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做碧水蓝天的守护者——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纪实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9-06-05 10:09:47      

责任编辑:罗思源


  时下,行走在眉山,你会发现,眉山的天变得更蓝了,水变得更清了,街道变得更干净整洁了。东坡城市湿地公园依然绿草青青,前来散步休闲的人成群结队;千亩东坡湖畔,晨练和跳广场舞的市民络绎不绝;宽阔平坦的东坡大道上,不时有洒水车、抑尘车缓缓开过……

  生态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不仅是群众的共同感受,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2018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78.1%,同比基准年2015年上升15个百分点;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由2017年Ⅳ类改善为Ⅲ类;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四项指标预计实现减排7.90%、8.02%、34.28%和13.49%。

  成绩的取得与我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实践密不可分。6月5日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六五”环境日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当前,我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让我们一起携手行动,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同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眉山!

3.JPG

  东坡湿地眺峨眉。鲍刚 摄

  眉山网记者 黄海波

  “三个坚持” 确保环保问题整改落实

  【关键词】

  制定清单联动推进标本兼治

  “村里的河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蓝天常相伴”……近日,谈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眉山各地群众纷纷点赞。

  2018年,在中央第五生态环保督察组反馈了督察意见后,我市立即作出回应,紧盯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开出的“诊断书”,坚持问题导向,层层压实责任。

  据了解,为扎实推动中央和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我市始终围绕领导带头抓整改、分类处置抓整改、标本兼治抓整改和统筹兼顾抓整改等“四个坚持”开展工作,截至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我市整改任务39项,已完成整改24项;交办来电来信举报投诉293件,已完成整改281件;省环保督察发现并移交的282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73个,其余问题整改正大力推进中。

  为全面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迎检工作,我市提出坚持重心前移,以解决突出环保问题为立足点;坚持突出重点,以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为着力点;坚持科学研判,以争取信访人员理解为切入点;坚持互动协作,以推动区域联防联控为落脚点。紧紧围绕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环保问题,以实实在在的环境质量提升赢得了督察组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回头看”期间,累计交办我市信访件71件,比去年减少222件,同比降低75.8%,降低率居全省第二,没有负面典型案例,没有被媒体曝光,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新华社《内部参考》刊发“四川眉山‘三个坚持’推进确保环保问题整改”,全面报道眉山环保问题整改的经验做法;“水质改善”和“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模式”等被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刊发。

4.JPG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采水取样。(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防治结合 打好治污净水“组合拳”

  河长、湖长治水打造“眉山清”

  【关键词】

  眉山的美在山水之间,水让眉山变得秀美而灵动,水更是眉山人的一笔财富。我市处在岷江中下游,对水源地的保护,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下游地区的百姓。对此,我市生态环境部门严格检测,严防死守,从源头保住眉山的一池活水。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河长、湖长”治水,深入推进小流域治理。全市建立健全“双长三总”领导机制,推进“一河一图一表一策”工作机制,完善“两员一警”巡查机制。同时,深入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行动,全年共投入资金6.7亿元,出动人员28万人次,清运河面漂浮物、河底淤泥等污染物185万多吨,清除侵占河道种植2713余亩。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强力推进全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流域污染治理的通知》,提出要以全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8年,全市新建及改建污水处理厂(站)205座已全部启动实施,其中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完工88座,在建62座,开展前期工作4座;提标升级改造完工13座,在建10座,开展前期工作28座。全市累计完成新建及改造污水管网约400公里,累计完成全域污水治理投入约15亿元。

  此外,在水源保护方面,我市制定出台《眉山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眉山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积极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划定、撤销、调整等相关工作。全面清理了5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68个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目前,全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排污口已全部取缔。

  在工业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磷行业企业污染防治和泡菜、造纸、印染等行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入开展涉磷行业企业整治,建立辖区内涉磷行业企业及总磷超标企业台账,提出整治措施、整治时限,督促指导企业完善污染物治理设施建设,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开展“10+1”重点行业整治,全市列入“10+1”重点行业企业154家,其中151家已达标排放,其余3家除1家处于停产状态外,剩余2家完成整改。

1 (1).JPG

  黑龙滩揽胜。 唐强 摄

  全面排查 为土壤污染戴上“紧箍咒”

  【关键词】

  田长治土打造“眉山绿”

  土壤污染防治影响我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全,且相对大气污染、水污染来讲,它的防治难度更大。

  4月28日,在全省13个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项目中,我市四川中明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率先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提前8个月全面完成任务。至此,眉山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数量达到10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形成年处置28.3万吨危险废物的能力,能够有效处置省内外各企业产生的40大类危险废物。值得一提的是,在保障眉山工业企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外,我市还可以对外提供95%以上的危废处理利用能力。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提升仅是我市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缩影。2018年,我市持续开展全面排查,推进“田长”治土行动,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92.65%,农用化肥同比下降10.98%,农药同比下降3.4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7.78%。

