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创新驱动 激发动能

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22-05-16 08:22:49

责任编辑:韩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我市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西部科学城规划建设机遇,以建设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科创增长极为目标,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同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全市科技创新活力空前释放,创新能力和创新实力加速提升。

政策加持增添活力 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为更好激发创新动能,“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把“创新驱动”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政策体系,拓宽创新发展赛道,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集聚创新资源要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日前,《眉山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将坚持“1366”总体发展思路,即瞄准建设都市圈科创增长极,打造“1+3”产业研发新高地、科技转化主承载地、科教人才聚集地和科创服务示范地的目标定位,统筹激活协同创新、产业创新和市场创新三大核心部署,激发活力,转换动能,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市还印发了《眉山市深化科研项目评审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全市的科技创新思路和任务目标,构建了科学、高效、规范、诚信的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机制,让科技资源的配置更加高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涵盖科技创新全链条,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核心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团队引进等方面给予激励。

  在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加持下,我市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据统计,2021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12家,达到11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545.3亿元,居全省第7位,同比增长26.9%。同时,科研创新也是硕果累累。我市主持或参与的4项科技成果获全省2020年度科技进步奖,其中川南酿造、泡研院主研的泡菜盐渍水项目获得一等奖、二等奖3项;全省2021年度科学技术奖中,我市主持或参与的有9项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获奖等级创新高。

强化载体平台建设 推进产创深度融合

  5月10日,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万象创新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万象”)一期功能用房里,正在孵化的企业正忙着生产线建设。据悉,目前万象已累计引进科技项目86户,并获得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

  “我们是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为主的新兴产业孵化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万象会根据引进企业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特点和需要,为其配置涉及厂房、能源、融资、营销、政策等50余项要素;目前万象一、二期已基本开发完毕,孵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三期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全部规划建设完成后,计划引入孵化、转化科技型中小微企业300家以上,培育产能150亿元左右。”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平台是推动创新的载体和舞台。

  近年来,我市将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规划布局全市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载体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我市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万象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创建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彭山区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随着现代化成都都市圈科创增长极建设的全面推开,以重点平台激活产业创新的产创融合发展模式被社会各界寄予厚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平台落户,搭建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争创一批国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园区、企业建设院士(专家)产业园、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此外,我市还将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等领域,做强功能服务平台,让科创平台与产业发展相辅相成。

赋能科技成果转化 释放创新驱动效能

  在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内,其自主研发的工业机器人熟练操作着20公斤到200公斤级的大设备,移动、加工、料仓……整个过程全自动完成,升级后的企业形成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可以实现定制化生产。

  依靠不断创新在非标件、传动件领域锤炼出的“独门绝技”,该公司在行业内抢到了更多的话语权。“目前公司参与完成了1项国际标准、2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的起草和修订,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省机械加工企业50强,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公司负责人介绍。

  其实,在我市像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依靠创新驱动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的企业还有很多。

  金象化工打造的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产业链各环节拥有各项专利241件,三聚氰胺产量居世界前列,占据全球20%的市场份额;眉山中车紧固件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拉铆钉和铆接装置制造商,也是国内最大的机械变形连接技术研究、制造以及试验检测单位;青城机械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木工单片锯、多片锯系列产品占据全国40%的市场份额,其木工双面刨系列产品占据全国60%以上的市场份额……

  科技兴则企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创新主体培育这条主线不动摇,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了创新主体规模和能级双提升。

  “为赋能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全力鼓励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另一方面统筹部门联动发力,全力做到研发投入‘应统尽统’。”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R&D)经费10.9亿元,同比增长66.9%,增速居全省第3位。全市有232家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报送研发费用,报送数量同比增长194%。研发项目1055个,比上年增加753个,增长249.3%。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0.47%提升到0.76%,形成良性研发投入模式。

  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如同一颗颗火种,点燃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接下来,全市将紧密围绕产业发展,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聚集各类创新要素,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推进技术、管理、产业模式创新,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创新驱动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燕利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