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疫”线•人物】奔赴抗“疫”一线 书写最美青春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02-07 10:56:06

责任编辑:雷尧



  眉山网记者 张丹梅 文/图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处处都能看到我市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基层党员干部、志愿者们奔赴一线的身影。


  他们中,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是医学类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在接到市卫健委、市教体局、团市委联合发出的招募眉山籍医学专业在读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后,全市有400余名在读大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奔赴抗“疫”一线,或在医疗机构为入院人员监测体温、或在高速路入口卡点登记来往车辆信息、或在公共场所开展消杀……他们用实际行动弘扬大医精神,贡献青春力量。


  罗雯:“希望研究生考试和防控战‘疫’都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3.jpg

  罗雯“全副武装”对入院人员进行体温监测。


  “叔叔,您需要测体温才可以入院?”

  “阿姨,您在两周之内有去过武汉市或者有接触过武汉市返乡人员吗?”

  ……

  2月4日,在川大华西医院眉山医院(新区)入口处,罗雯穿着防护服、隔离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医用手套,“全副武装”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这是她上岗的第二天。


  今年22岁的罗雯,毕业于浙江省嘉兴学院护理专业,去年12月参加研究生考试,目前在家中等待初试成绩。她告诉记者,1月30日接到东坡区团委的电话后,她便立即答应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2月2日,她被安排到川大华西医院眉山医院门诊预检分诊岗位,通过岗前专业培训后正式上岗。她说,疫情开始后,她想过捐口罩等防控物资,但由于自己还是一名学生没有经济能力就放弃了这个想法,但是这次志愿活动,正好需要她这样的专业,所以她毫不犹豫地答应并加入到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我所在的这个岗位一共有三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入院人员的体温监测和流行病学史调查登记,平均一天要分诊四千余人。”罗雯介绍,他们岗位的三名工作人员分上、下午两班倒,上午有工作时间为8::00—12:00,两名工作人员;下午工作时间为12:00—17:00,有一名工作人员。


  当天,轮到罗雯的下午班,记者看到,她说话传来的热气瞬间将护目镜布满一层雾气,过一会儿,这些雾气变成水珠往下滴影响了她的视线,只见她猛甩几下头,将水滴甩下后又继续工作。


  罗雯介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穿上防护装备后就不再喝水、上厕所,直至工作结束。“虽然穿上防护装备感觉很闷、很热,呼吸还有些不畅,但是一想到目前的防护物资紧缺,坚持一下就过来了。”


  在防护一线,总会面临风险。“今天就遇到两位有发热、乏力症状的病人,他们都有武汉返乡人员接触史,表现得很焦急,很害怕。这时我们不能退缩,不仅要详细记录病人流行病学史、为下一步诊断工作打好基础,还需要安慰病人,让他们放宽心。”罗雯说,虽然防控一线风险很大,但是只要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很安全的,且她的父母也很支持她的选择。


  平均每天分诊四千余名入院人员,忙得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但这对于罗雯来说是一次历练,很有意义。“希望我的研究生考试和全国的防控战“疫”都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李涛:“把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成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一个平台”

1.jpg

  李涛在高速路入口卡点监测体温。


  隔一天值一次班,每天早上8点到岗、晚上7点结束,负责监测体温以及登记车牌号、个人信息及来往地,这是李涛在蓉遵高速仁寿县汪洋镇高速路入口卡点处的志愿服务工作常态。


  今年20岁的李涛是一名大二学生,就读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在校期间,他热衷参加社区义诊、“双创”志愿服务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去年,他参加首届“南丁格尔杯”全国护理专业实践技能大赛并荣获三等奖,今年,他被学校列入参加四川省护理技能比赛后备选手。


