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眉山新闻

省级“农村致富带头人”夏光华:发展柑橘产业 带动乡亲甜蜜共富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23-02-24 08:11:56

责任编辑:杨熹


龙岩村的荒山变“金山”。


“夏老板,今年果子长势怎么样?行情好不好?”

“沃柑已经熟了,一亩差不多能收2500公斤,每公斤估计能卖到7、8元,今年收益不错。”

这是2月17日,在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龙岩村兴泰家庭农场,记者和全省第二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夏光华的对话。

正和工人一起在果园里铺设滴灌管道的他穿着朴素,一双粗糙且有些皲裂的手,见证了他返乡创业多年来的风吹日晒。

夏光华出生于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曾服役于部队,后转业到事业单位负责办公室工作。

45岁时,夏光华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不理解的决定:辞去职务,放弃舒适的环境与优渥的待遇,回到家乡眉山天府新区贵平镇龙岩村,流转土地发展水果种植,带着乡亲们兴产业、奔小康。

“我在家乡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少年时代,所以想回家乡做点事,带着村民一起致富。”2014年清明节,夏光华回乡看到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一些山坡和土地撂荒,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

夏光华察看柑橘长势。

夏光华将想法告诉在中学教书的妻子,得到了大力支持:“老夏你是个闲不住的人,又一直保持着党员和退伍军人的责任担当,你想怎么干,我都支持。”

说干就干。2015年,夏光华筹措资金400余万元,回到龙岩村流转了150余亩山地,开荒整地、修通道路、清理池塘……一步步把荒山变成“金山”。

在水果种植管理技术上,他发挥自己在军校、部队养成的“不服输、不怕难”精神,除外出向有名的种植专家拜师学艺、积极参加各种技术培训外,还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一有空闲就研读。锲而不舍学来的理论知识,加上在自家果园里实践获取的经验,让夏光华逐渐掌握了种植要领,果树种得一年比一年好。

“去年6月底到8月底,整整两个月的高温干旱,我们每天半夜12点过,等土里的热气散了,再打着电筒去浇水。”对夏光华来说,这样的事并不少,柑橘怕旱怕冻,如果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减产,而这两个月的旱情,让他下定了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的决心。

目前,他投资近50万元引进的滴灌系统主管道已铺设完毕,正在安装毛细滴管。通过毛细滴管,水分能精准渗至土壤下40厘米深处,相比原本的大水漫灌,可节水近70%。更重要的是,原本农场的果树灌溉,需要5个人拖着长水管浇3天,如今用滴灌系统,仅需一个人扳开关、按按钮,20分钟就能搞定。

“管理果园也要与时俱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夏光华说。

他一直坚持就近用工,想方设法让村里的中老年人、残疾人等能稳定增加收入。

“夏老板的农场刚开办,我就在这干活了。”66岁的王学江说,自己家住龙岩村5组,在农场干活,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工资,加上土地流转金,一年有45000元左右收入,“我这个岁数外出不好找工作,农场活相对轻松,工资也不低,还能就近照顾家里,我很满意。”

不仅如此,夏光华免费和乡亲们分享柑橘种植技术。“无论是技术培训,还是果树扦插需要枝条,或者缺少农家肥,大家都可以来找我,只要我能帮上忙的,我一定帮。”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受他的影响,龙岩村有32户村民种植起了柑橘,种植面积400余亩,年户均增收十多万元。

如今,在夏光华的带动下,龙岩村悄然发生了变化:以前外出务工的人们纷纷回乡创业就业;曾经的荒山坡被开垦出来成了果园;可供大卡车通行的硬化道路蜿蜒至果园各处;小洋楼多了,村民还集资修建了生产便道和休闲凉亭……

“退伍不褪色。我将继续发挥军人的优良传统,带着乡亲们勤劳致富,把龙岩村建设得越来越好!”夏光华说。下一步,他计划通过自研酵素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推广柑橘标准化管理,并通过直播带货、认领果树等互联网销售方式,打造属于龙岩村的柑橘品牌。

来源丨眉山日报全媒体记者 熊莉 钟烨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