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眉山:人勤春早在田间 实干逐梦迎开局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1-02-03 11:11:14

责任编辑:赵娜娜


  今日,眉山日报第五、第八连版展示我市劳动人民《人勤春早在田间  实干逐梦迎开局》的忙碌奋斗景象,我们一起来飨赏吧。 

222.jpg

眉山日报记者 杜艳 赵会 张莉 实习生 刘怡婷 周静 文/图

  今日立春,万物起始。

  在7140平方公里的岷眉大地上,勤劳的人们早已劳作开来。柑橘采摘、萝卜收割、农机检修、翻土备耕……田间地头,一派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

  一年之计在于春。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春耕生产对保持全年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目前,春耕准备情况如何?农资市场是否充足?重大农业项目进展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连日来,记者兵分几路,走进眉山广阔的农村寻找答案。

      看现场  冬闲人不闲 人勤春更早

  高标准农田建设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冬闲人不闲。连日来,洪雅县洪川镇、柳江镇掀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热潮。

田间采收圆舞曲。记者 张忠苹 摄

  1月29日,在柳江镇兴胜村,记者看到,农田旁的生产道路已硬化完成,施工人员正在架设模具、浇筑排水沟沟墙。当日,该镇张沟村李子林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进行道路和沟渠硬化。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此处道路硬化已完成大部分,目前正在进行最后200多米道路的整治。

  “土地整理后,机器可以下地,我们算了一下,每亩产量可以提高15%,相当于每亩收入增加200元。”洪川镇新庙村村民王义川说,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零散土地整合、闲置土地利用、田块重新分割,形成集中连片的土地,田埂、荒坡也变成了“丰收田”。

  “以前,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是各个乡镇自己进行,各自为战。今年,我们转变了施工管理模式,成立专业公司来推进,项目质量有保障,进度也变快了。”洪雅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该县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总投资4800万元,涉及2个乡镇4个村,预计5月全面完成。

加强田间管理  奏响春耕序曲

  春节前后,正是猕猴桃管理的关键时期。

  1月30日,在彭山区谢家街道悦园村、红石村,猕猴桃种植园内一派忙碌景象,工人们有的施肥、有的修枝,来来回回田间穿梭。“施了肥、修完枝才能保证猕猴桃的养分充足、枝条按照固定的方向生长,也是提高来年果品的一种方式。”农场主周留德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快速地修剪着枝条。

  另一边,几个工人正在搭建钢架棚。钢条铺就、焊花四溅,棚架下,处理焊接缝口的工人连忙刷上银粉……大家配合默契,动作迅速,奏响了一曲春耕序曲。

  “猕猴桃虽然有一定的抗寒能力,但是遇上极端天气还是会冻坏。为此,今年我们率先试点搭钢架棚。”周留德坦言,钢架成本比较高,一亩地要两万多元,但这是猕猴桃种植园向现代农业迈出的重要一步。

蔬菜加紧收割  腾地准备春耕

  “你们看,这颗萝卜好大,最少有7斤。”1月31日,在东坡区崇礼镇光华村六组,大面积种植的萝卜已经成熟,40多位村民在田里忙着收割,好一派丰收忙碌景象。

  田边,两辆大货车正在等着将萝卜装车,然后送往附近的泡菜企业。“我们都是订单农业,不愁销路,今年每公斤萝卜的价格还上涨了3分钱。”蔬菜种植基地负责人巫银兵说,今天要争取把这一片萝卜全部收完,为春耕做准备。

  “我家住在附近,种植基地一有活我就来,每天能挣70元至80元。”光华村村民苟青云称,这个冬天基本不会闲,元旦前收儿菜,这两天收萝卜,过了春节收青菜,到了三四月份还要忙插秧。

看保障  及早谋划 备耕不慌

  农资门市  供应充足

  “老板,我要一根2.5米长的喷雾管和3瓶去青苔、杀菌的药剂。”1月30日,恰逢东坡区尚义镇赶集日,寿灵村1组村民陈凯伦一早就来到农资经营店。他说,前两天刚把耙耙柑采摘完,现在需要对果树病虫害进行防治。不一会儿,村民邓慧也前来购买红蜘蛛防治药剂,“天气慢慢暖和了,早点买回去备起。”现场,不断有农户前来购买农资产品。

将化肥搬运装车。记者 姚永亮 摄

  “目前,全市春耕农资市场货源充足,我们也提前谋划、周密部署,开展了几轮排查行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备战春耕的重要时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储备进入高峰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市农资市场秩序,全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坚持巩固“秋冬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成果,加大对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着重查处假冒伪造农药登记证及证号、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及登记号、无证生产或“套牌”生产授权品种种子等违法行为,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将依法严厉查处,为全市春耕备耕生产保驾护航。

农资企业  满负荷生产

  “我们每天都是满负荷生产,日均化肥产量在1500吨左右。”2月2日,位于眉山化工产业园区的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不少员工正在将一袋袋化肥搬运装车。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满足今年春耕生产和出口所需,公司坚持“四班三倒”人休机不停满负荷生产化肥,确保为农业生产多作贡献。

