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我们的新时代 | 戴连金:“土专家”担当“领航人”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08 16:02:46      

责任编辑:黄馨月

“半个月前,心头都还忧到的,现在20万斤果果基本绑在了树上,心头一下就舒服多了。”


近日,东坡区多悦镇涂庙村一片60亩橘园里,60岁的戴连金脚踩帆布胶鞋,鞋子和裤脚上沾满了露水,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果园里的沃柑长势良好,预计产量20万斤。


“当前正是保果的关键时期,做好了,今年就是丰收年。”这个季节,事关一年的收成,橘农们一点都不敢马虎。站在果园便道旁,戴连金一边指导工人们管理,一边谈起他的“柑橘经”。


“要提前做准备,就要比工人早一个小时到。”早上六点起床,七点赶到柑橘园,八点开始指导工人开始一天的忙碌。这是戴连金这段时间的“两点一线”。


临近中午,工人们已经收工,戴连金顾不得回家换衣服,拿着剪子在柑橘树中穿梭着。果园里,一棵棵柑橘树被修剪得高矮适中,枝丫通透,刚结上的柑橘颗颗都能享受到阳光雨露。


戴连金是多悦镇林埂村4组人,1984年高中毕业后,回到家乡务农。当时,林埂村有一片集体果园,他常跟着前辈们一起管理果园,勤学善践的他,很快就在柑橘种植中脱颖而出。


“一箩筐能卖几百元!”那时候,林埂村村民都不富裕,一次外出学习,戴连金看到了种植柑橘的“赚头”。


1989年,戴连金在村里率先种起了柑橘,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踏实肯干,四处学习种植技术,不断实践、改进技术,他很快在柑橘种植中尝到了甜头。


随后,村里不少村民跟着种柑橘,林埂村的柑橘产业也逐渐发展起来。1997年,戴连金成为了村主任。


“我们村丘陵地貌明显,非常适宜种植柑橘。”为了带动村民致富,林埂村制定了鼓励政策,对种植柑橘的村民给予一定的奖励,推动了水果种植产业化、品质化。很快,林埂村柑橘种植面积从200亩发展到上千亩。


“村民相信我,种上了柑橘,我就要负责。”为了不让村民失望,戴连金想方设法提高柑橘种植技术,为此,他四处学习,把学到的方法先在自家果园实验,成功了就推广给村民。


就这样,他扛起了柑橘种植技术的大旗,学技术、传技术、改进技术,这条路一直走到现在。

W020220608538286832097_600.jpg

“柑橘要丰产,树形很关键。”戴连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定树形、修大枝”的规范化简易修剪方法,根据柑橘树生长规律,修剪出丰产树形,不仅可以解决果树通风透光、树势和营养分配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问题,达到优质丰产的效果。


“以前打农药,不生态,不环保。”生态种植是柑橘种植绕不开的话题。针对柑橘容易掉花掉果的问题,戴连金采用环割、环剥技术,让柑橘树的营养成分留在枝干上,供花、果吸收。为此,他还专门发明了比较好用的环割、环剥简易工具。


“我不是农业技术人员,就是喜欢琢磨,想着把果树种好。”与柑橘已经打了30多年交道,周围的村民们都喜欢叫他“戴师傅”,遇到柑橘方面的问题,都喜欢咨询他。他总是很热心,每次都会亲自跑到村民的果园观察,然后给出中肯的解决办法。


“戴师傅就是我们身边的‘土专家’。”村民们说起戴连金,总是会竖起大拇指,称赞一番。


如今,连片橘林铺满山头、宽敞村道旁鲜花盛开、农家小院干净美丽……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林埂村绘制,全村柑橘种植面积5800多亩,有早熟蜜桔、爱媛、春见、不知火、沃柑等多个品种。通过种植柑橘,村民纷纷过上了好日子。


2021年,戴连金从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他仍然喜欢每天奔走在村里的果园里,看看果树的长势,为果农提供种植经验。


“我还会继续奋斗在柑橘提产增质的田间地头。”为了提高种植技术的普及率,戴连金牵头组建了多悦镇果品协会,时常组织果农学习柑橘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储存保鲜等技术。除此之外,还和其他老果农一起组建了“光头修剪队”,发挥技术优势,为果农提供果树修剪服务。


展望未来,戴连金目光坚定,60岁的他还要带领大家勤劳致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收获一筐筐“富美果实”,奔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辛凯 熊莉 实习生 钟书曼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