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青神:发挥群团组织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10-29 09:56:33

责任编辑:何海娟


  乡村振兴,群团来助力。在青神县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其群团部门群策群力,充分凝聚群众力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助

  “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

  激发农村残疾人投身乡村振兴热情

  在乡村振兴中,青神县残联高效推动“量体裁衣”式残疾人服务,为农村持证残疾人及家庭制定针对性的精准帮扶方案。从农村肢体残疾者假肢安装,到残疾人家中无障碍设施改造;从农村精神残疾人托养,到白内障等疾病的筛查,该县残联在特殊的战场,攻坚克难,推动乡村振兴。

  一名精神残疾人,需要整个家庭的付出与照顾。只要能够解决其托养问题,就为群众脱贫奔康、投身乡村振兴实实在在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该县针对这个极其特殊的群体,探索出了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通过前期筛选、自愿申请、乡镇上报、残联备案,将智力和肢体残疾但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残疾人集中到县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集中托养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政府兜底解决,残疾人家庭不出一分钱。

  “在托养康复中心,残疾人可以唱歌、写字、做体操等。中心还开设了技能培训,拓展残疾人的潜能。”该中心负责人何小康说。

  一名残疾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在残疾人托养康复中心,30多名残疾人背后,就是30多个正在脱贫奔康、投身乡村振兴的家庭。

  在位于青神县残疾人手工业就业培训基地的年轮竹艺公司,45岁的徐建兵正在指导残疾人学习竹编技术。

残疾人通过竹编实现脱贫致富。

  残疾人通过竹编实现脱贫致富。

  徐建兵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如今已从事竹编产业30年,而他的年轮竹艺公司是第一批入驻基地的企业。在县残联的协助下,他开始给数十名残疾人开展竹编技术集中培训,以亲身经历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并帮助残疾人销售竹编产品。目前,每年都有大量残疾人经过培训,走上了竹编之路。其中,45岁的朱利均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受伤致下半身瘫痪,现在每天和丈夫一起到年轮竹艺公司编制竹灯笼,实现了家庭增收。

  2019年,徐建兵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活

  走一路带“活”一路

  为乡村振兴不断孵化生力军

  致富奔康项目,如果运营不好,将走向消亡;不断建立的服务乡村振兴的组织,如果缺乏引导和推动,也会走向默默无闻。

  在乡村振兴中,青神县妇联走一路带“活”一路,为乡村振兴不断孵化新生项目、新生力量。

  罗波乡宝镜村是一个偏远村庄,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青神县妇联将闲置的宝镜村小建成“社区大学”。学习扎染、舞蹈、针织,学做面点……“社区大学”课程丰富多彩,涌现出了一大批妇女业务骨干。她们在县妇联的指导、支持下,持续助力乡村振兴,深刻地改变了当地的发展格局——


通过“社区大学”开展“百家米 睦邻情”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社区大学”开展“百家米 睦邻情”活动,助推乡风文明建设。

  在妇女们的支持下,村民们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自发将地里的桂花、银杏等捐给集体,义务投工1300人次,栽植树木花草32000株,累计整治沟渠4000余米,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良好局面。

  “过去,村民们将各种畜禽粪便直排入葛家沟,也不清理沟渠,久而久之,沟渠内淤泥堆积,水流不畅,两岸杂草丛生,不仅破坏了环境,在汛期还因排水不畅冲毁农田,影响农业生产。”宝镜村5组组长葛涛回忆说。

  古朴的亭子、成排的树木、刚刚冒头的花苗……如今的葛家沟,村民自发修建的“乡村公园”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农家小院整洁,处处呈现出和谐宜居的画面。

  带动妇女居家就业的“姐妹工坊”、解决农村群众农产品销售的“城乡生态农产品销售直通车”……青神县妇联在乡村振兴中带出来的项目和组织,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越来越出彩。

  新

  凝聚各方力量

  在乡村振兴新战场发挥新作用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青神县工会充分参与其中,各级工会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在弘扬劳模精神、完善服务机制、激发引领意识等方面聚力发力;田间地头留下了工会组织的足迹,活跃着工会干部的身影……青神县工会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发挥着新作用。

