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系列报道①:一粒米 一棵菜 一片肉的旅程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0-10-16 09:15:57

责任编辑:熊莉


  【开栏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于一个人而言,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勤俭节约是兴旺和谐的关键;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勤俭节约是繁荣昌盛的重要保障,是任何时候都必须秉承和弘扬的优良传统。即日起,本报推出《勤俭节约永不过时》系列报道,弘扬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使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潜移默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买米买菜、解决三餐,本是生活里最稀松平常的事情。可当我们坐在餐桌前吃着可口的饭菜时,又有谁会想起它们是怎样来的呢?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让我们跟着种粮人、种菜人、养猪人,去看一粒米、一棵菜、一块肉的旅程,感受一蔬一饭的来之不易。

  □本网记者 余毅 文/图

满仓的稻谷,是大半年辛劳的凝聚。

大米“诞生记”

  “这段时间天天都是雨,幸好收谷子那段时间不是这种天气,不然今年的水稻就白种了。”10月14日,东坡区通惠街道城南社区三组的左秀容见又是一个阴雨天,忍不住和丈夫感慨道。

  58岁的左秀容家种了2亩水稻。对于农民来说,种植水稻就像做一个大工程。左秀容介绍,清明前就要将稻种泡好,育苗田也要整理好。“田里的土壤都翻过来,然后放水泡田。关键是稻田里面的土壤一定要松。”左秀容说,泡好的种子要捞到薄膜棚里,发芽后再撒到育苗田,30多天后秧苗长起来就可以插秧了。

  挽起袖口和裤脚,面朝水田背朝天。这就是我们对插秧的直观印象,也知道其中的辛苦。但在左秀容看来,这不是最辛苦的。“水稻栽种到水田后,要随时管理,除草、打虫、引水、放水等,事非常多,很辛苦。但最辛苦的是收割。”左秀容说。

  随着水稻成熟,一株株都弯下了腰,稻穗上结满了一颗颗饱满的谷粒,金黄金黄的,散发出淡淡的稻香。处暑收黍,白露收谷。听起来是丰收之美,甚至还有些诗意。可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收割稻谷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稻田集中的地方有收割机,方便快捷。可左秀容家稻田面积不多,周围田地都是种菜、种果树的,收割机无法进入,只能靠她和丈夫人工镰刀割稻谷、手工脱粒。

  秋收那几天,凌晨4点多,夫妇俩就到田里开始忙碌。左秀容麻利地割稻,丈夫则负责用拌桶脱粒。左秀容说,脱谷粒是辛苦的力气活,割稻谷也不容易。弯腰割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连续几天下来,浑身酸疼。而且稻叶和稻谷上都有细刺,割得手臂生疼,太阳也晒得脸火辣辣的。“虽然是早上干,但还是热得很,汗顺着我这头发往下流。”左秀容说起收割,连连喊苦。

  水稻收割在入秋不久,天气炎热。“我们一般早上九点多就回来了,那时候太阳才刚出来,就是这四五个小时,起码流一两斤汗水。”左秀容说,下午一般五点过才到田里,割到晚上八点左右,不然太热了会中暑。

  虽然收割时候要尽量躲着日头,但左秀容却不希望下雨凉下来。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或是晒干,稻谷就会发芽。“有一年我的水稻在杆子上就发芽了,只能拿来喂鸡了。”左秀容说,晒谷比收割还要重要,收回来要是遇到连续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晒干稻谷,长芽或是霉变了,一年辛苦就白费了。翻晒、清扫、除杂……这个过程自然又是汗水浸透衣背。

  “种地辛苦,付出了才有收获。只有我们种粮食的才晓得有多不容易。”左秀容说,她家今年收了2000多斤稻谷,晾晒后都收入仓里,要拿到打米房加工后才是大米。她有时在外吃饭看到有人将白花花的大米饭倒掉会很心痛,那都是一粒一粒种出来的。

