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一对患难夫妻,让不幸生活激起了浪花,还从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大爱无言战病魔 搏击命运飞欢歌
张胜开 文/图

夫妻两人在养鸡场喂鸡。
一个幸福甜蜜的小家庭突遭不幸——妻子患上被称为“第二癌症”的尿毒症,面对灾难和巨额医疗费,丈夫李明星和妻子饶陈曾一道,用爱搏击病魔,撑起这个家。
幸福家庭
饶陈曾1977年9月出生在洪雅县天宫乡尖峰村,初中毕业在家务农两年后,经朋友介绍进入本地的某制药公司工作,在此期间经人介绍结识了李明星。
当时刚从眉山市农校毕业的李明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别人给他开个玩笑还脸红。“直到我们几个同事去他宿舍玩,才发现他收拾的干干净净,而且还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感觉他很踏实,于是就对他萌发了爱意。”饶陈曾说,丈夫李明星对自己很好,“从谈朋友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有洗过一次衣服、一次碗,也没有做过一次饭。”
2000年3月21日他们举行了甜蜜的婚礼,在两家父母的帮助下,他们在洪雅县城买了一套楼房。两年后,他们儿子李诗源出生了,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才开刚刚起步。
突降灾难
2006年10月,饶陈曾感觉自己身体很累,同事们看她脸色苍白,就劝她到医院检查。
“我在县上的医院检查,结果说是贫血,就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药,谁知道一个星期过后,还是没有效果,他们就让我去华西医院,确诊为肾功能衰竭,也就是我们说的尿毒症。”饶陈曾说。 当时,他们也不懂尿毒症究竟属于什么病,也并不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医生悄悄地问李明星:“你们是做什么工作的?收入情况如何?”李明星说:“我们在一个企业工作,我每个月700元的工资,我老婆每个月600元的工资。”医生告诉李明星,这种病被称为“第二癌症”,全世界都没有办法治疗,只能采取透析的办法来延长患者的生命,但需要很多钱。
“我一听这些话,就决定不做透析,活一天算一天,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钱。”饶陈曾说,“我们的儿子刚上幼儿园,我们两个人的父母都是农民,也刚刚东拼西凑为我们买了房子,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但是,李明星却坚决不答应:“你必须透析,我们把房子卖了为你治病,你好了就去峨眉山的农村老家住,我打工挣钱养你。”
爱是良药
医生说,像饶陈曾这样的尿毒症患者,病情的发展是不可预测和估计的。但是,李明星没有退却,他毅然辞掉工作,前往大邑县打工,为了多挣钱,还兼职其它两份工作。
“我在医院透析的前两个月,医院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两个月下来,我瘦了40多斤,成了皮包骨头。是老公的爱让我坚持着。”饶陈曾说。
白天李明星要挣钱,晚上他就来到医院照顾妻子:“你一定要坚强,我们结婚的那天就约定了,你要陪我50年,现在我每个月可以挣6000块钱了,你不要愁没有钱了,就要你活着,再苦再累再难受,我们一起坚持,好吗?”
在饶陈曾住院的两个月里,李明星白天拼命工作,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坐公交车前往医院,照料妻子,“由于傍晚他给一个煤场过秤,很多时候,一下班他顾不得洗脸就到匆忙赶车,当他出现在医院的时候,简直就成了一个黑娃。看到丈夫这么在乎我爱我,想想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我抱着李明星哭了,我答应他一定活下去。”饶陈曾回忆道。
爱的延伸
在李明星爱的召唤下,饶陈曾的病情慢慢地稳定下来,现在她每周至少透析三次。
一个不幸的家庭,却因爱而重新迎来幸福。“我们的儿子也特别懂事,他不但在学校成绩特别优秀,还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长呢,还有,每天晚上,孩子都会仔细地照顾我,我躺的时间久了,感觉背上不舒服,儿子就慢慢地给我挠背。”饶陈曾满足地笑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饶陈曾,2012年下半年,李明星在洪雅县花溪镇兴胜村租地办起了养鸡场,“我不是为了发财,只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叫老婆开心地坚持下去。”
李明星的养鸡场在农村,他喂养的鸡全部用玉米、谷子、野草和蔬菜叶子,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土鸡,与此同时,他本人也成为一个双脚上沾满泥巴的地道农民。
这个特殊家庭的不幸遭遇和勇抗病魔的故事迅速传开,洪雅县政协迅速和他们结成一对一扶持对子,社区也帮助他们申请了低保,县人大有关领导得知李明星的养鸡场由于刚开始,产品销路受阻,义务为养鸡场宣传推销,使李明星的鸡迅速走向了市场。
感受到爱的力量后,李明星和饶陈曾毅然加入一个公益组织,把自己的爱延伸给需要帮助的人。
【编后】
疾病像恶魔,悄然窜入生活。身患重疾的妻子,因为有了丈夫的尽心呵护,无私付出,终于勇敢起来,配合治疗,且最终“病情稳定”。
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和命运抗争的他们终于赢来了生活的希望。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勇敢和坚韧,感动了社会,赢得了更多的爱心和援助,一个曾经的幸福之家又因爱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