  ——开展“走基层、解难事、办实事、惠民生”等活动,筹资支持汉阳镇向阳村环境整治和阵地建设;筹资支持原黑龙镇龙女村、茅林村阵地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慰问贫困户(农民工)200多人(次)。

  ——强力推进农民工集中的快递行业、房产超市、货运物流、家政行业等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职工入会率达90%;通过深入开展“活力工会”“贴心主席”“最美会员家庭”创建活动,真正让基层工会组织“建起来了、活起来了、强起来了”。5年来,全县涌现出全国、省、市模范职工之家4个,全国、省、市优秀工会工作者3人。

  新近获评全国劳模的竹艺大师陈岚继承和发扬青神竹编技艺,长期扎根乡村,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竹编培训班,为农村群众传授竹编技艺;协助编写教材《竹的栽培管理与利用》《竹编工艺概论》,并在全县推广。在县工会的引导和支持下,他先后培训国内外学员1万余人次,带动3万余名本地农村竹产业从业人员走上致富之路。

  创

  科技助力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青神县科协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中,创设新平台,开创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今年9月,青神人终于盼来了自己的科技馆。坐落于“红色西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科技馆,融红色革命精神与科技强国教育为一体,让首批小客人获益匪浅——来自青神县西龙小学的孩子们,在这里了解青神县情、前沿科技、红色文化,并观看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著名科学家钟南山的事迹视频。


在全县乡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在全县乡镇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

  在县国际竹艺中心二楼,依托“天府科技云”服务中心建设的“科技工作者之家”,配备了工作人员、设备设施和运行费用,为乡村科技人才提供了对外交流学习的平台。

  除了创建一系列平台,青神县科协还开创性地将乡村振兴人才推出去——在第五届中德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上,青神县竹乡人果茶协会会长余志宏受邀在研讨会上发言。这是该县农技协会首次受邀参加国际交流。

  余志宏在研讨会上围绕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结合他创建的感恩农场案例作了主旨发言,并在圆桌会议上宣传了青神特色和东坡味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补齐农业现代化的短板,其中的重要举措就是加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推荐余志宏参加中德农业合作交流研讨会,是县科协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迈出的第一步。”青神县科协主席滕薇说。

  聚

  主动作为

  为乡村振兴积聚青年力量

  共青团青神县委通过打造“童伴之家”等平台,组织引导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主战场,为乡村振兴积聚青年力量。

  在青竹街道桥楼村等地,“童伴之家”的青年志愿者通过打造儿童书屋,开展科学普及、益智小游戏,帮助农村孩子丰富知识、健康成长。

  受疫情影响,该县“童伴之家”曾一度关闭,瑞峰镇黄桷树村的“童伴之家”也不例外。但“童伴妈妈”罗秀容却没有因此闲下来,她在走访该村留守儿童家庭时,得知留守儿童小军想看《苏东坡》,她随即联系朋友帮小军购买该书。

  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罗秀容总是频繁上门,耐心同孩子沟通,竭尽所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还自掏腰包为孩子们购买牛奶等生活物资。正是她的用心呵护,让留守的孩子们在疫情期间也感受到了来自“童伴妈妈”的温暖。

  罗秀容只是青神县“童伴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在创业战线,共青团青神县委立足青神产业发展特点,成立了青神县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联盟,凝聚了涵盖电子商务、畜禽养殖、竹编等产业领域的26名农村青年代表,并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持续实施“SYE”青年创业项目,为有创业意愿的农村青年在项目选择、银行贷款、创业指导上提供帮助;结合产业发展需要,打造青年竹编技能培训基地、电商孵化园青年之家,每年举办电商、竹编、家禽养殖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年度受训青年不少于1000人;组织参加了“四城联动,创享未来”成德眉资青年创业论坛暨项目巡展交流会,通过产品推介展销进一步扩大销路;组织开展“互联网+”等新媒体带货培训,转变传统产品单一销售方式,倡导通过直播销售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拓展农产品市场。

  同时,组织青神籍大学生走进青神,实地感受家乡变化;依托高校资源持续开展“逐梦计划”大学生返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回归创业就业。引进外来人才建设乡村,持续实施大学生志愿者西部计划项目,引进非青神籍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开展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推动乡村振兴。

  “通过实践,我们在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初步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为基础,积聚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共青团青神县委书记林莉表示。

  (以上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