杨群英在地里栽油菜。

蔬菜生长记

  鲜嫩的豌豆尖、绿油油的空心菜、新鲜的茄子……10月13日早上8点多,杨群英刚在眉山城区宝华寺市场摆好摊,就有不少市民来购买。新鲜嫩绿的豌豆尖尤其受欢迎,市民你抓一把、他抓两把,大半背篼嫩豌豆尖很快就被“抢”光了。间或有市民讨价还价,杨群英还没说话,就被其他市民回了过去:“这是嬢嬢自己种的菜,不说种菜不容易,就是一根一根掐豌豆尖也恼火呀。”

  “这豌豆尖是今年的头茬,都是我今天早上从地里掐的。”给顾客称好豌豆尖的杨群英笑了笑,“他们都说比起种其他蔬菜,豌豆尖投入少、见效快,省工省力。其实呀,一样辛苦。”杨群英介绍,她种了四五分地的豌豆尖,和种其他菜一样,步骤一个都不能少。

  64岁的杨群英是东坡区通惠街道城南社区居民,种菜卖已经十多年。她的菜地里,根据时令,从茄子、辣椒、秋葵到萝卜、青菜、花菜等各种蔬菜都有。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收菜,然后挑到菜市场。一边走一边卖,一个多小时才能到。不进城卖菜时,杨群英就到菜地里忙活,种菜、搭架子、除草……

  今年8月底,杨群英把种南瓜的一块地腾出来,锄地、油枯打底肥等一系列工序后,挖坑点种,再用薄膜将其盖上。“三四天豌豆发芽破土,到四五天就能看到豌豆苗。”杨群英介绍,半个月左右还要一根一根扯草,不然豌豆苗被抢了养分长不好。“从下种算起,一个多月就可以采摘头茬豌豆尖了。”

  采摘豌豆尖并不轻松。凌晨4点多,黎明前最黑的时候,杨群英已经头上戴着电筒,弯腰在地里掐豌豆尖了。“有的菜农是前一天下午收菜,我都是当天一早起来收,这样更新鲜。尤其是夏天,一般九点多就热了,白天收菜蔫得快。大家买菜喜欢挑好看的。”

  “这个季节摘菜要好过点,虽然还有蚊子,但比热天时候少多了,也没有冬天那么冷。”杨群英说,豌豆尖不压秤,两个多小时也就收十多斤。遇到下雨天,杨群英穿上雨衣、雨靴,一样起早。“菜不等人,该收的时候不收就‘老’了。”杨群英说,今年雨水有点多,种的豌豆好多都消苗了,补种了几次。再就是今年天凉快得早,豌豆尖长得慢,往年这时候都收几轮了。

  卖完菜回家,杨群英又在地里忙开了。半蹲在菜地里栽油菜,手脚都沾满了泥土。忙完后,又拿起锄头挖地。“地里的活怎么干都有。那小块地的大蒜是昨天种的,这块地栽油菜,接下来我打算把旁边地里种上花菜。”路过的熟人打趣她,这么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搞得这么辛苦干嘛。

  “不种难道让地空着吗?太可惜了。”杨群英说,女儿一直劝她别种菜了,虽然都是浇水、翻土、下种、施肥等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日复一日的,很磨人、太辛苦。她却舍不得让地闲置,虽然种得少点,但也算是有收成。

每一块猪肉背后都有养猪人的辛勤。

肥猪养成记

  “外公,这块肉太肥了,我不想吃。”随着孙子俞鼎峰的话音,一片肥瘦相间的回锅肉被扔到了桌上。来不及阻止的邹汝清一边夹起那块肉放进自己碗里,一边告诉孙子,要爱惜粮食不能浪费。这是日前家住我市城区文忠街星光苑小区的邹汝清家饭桌上的一幕。

