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红色笔杆子】铿锵前行 昂首阔步奔小康——决战脱贫攻坚走区县系列报道之洪雅县篇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0-11-25 09:32:39      

责任编辑:何海娟

  洪雅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平坝分布在青衣江、花溪河两岸,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

  洪雅是生态大县、旅游大县,也是农业大县。曾经,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让大多数群众守着“金山银山”却贫穷困顿,在贫困群众中这类问题更为突出。

  如今的洪雅县,“茶乡处处有茶园,茶园深处是人家。”行走在初冬的洪雅县乡村,漫山遍野的有机茶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道路两旁的果实缀满枝头,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幸福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脱贫路上 “一个都不能少”

  “以前,家里老人治病花钱多,又要供女儿读书,很困难。”11月18日,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余刚说。他家有4亩多地的茶园,但妻子照顾卧床的老人,他也没有足够精力管理茶园,要花钱请人帮忙。每年除去人工费等各种开销,种植茶叶收入1万元左右,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剪茶树。

建档立卡贫困户修剪茶树。

  2015年,余刚一家被纳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得益于医疗扶贫政策,家里老人看病报销比例提高,还有家庭签约医生入户为老人及其家人做体检。

  因病致贫是贫困群众脱贫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近年来,洪雅县加大财政投入,建立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为基础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自今年1月以来,全县还投入财政资金245万元,发动3000余名村社干部、帮扶干部,面向困难群众,先后开展3轮集中体检筛查工作,让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在洪雅,主要致贫原因分为三类:因病、因残致贫占比55.9%;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占比40.9%;因学、因灾、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占3.2%。只有真正瞄准短板弱项,集中优势力量解决重点问题,才能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为此,洪雅县着眼于防止返贫的重点和难点,细化完善举措,精准抓实“动态管理、预警监测、帮扶补短”三项任务,探索建立精准高效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累计监测、帮扶边缘户、监测户185户463人。

航拍青杠坪村村貌。

航拍青杠坪村村貌。

  面对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硬骨头”,洪雅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贫困村水、路、房和环境改善等民生实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补齐脱贫短板。特别是将收入在贫困线边缘、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农户作为脱贫攻坚防控的重点对象,动员社会力量,拓展帮扶渠道,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他们滑入到贫困行列。坚持现行标准,紧盯已脱贫和收入勉强高于贫困线的群体,坚持边查边改、立行立改,全面落实各种扶持政策,持续下足绣花功夫,在产业就业上发力、在精准联结带动上使劲、在落实保障政策上下功夫,坚决不让一户因帮扶不力而返贫。

  为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保障问题,历年来,洪雅县共实施易地搬迁432户、危房改造1059户、“五改三建”1315户。其中,易地搬迁人口中,“进城入镇”183户532人,占43%,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安全保障问题。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饮水保障工作是重中之重,全县建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9座,供水人口约10万人。村级集中供水工程180余处,供水人口8万余人。对其余7万名农村居民,该县采用分散供水方法解决,2016年至2018年通过项目实施和管网补助,共计巩固提升464户1350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基本解决全域安全饮水问题。

  转换模式 让腰包鼓起来

  脱贫只是起点,致富奔康才是目标。怎样确保脱贫不返贫,带领群众奔小康,洪雅县开启了探索之路。

  11月18日,位于洪雅县中山镇前锋村的四川省雅雨露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茶香中,前锋村5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玉霞和工人们忙碌在生产线上。

前锋村依托茶产业,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奔康。

前锋村依托茶产业,带领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奔康。

  “我丈夫去世了,家里老人、孩子都需要我养活。以前,我在家里种茶,一年收入1万多,除去各种支出,纯收入也就6000多元。现在,我在车间上班,收入更多了,还能照顾家里。”正忙着筛茶叶的陈玉霞说。她去年开始到车间上班,主要工作是筛茶、拣杆、装袋等,每个月工资近3000元,加上原本的茶园收入等,今年收入预计有3—4万元。