  “这次能够参加全国性的、而且是专业性很强的志愿服务活动,我很激动,也很珍惜,希望能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李涛告诉记者,1月31日,他正躺在床上浏览各类疫情信息,突然收到一条关于招募志愿者参加疫情防控的倡议短息,他立即向负责招募工作的当地团县委联系人发送“我愿意”的信息。见一直未回复,生怕自己错过此次志愿服务,他又立马加其为微信好友,在与联系人取得联系后,再次表明了自己强烈的意愿。后来他还拉上仁寿当地人、他的大学同学一起加入疫情防控工作。2月1日,经过岗前专业培训后李涛正式上岗。


  “您好,请配合监测体温。”2月5日, 是李涛上岗的第三天,记者看到他戴着口罩、医生帽和医用手套,挨个监测人员体温并做好信息登记,累了就到临时的帐篷里休息一会儿又接着干。在这个卡点,他们平均一天要监测登记2000余辆过往车辆。李涛说,虽然冒着寒风、一天连续工作11小时,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有意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他学会了为人处世,也感受到了人间冷暖。


  “今天遇到一位私家车主,本地人、外地牌照,他没有出示健康证明强行要上高速,被我们拦下后,还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李涛说,虽然偶尔会碰到一些不配合的人员、甚至遭到言语攻击,但是温暖多过寒冷,大部分人员还是很配合的,他们会说一句“你们辛苦了”,简单的话语会让他感动万分,他觉得辛苦是值得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涛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因为急诊科对医护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他要不断积累经验、勇于挑战,所以他把这次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当成是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的一个平台,希望在医学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长久。


  李旺:“疫情不解除,学校不开学,我就一直战斗在这里。”

2.jpg

  李旺向入院人员询问信息,做好登记。


  2月5日下午,在仁寿县文宫镇中心卫生院,李旺和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一人肩背一桶50斤重的消毒水正在对医院内部进行全方位的消杀,虽然天气寒冷,但他的额头上却布满了豆大的汗水。当天是他加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的第六天。


  今年23岁的李旺,是一名大三学生,就读于攀枝花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他告诉记者,他上高中那会儿便接触急救方面的知识并产生浓厚兴趣,为了坚持自己喜欢的专业,他连续复读了两年高三考入了攀枝花学院。在上大学期间,他通过努力考取了“游泳救生员”证,加入到攀枝花当地的救援队、攀枝花“红十字会”,积极参加各类救援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每年寒暑假,他还主动联系到仁寿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实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因为热爱医学、热衷志愿,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所以当他接到仁寿团县委打来的电话后,便立马报名并表示随时可以到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医学专业学生,家乡需要我,我理应主动站出来,还要冲到最前线。”1月31日,李旺被安排到仁寿县文宫镇中心卫生院,经过岗前专业培训后正式上岗。


  在文宫镇中心卫生院,李旺主要负责医院的门诊预检分诊、院内院外消杀,偶尔在高速路入口卡点监测体温、登记来往车辆信息。


  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每天院内院外的消杀工作,他和其他工作人员身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医生帽、医用手套,一人肩背50斤重的消毒水,对院内的各个科室、入院的救护车辆、防控物资转运车辆、医疗废弃物转运车辆等进行全方位消杀。此外,他们还负责对院外的2个集贸市场、3个医学隔离点、2个广场以及超市入口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杀,特别是集贸市场和医学隔离点两个场所,要细致到每一个摊位、每一个垃圾点、每一个隔离房间,做到全方位不留死角。单这两个场所一轮下来要用14背消毒水,而全部消杀完一轮要用16背消毒水,总计900斤,需要三到四个小时,一天平均要走2万余步。李旺调侃说:“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后,我的生活更规律了,以前要凌晨才睡觉,现在下班后收拾收拾就睡下了,早上7点过起床,每天如此。”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此次志愿服务的特殊性,李旺目前进行自我隔离,除了在工作时间外,不与任何人接触,尽量避免感染。谈及返校时,李旺表示他很有可能被学校列入重点观察对象,但他坚定自己加入疫情防控的选择。“疫情不解除,学校不开学,我就一直战斗在这里。”

专题1.jpg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