洪雅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


  在洪雅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还闪耀着洪雅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曾家园,历经岁月依然讲述着沧桑的故事;又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耍锣鼓、五月台会、洪雅师道戏等,在民间流传至今,犹如一颗颗璀璨的珍宝,丰富着洪雅的文化内涵。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