  和陈玉霞一样,在该公司务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0多人,占员工总数的12%。他们的年收入将近3万元,一年就能达到脱贫标准。

  前锋村位于洪雅县城北方向,距县城4公里,幅员面积7.8平方公里,溪河环绕,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在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种茶。全村以茶为支柱产业,现有茶园6000多亩,是省级文明村、四好村、环境优美示范村和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

  前锋村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33人,2020年5月村级建制调整后,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177人,目前已全部脱贫。2014年以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原前锋村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确定发展茶产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探索出一条带动全村致富的新路子。同时,依托就业帮扶、兜底保障、产业奖补、易地扶贫搬迁等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整村脱贫后,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放在了如何巩固提升精准脱贫成果上。”前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付志洪说,2018年,原前锋村村委组织动员52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名),共筹资99万元成立乡缘农专业合作社和农帮农机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农房发展乡村旅游,围绕茶产业发展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2019年,通过努力,该村又成功争取到省级扶持集体经济项目落地。

就近务工,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多挣钱。

就近务工,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多挣钱。

  该村通过成立宏图茶业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流转土地、 吸纳务工、带动发展。组织全村1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抱团建设扶贫茶叶基地。

  依托本村生态品牌雅雨露茶业+资产收益扶贫,实施50万元资产收益项目,扩大茶叶加工销售能力,为全镇50户无劳动力户提供稳定财产性收益,同时新增就业岗位20个,优先提供给困难群众,切实帮助他们进一步增收。

  如今,洪雅县各乡镇纷纷转换发展模式,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获得出租土地、进厂务工、入股分红三份收入,脱贫后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家门口挣钱即可满足生活需求,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抱团发展 携手奔向小康

  如何让困难群众在致富奔康路上越走越远,是洪雅县委、县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2017年以来,洪雅县坚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新机制,根据各村不同特点和群众意愿,出台了《洪雅县“抱团”发展扶贫产业试行办法》,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撬动作用,在条件成熟的村建立扶贫产业基地,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以三种抱团方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扶起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扶贫新路子。

  第一种“自己干”。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发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建档立卡贫困户既是土地资金的参与投入者,又是管理者,增收致富意愿强、动力足。再吸收一些自愿参加的非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合作社成员,共同增收致富。

  第二种是“合伙干”。在双向选择前提下,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以土地资金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参与合作社收益分配,还可在合作社务工,多获取一份收入。

  第三种是“跟着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贫项目资金,量化为股金,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保底分红”,获得稳定收入。

  通过“自己干、合伙干、跟着干”三种抱团方式,洪雅县将零散的产业集中到一起,依托现有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域内发展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同发展。2017年—2019年,该县围绕乡村旅游、茶叶、藤椒优势产业,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引领,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61.8万元,带动社会投资2300万元,与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37个扶贫产业基地,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户数3103户。

  抱团成效很快显现。目前,全县抱团发展藤椒种植面积544.42亩、柑橘158.5亩、猕猴桃58.57亩、李子127.88亩、茶叶347亩、中药材50.792亩、杨梅14.6亩、红梨73.48亩、香葱46亩;养殖业方面,发展香猪养殖138头、水牛养殖73头、能繁母猪养殖36头;加工业方面,发展新型竹编加工企业1家。

  不仅如此,通过抱团,产业形成规模化发展。目前,中山镇前锋村的雅雨露茶叶、将军镇保坪村的金花坪贡茶等数十个品牌形成,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此做法被四川省发改委作为易地搬迁推进后续发展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攻坚克难勇拼搏,勠力同心斩穷根。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的扶贫成效日渐凸显,村子路畅通了、产业增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腰包鼓了……靠着村村有特色产品、户户有增收产业,洪雅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脱贫奔康之路。2017年年底,洪雅县提前3年完成贫困人口减贫任务。201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如今,洪雅县5271户1535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质量正在持续巩固提升中。

  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昂首阔步齐奔小康。洪雅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步履铿锵,正向小康生活大踏步迈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