农技人员  田间助力

  “这一枝要锯得多一点,前面的都干了……”2月1日,东坡区秦家镇大洪村的柑橘种植园内,农技师黄长征正在指导果农修剪枝条。

农技员指导柑橘管护。

  2021年元旦过后的低温霜冻天气让晚熟柑橘受到影响,目前,相关部门正组织果农开展后期管护。当天,黄长征和其他农技人员一起,走访了多悦镇滴水村、秦家镇火星村等,根据不同的柑橘品种、受冻害程度以及地势的不同开展各种技术指导。

  “首先是指导果农修剪冻坏的干枝烂条,该锯掉的必须锯掉,锯口大的要将口子包好保护起来。”黄长征说,“其次就是果树的肥、水管理,确保果树能吸收足够的水分,但又不能灌多了,争取让受灾严重的果树经过今年的修复,明年丰产。”

  与此同时,彭山区高级农艺师张咸成正在该区谢家街道的猕猴桃果园里指导工人搭建钢棚。“马上开春了,这20亩示范区要加紧做好,才不影响猕猴桃长势。”采访中记者发现,张咸成随身携带着一本记事本,上面满满当当地记录着最近的行程:29日谢家悦园村、30日黄丰团结村、31日保胜金岗村……

  为了给春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连日来,我市上百名农技人员马不停蹄地在田间地头奔波忙碌。

看科技  科技助力“智慧”种田

  手机上“种田”

  1月29日下午,彭山区部分乡镇下起了小雨,四川果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坤正在办公室忙碌。看到天阴沉下来,他迅速将手机掏出查看棚内气象信息:二氧化碳417ppm、空气温度15.3℃、土壤湿度42.4%……在张坤的手机上,可以看到公司三个农场的空气温度、土壤湿度等信息,“很方便,除了我可以看,另外几个农场负责人也可以看,实现快速查阅、快速处理。”

旋耕机松土作业。

  张坤之所以能在手机端“种田”,是因为葡萄大棚里安装了智慧灌溉系统,配备雨水和温度传感器,可以自动调节空气湿度。下雨了,传感器感应到后会及时反馈给处理器,天窗会自动关闭;温度高了,天窗会自动打开。张坤表示,有了科技的支撑,农业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机械化,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流水线运秧

  “一个秧盘8斤重,人工一趟最多抱两三个,费时费力不说,效率还低,所以我们想设计一种育秧流水线。”2月1日,在东坡区悦兴镇金花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里,四川好味稻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负责人赵友勇正面对一堆钢架鼓捣着。

  赵友勇说:“这个设计灵感来源于合作社里的谷物输送带技术。我们从去年开始设计,12月底开始做,专门请了3个师傅来焊制。大家都没经验,一边摸索一边修改,试验了好几盘,终于整对了。”

  据赵友勇介绍,面前这30多个已焊接完毕的钢架是育秧流水线的“骨头”,等定制的配套输送带一回来,再装上电机,运秧流水线就可以把秧盘从育秧中心输送到秧田,“每年育秧时,人工难找,今年春耕有了流水线就不怕了。”

变废为宝

  1月29日,彭山区谢家街道,泽泻收割已进入尾声,工人们正忙着烘烤泽泻、装车。在该街道汉安村村委会外一处秸秆收集点,泽泻秸秆堆积如山,打捆机正在作业,杂乱无章的泽泻秸秆被塞入机器,再出来就如叠好的被子一样规整,被码垛在旁边。

  “以前,泽泻收割后,秸秆既不能露天焚烧,又不能乱扔入河,挑回家也没有用处,让人很头痛。”村民李正友和弟弟承包了几百亩土地种植泽泻,常常为秸秆处理犯难,现在废弃的秸秆都有了更好的去处——制作有机肥。

泽泻秸秆处理。

  “目前,我们采用的微生物高效生物降解技术是国内唯一的核心技术,具有独立的专利知识产权。”四川臻润农业科技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农业秸秆、畜禽粪污等通过微生物高效降解,可快速转化为生物有机肥,就地就近还田。

  “项目建成至今,已处理5000余亩的葡萄枝条、1.5万亩的泽泻秸秆、3000余亩的各类农业废弃物。”该负责人表示,如今已经生产微生物有机肥15批次、总计2万余吨,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高了土壤肥力。

看项目

  正大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2月1日,阳光灿烂,在我市东坡区思蒙镇正大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记者看到,青年鸡场10栋鸡舍钢架主体结构和内部设施已经完工,工人正在调试设备,计划3月交付投用。

正大300万只蛋鸡种养循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

  “蛋鸡场18栋鸡舍、青年鸡场10栋鸡舍分别于2020年5月和10月完成主体建设,蛋鸡场养殖设备到场15栋,剩余3栋将于2月底全部到场。”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饲料厂主体建设基本完成,生产设备到场70%,安装完成50%;蛋品加工厂主体建设完成45%,蛋品分级、液蛋加工设备已全部到场;饲料厂有机无机复混肥厂正抓紧施工,争取按时投产。

