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小根(左)在洪雅县汉王乡挖掘当地文化。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文/图
关键词 正能量
点杀茶地鸡、自钓生态鱼、体验采茶制茶乐趣……这些天,洪雅县中山乡独具特色的“茶家乐”吸引了不少人来此旅游,这也让当地的留守妇女体验到了家门口赚钱的快乐。
“茶家乐”之所以红火,少不了志愿者朱小根的努力,2015年,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策划出了留守妇女创新试点项目——“茶家乐”,争取到项目资金12万元,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而这只是他志愿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38岁的朱小根在社会工作中,积极参加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至今已有19个年头。朱小根不仅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更从中感受到了快乐,而他也将志愿者工作当成一生最大的追求。
好事从点滴做起
把志愿精神融入生活
19年前,朱小根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参与了天安门广场志愿服务工作,并从此决定要一直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传递正能量。
为此,他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志愿者服务,从身边小事做起,无论是义务植树、义务献血,还是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帮孩子辅导家庭作业等,都能看到他忙碌而快乐的身影。
热心的朱小根总能给人带去快乐,2014年临近春节,在得知洪雅县洪川镇新村高位截瘫的曾志琼大姐已经18年没上街赶过集了,她希望有生之年能去城里看看。于是,朱小根立马行动起来,在他的号召下,10多名志愿者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他们将曾志琼带去逛生态年货节,到集市里购置年货。“我也想做一名志愿者,传递爱心和温暖。”事后,曾志琼还特意要了一顶小红帽,励志要成为一名志愿者。
生活中,朱小根还做了很多类似的好事,也感染了不少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
创新服务项目
让乡愁不止留存记忆
这些年来,朱小根一直在公益道路上不断探索着,他坚持做身边的点滴好事,也在不断创新服务项目,挖掘洪雅的乡愁文化,让乡愁不止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送地方文化进校园”便是他策划的成功项目之一,他组织了一大批洪雅地方文学爱好者前往到洪雅中小学,朗诵具有当地特色的诗歌、文章,普及地方文化,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追捧。
目前,朱小根正在探索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创项目及历史课题——关于文化物化、固话、活化的演进。洪雅县中保镇罗家大院主人罗英因为爱好,收藏了一大批散落民间的老物件,时间久了,如何管理成了心病。在得知此事后,朱小根主动联系罗英,帮她准确定位成立了洪雅县民俗文化博物馆,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参观。
“挖掘洪雅的文化,让洪雅人了解当地的文物瑰宝,让人们记住乡愁,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儿。”朱小根表示,他很高兴与公益结缘,未来的日子里,他还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