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深度聚焦】眉山:提速城市更新 增进民生福祉

新闻来源:眉山日报      

更新时间:2023-02-10 07:56:02

责任编辑:雷尧


1月19日,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东坡步道·大家之路”项目一期正式向市民开放,全新改造的园林景观、木栈道、石材栏杆和步道路面等,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赏;


1月20日,小北街特色商业街区西区正式开街,浓缩眉山记忆的新街、还原90年代风光的环中巷、展现东坡文化的为民巷等,全新打造的特色小巷引来了无数关注的目光;


……


2023年刚开年,眉山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便牢牢抓住“让人民群众安居”这个基点,锚定“三市一城”总体目标,多点发力、满弦开工,取得了一项项可喜的成绩,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城市改造的加快推进正在不断为市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新城建设


2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眉山城市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目之所及皆是吊臂挥舞、车来车往的繁忙景象,建设者们迎着寒风、辛苦奋战,为新中心项目建设争分夺秒。


2.jpg

眉山城市新中心项目建设现场。


2021年11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在东坡、彭山融合区域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新中心”,进一步推动东彭融合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同年12月9日,新中心建设正式启动。


作为带动东彭融合、融入成都都市圈的城市之“芯”,建设城市新中心的战略部署,是我市服务国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三市一城”建设的内在要求。2022年,全市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紧扣“一年启动、三年成势、五年成形”总体目标,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工作专班,高水平完成了策划规划,成功落户并启动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全面实现了“一年启动”的目标。


“目前,城市新中心太和公园(含城市艺术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太和老镇历史文化街区、18条市政道路、智慧停车场等五大重点项目已开工建设。”眉山城市新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开年即冲刺,我们早已制定了相应规划,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奋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实现‘一年启动、三年成势、五年成形’的总体目标。”该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聚焦厚植绿色生态本底、激发城市经济活力、创造宜居美好生活、优化城市功能配套等领域,打造优质服务业和楼宇经济集聚区,启动新建项目20个,重点招引妇幼、金融、总部、文旅等项目,计划完成投资25亿元,努力把城市新中心建设成“成眉同城新支点、产业赋能新中枢、诗书眉山新湖城”。


旧城提升


“经过改造提升后的东坡步道成了真正的‘大家之路’,尤其是在傍晚时分,时令鲜花和绚丽灯光交相点缀,沿着这条路散步,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2月7日傍晚,市民吴静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沿东坡湖散步到东坡城市湿地,3年多来,这已经成了她遛娃的固定线路。“没想到改造后的东坡步道如此惊艳,感觉现在遛娃更舒心了!”


与此同时,眉山城区新晋的网红打卡点——小北街特色商业街区,连片“翻新”了8条背街小巷,以微景观、记忆墙、民俗街等续写东坡味、烟火气,让老街重新焕发勃勃生机,受到附近居民、过往市民、外地游客的一致好评。


3.jpg

升级改造后的小北街商业街区一角。


“现在的居住环境真是太美了,地下管网改造了,文化氛围浓厚了,还留下了老眉山人的记忆。曾经散乱无序的游商也有了统一管理,不仅更规范了,环境卫生也更整洁了。”在这里生活了27年的朱群芳感慨道,政府真是把民生工程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而这些只是我市2023年开年来城市有机更新改造的一个缩影。


2022年,全市已完成建筑垃圾(大件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眉山城区苏湖路、青衣街等2条市政道路和26条市政道路路灯改造,35条街道、33.68公里雨污管网建设,8865组乡镇场镇、农村“路灯照明”工程改造,并启动了8条市政道路改造和6条街道立面改造等,民生实事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成绩属于过去,面对新征程上的新要求,我们正在统筹地上地下、院内院外,联片实施老旧小区(街区)改造;依托基层治理,布局“智慧社区”;以东坡文化和市井文化营造特色雅集场景,促进传统商圈转型升级,有机连接三苏祠和三苏雕像购物圈,重塑老城区功能业态等,积极争取国家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切实解决老城区‘痛点、难点、堵点’,推动城市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1.jpg

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市民休闲娱乐更方便。


古城保护


眉州古城墙正在开展城墙本体修缮,实施片区地下考古勘探;太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完成了2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江口崖墓已完成提升改造;江口沉银博物馆已完成全部主体结构封顶……


自市第五次党代会把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品质立市”重点任务以来,我市便锚定“三年务成”目标启动了申报工作,并陆续开始推进太和老镇、太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眉州古城墙本体修复和考古勘探等重点项目建设。


“听说古城墙要全面修缮,我每天早上都来这里看看进展,这是我们眉山的历史文化,太有价值了,一定要好好保护起来。”在眉州古城墙附近生活了快70年的彭先生说,古城墙修缮终于让他有机会看到古眉州城的风貌了,很期待,也很激动。


同样处于加快推进的,还有东坡区太和老镇。作为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启动重点保护整治的2片街区之一,这个文化街区的修缮工作从去年下半年便开始了。


4.jpg

修缮中的太和老镇。


“开年以来,我们的修缮工作一直保持着快速推进状态,截至2月5日,已完成木结构主体55栋和62#、64#、66#示范点建设。”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工人们一直在加班加点抢抓进度,计划4月份将完成土建工程、5月份完成安装工程、6月份完成道路及景观工程、7月份核心区正式开街运营。


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的“根”与“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便是为了传承历史文脉,塑造城市气质,提升眉山的文化魅力。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压实相关项目建设的工作责任,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加快实施太和老镇、太平古街2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片区打造和短松岗文化旅游景点、江口汉崖墓、江口沉银博物馆等重点点位的改造提升工作,加快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增强群众对城市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擦亮眉山独特的精神标识。”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线声音

以“新”换“心” 改出居民幸福感


“作为小区的老住户,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便利。”2月8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青神县青竹街道花园社区的安盛小区,改造一新的居住环境、巧思妙想的细节打造、合理布局的规划设计、便捷温馨的邻里中心等,让小区居民纷纷感慨道:现在的居住环境干净、舒适,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足,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然而,在升级改造前,这里曾是3个开放式小区,设施老旧、地面坑洼、停车困难、飞线乱搭等,让住户们苦不堪言。在青神县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街道、社区收集了广大居民的意见、需求,通过“拆墙并院”“拆违增绿”,推动小区“三合一”,拆除违建、围墙,设置停车场、垃圾分类收集点、邻里中心等,合并后的安盛小区收获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


“除了居住环境的变化,邻里关系的变化是让我感触最深的地方。”居民赵树清表示,以前都是出门办完事就各回各家,自从小区设置了邻里中心后,老人们有地方休闲聊天,年轻人有地方交流学习,孩子们有地方玩耍,小区还时常组织各种活动,居民们互相之间越来越熟悉,不管哪家遇上难题,大家都会主动提供帮助,邻里关系自然越来越融洽了。


安盛小区只是我市老旧小区改造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上下通过以“新”换“心”的改造,不仅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更是实实在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


据统计,2022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开工720个、完工324个;2023年,计划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20个。


短评

城市更新刷亮 民生福祉“质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加快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城市好了,大家的生活才能更好。


当前,在眉州大地,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民生领域,一个个惠民项目正在大干快上,一幕幕生活场景正在温馨上演,一幅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美丽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不断刷亮着这座城市的民生福祉“质感”。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文君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