  据介绍,该项目从国外引进全自动养殖生产设备,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环控系统、卫生防疫系统,并首创国内10层6列养殖模式。鸡舍内机器人自动巡查,实现养殖和生产全智能化管理。利用淘汰鸡只、鸡粪等生产附加产品,养殖废水严格处理达标后,满足周边高标准农田的生产灌溉要求。项目投产后日产240万枚鸡蛋,年产5.2万吨鸡蛋及其深加工产品,预计鸡蛋产品年销售收入10亿元,有机无机复混肥销售收入2亿元,年税收达4000-5000万元,同时可提供生产、销售、管理等就业岗位700个,每年增加就业收入2500万元以上。

  重大农业项目的投入和建设,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定位最高、功能最全、配套最齐、产业链最完整的蛋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丰富成都、重庆、眉山等地群众的“菜篮子”。

 谈计划

  种粮大户李相德种出更多优质水稻

  最近,眉山种粮大户李相德一直很忙。

  1月25日,他以全国唯一一位农民代表的身份,在北京参加了由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

  1月26日,刚从北京返回眉山老家的他,接待了好几拨媒体记者的采访。

  1月28日,作为四川省人大代表的李相德,又出发去成都,他包里装着一包谷子和一包大米。“都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准备在会上宣传下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今年有什么种粮计划?

  2月1日,距离立春还有两天,天气已经暖和起来,记者走进东坡区悦兴镇金光村的好味稻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这里是岷江现代农业园区的一部分,合作社位于一望无际的田块中间。

  道路这边,一望无涯,全是绿色的青菜和萝卜,十几个工人站成一排,弯腰拔起萝卜,手起刀落,圆圆的萝卜滚进面前的桶里。那边,刚刚收完蔬菜的田里,拖拉机立马进场翻地。一群群白鹭跟在拖拉机后面,泥土刚刚翻起,它们立马扑腾过去,啄食蚯蚓和小虫。

萝卜采收。

  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我们最近都在做春耕的准备,先是把库房里的各种农耕机械检修了一遍,育秧大棚全面清理了。另外,今年我们搞了一个育秧流水线,这两天都忙着组装。”李相德告诉记者,合作社的土地都是种两季,秋冬种蔬菜、药材,春夏种水稻,这两天就在加紧收割蔬菜、药材。去年,该合作社种植水稻4.1万亩,规模位居全国前十,今年面积稳中略增,会更注重在粮食质量上下功夫。

  如何提升质量?首先要选取优质稻种。“以往我们选种的时候主要考虑产量高低,对米质没有太在意,今年将重点种植‘宜香优2115’和‘兆优4531’,这两个品种都是从‘稻香杯’竞赛中脱颖而出的优质品种,米质好,产量也不错。”李相德说。

  另外,在种植模式上,好味稻专业合作社也有新的打算。“前年开始,我们试点了400多亩稻鸭混养模式,鸭子可以吃掉水稻害虫,这样每亩稻田农药和化肥用得少了,稻谷也更有机。”李相德表示,今年会进一步扩大试点面积,这也是提高粮食生态质量的途径之一。

  去北京、到省城,有什么新的收获?

  “首先是感触很深,政府对农业生产很重视,总理认真倾听我们种粮人的心声,我很感动,信心和动力也更足了。”李相德说,去年疫情之后,农业生产面临巨大挑战,在当地党委和政府帮助下,合作社渡过了难关,但这次疫情也让他认识到了健康对人的重要性。

  “我这次带到成都去的水稻,就是我们合作社种出的‘好味稻1号’优质水稻。”李相德说,2020年种植的“好味稻1号”亩产能达到900斤,产量虽然比普通稻谷低了400斤,但每亩的产值却高达1600元,比普通稻谷高出200余元,利润也多出200元。“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的目标就是种出更多优质的水稻,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谋全局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十四五”开局之年,起步就是冲刺。农业农村工作如何全面铺开落实?

田间管理。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全市“三农”工作将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四届十六次全会精神,聚焦粮食安全和不出现规模性返贫“两个确保”,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乡村建设行动、农业开放合作、农村改革创新“四个关键”,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将从五个方面进行提升。

  大力实施稳粮保供提升工程。2021年,确保粮食面积297万亩、粮食产量126.4万吨、生猪出栏220万头以上,抓好长江十年禁渔和渔业可持续发展。

  大力实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持续构建以5大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合力推进中德通内斯高端肉制品、中法农业科技园等重大项目,办好泡博会、中国柑橘学会学术年会,力争“味在眉山”销售收入达到1100亿元。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提升工程。启动5条乡村振兴示范带规划建设,力争中部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率先突破,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

  大力实施农村改革提升工程。抓好青神县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试点、彭山区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创新财政金融支农机制。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提升工程。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政策、规划、产业、资产、投入等方面的衔接,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贫和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