  “每一粒米来之不易,每一片肉也来之不易呀。养猪同样很辛苦。”56岁的邹汝清拉着孙子坐到一旁,给他讲起了自己养猪的故事。

  2016年,一直在外打工的邹汝清想要更多照看家里。于是,他修了猪圈,买了几头猪,开始了养猪人的生活。

  邹汝清每天早上5点多就起床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给猪做吃的。他说虽然猪食是前一天煮好的,但冬天天气寒冷,都要再热一遍才能喂。不过喂完猪之后还没完,还要打扫猪圈,将粪便清理干净,然后再用水冲洗干净。忙完这些,邹汝清才有时间简单扒几口早饭,接着就要骑三轮车去买豆渣。

  养猪不仅仅是一个喂养的问题,还要想办法降低成本。因为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提高抗风险的能力。邹汝清说,相对饲料,豆渣更便宜一些,煮的时候再加上自己种的苕藤、青菜等。买完豆渣回来,就要准备下午的猪食、抽时间料理一下地里的活儿。下午四五点,又要给猪喂食、冲洗猪圈、给猪做检查。

  “你是医生吗?还会给猪做检查?”面对孙子的问题,邹汝清忍不住笑了。他回忆道,一开始没经验,猪喝水的水槽放在猪圈里,有一头猪睡到里面,受凉感冒了。将猪治好后,为避免类似情况再发生,邹汝清将水槽换成了猪水咀,猪一咬就有水出来。他也到其他养猪户家了解、请教兽医、买相关书籍钻研……利用一切方法学习,直到学会自己打疫苗、配药打针、给母猪接生。母猪深夜下崽儿了,白天劳累一天的邹汝清彻夜守在母猪旁边,常常是等着等着就靠着圈墙睡着了;小猪生病了,他整夜守在猪圈里,喂药、打针、悉心照料,直到小猪完全康复。

  “养的母猪第一次下崽是在2017年除夕夜,整得年夜饭都没吃上。”邹汝清回忆,当天就知道母猪可能会当晚下崽,没想到快要吃年夜饭时母猪才开始生猪崽。邹汝清一直守着,亲手接生,将一只只小猪放到保温灯下取暖。那次,母猪生了12只小猪,忙完已经是凌晨5点多。顾不上休息,邹汝清又要忙着去热猪食了。母猪生下小猪后的一个多星期,邹汝清每隔五六个小时都要抱小猪到母猪身旁吃奶。

  养猪很辛苦,每天起早贪黑,夏天晚上点蚊香,冬天要在屋里加一层塑料布保温。为了更好地照料猪,邹汝清每晚只能睡在猪圈旁边的小屋里。

  “猪要养一年才能出栏,是赚是赔都得到时候才能知道。”邹汝清说,养猪的收益比不上外出打工,有时候也就赚点煮制猪食、打扫猪圈之类的辛苦钱,有时候可能还不够这些人工成本。

  短评

  一蔬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丫丫

  田间地头插秧、除草、浇水的场景,一个个烈日当空的午后被汗水浸湿的脸颊……种粮人、种菜人和养猪人的故事,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蔬一饭,都是汗水的结晶,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有限而珍贵的礼物。一粒种子,经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最终变成口粮;从一颗豌豆变成豌豆藤再到豌豆尖……这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知道其中的辛酸。朱子家训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花钱就能买到饭菜肉而任意浪费,认为自己花钱的事,便可任性为之。唯有珍惜,方显感恩;唯有节约,方有担当。

  勤俭节约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让中国人“粮满仓”;节俭,让中国人“食有余”。虽然近些年的连年粮食丰收让我们告别了缺粮历史,但我们应该牢记“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局面来之不易,牢记“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的古训,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从小处说,勤俭节约所担当的,是勤俭致富的家庭责任和倡导文明的社会责任;而往大处看,聚沙成塔,节约粮食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使命。

  不负粮“辛”不负卿。我们要珍惜从田间到餐桌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营造好“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大氛围。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