  同时,我市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在全市划定详查单元86个,核实农用地详查点位835个,集中开展样品采集工作。同时,强化重点风险源监管,组织区县、园区与全市2018年度13家省控、53家市控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

  多措并举 建立完善治气机制

  【关键词】

  点长治气打造“眉山蓝”

  去年以来,我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点长”治气机制,千方百计压实辖区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推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共享共治,打造“眉山蓝”。

  坚持规划引领,2018年我市印发《眉山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科学分析我市大气污染源构成,并分析出我市大气主要污染因子PM2.5污染源外来源占41%,本地源占59%(其中机动车占23%、燃煤占22%、扬尘占13%、工艺过程占16%、餐饮占9%、生物质焚烧占4%、有机溶剂使用占3%、其他占10%)。

  在此基础上,我市全面安排部署,根据源解析、源清单结果,结合实际印发《眉山市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分析当前形势,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安排部署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同时依法排查整治,开展散乱污企业和工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共排查清理1611家企业,2018年,整治完成率达到87.4%,对150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进行专项治理,对燃煤锅炉实施排查清理和淘汰工作,目前全市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已全面清零。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禁止过境货车、黄标车入城行驶;加强机动车环检机构管理,对4家机动车环检机构不规范检测车辆行为进行约谈;对1420辆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开展抽检,对不合格车辆依法进行处罚……

  在抓好秸秆禁烧方面,我市印发《关于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攻坚战的通知》,明确禁烧重点巡查时限和全域实施禁烧。其中,丹棱县试点天眼监控秸秆焚烧行为,基本实现“不见火光、不见烟雾、不见黑斑”的管控目标,受到不少人关注。

  重拳出击 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关键词】

  利剑斩污双随机抽查联防联控

  2018年,全市环保督察力度不断“加码”,市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利剑斩污”“双随机”等专项行动,重拳出击严格执法,一场场生态环境保卫战在我市轮番启动。

  开展“利剑斩污”行动,持续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运用行政处罚、行政命令,并联合司法机关采取刑事处罚等手段,集中力量查办未批先建,非法收集、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典型违法犯罪案件。对群众反映强烈、污染严重、长期不解决或屡查屡犯的畜禽养殖和“散乱污”企业等问题通过挂牌督办、联合查办等方式进行重点查处。以网格化工作为抓手,强化落实环境监管职能,2018年全市已建成一级网格1个,二级网格10个,三级网格153个,四级网格1488个,网格员2827人,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化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完善,东坡区网格化工作在省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突出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的环境风险排查和管控,全面开展“双随机”工作,抽查企业287户,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责令限期整改。

  按照源头严控、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工作要求,切实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2018年,全市行政处罚立案件数331件,罚没款1990余万元。受理各类环保举报投诉1235起,均按时办结,群众满意率96%。

5.jpg

  生态环境监测人员采水取样。(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改革再出发 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关键词】

  高位推动顶层设计先行先试系统治理

  1月19日,根据省委、市委统一部署,市生态环境局正式挂牌成立,改革后生态环境局职能职责更明晰、班子队伍更强、凝聚力也更强,统一监管力度更大。

  开年以来,我市先后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会,全市中央环保督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反馈问题整改现场推进会,贯彻落实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四川省开展“回头看”情况反馈视频会精神暨问题整改安排部署会等三个大会。三个大会以现场看问题、会场看视频、当场罚点球的方式,高位推动了生态环境工作。

  同时,还先后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加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明确目标固化责任;以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了《2019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明确任务细化措施;探索建立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分级约谈问责制度,明确底线强化问责。一系列文件的印发,进一步明确了职责和责任,确保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此外,我市还扎实推进入河排污口试点、“三线一单”编制试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坚持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着力打通“上下左右”“岸上岸下”“治标治本”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

  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19年1—4月,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主要考核指标PM10平均浓度79.4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8.63%;PM2.5平均浓度48.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6.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84.2%,同比上升12%。水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岷江干流眉山出境断面水质保持Ⅲ类,青衣江水质保持Ⅱ类,黑龙滩水质保持Ⅲ类。纳入国、省考核的8个断面水质均完成省定目标任务,优良水体断面3个,比例为37.5%,超过省下达目标。劣V类水体断面1个。重点小流域水质大幅改善,金牛河水质由2018年Ⅳ类改善为Ⅲ类,毛河由2018年Ⅴ类改善为Ⅳ类,醴泉河由2018年劣Ⅴ类改善为Ⅳ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永葆碧水蓝天未来可期。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