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来源:眉山网
更新时间:2016-08-07 09:22:59
责任编辑:
周特奇展示他设计飞机的图纸。
眉山网记者 陈燕利 文/图
飞机制造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尖端的科技。从小对机械设计情有独钟的周特奇一直有个心愿:驾着自己造的飞机飞上蓝天。
虽然他设计的三角翼、水陆双栖飞机最终没有飞起来,但他并没有放弃,依旧乐此不疲地筹划着下一步计划……8月2日,记者联系上周特奇,并前往探访他的“飞天梦”。
民间发明家的创新之路
【人物介绍】
姓名:周特奇
年龄:45岁
来自:东坡区
发明创造物:制造飞机 仿生预防和治疗近视与远视的仪器
梦想扎根 想飞的愿望如星星之火
今年45岁的周特奇,个头不高,外表朴实憨厚。由于长时间和螺丝、电焊打交道,他的手掌黝黑粗壮,手背上还留有很多的疤痕。周特奇很好客、也很喜欢聊天。制造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在蓝天翱翔是周特奇一生最大的梦想。
“我打小就喜好摆弄各种机械,经常捡些废旧的机械零件捣鼓,组装成一些家庭小助手等等。”周特奇说,进入高中后,有了一定的物理基础,他开始关注飞机方面的信息,并收集了很多飞机制造方面的书籍,为自己的“飞天梦”做知识储备。
1992年,电子专业毕业后,周特奇进入我市某电器厂工作,因工作表现较好,不久任生产车间主任和新产品技术开发组组长。“当时我设计成功电子触摸延时开关,超声波遥控开关,电子镇流器等,并独自设计成功新型声光控电子开关,被厂内选为主导产品生产。”周特奇说,后因工厂倒闭,1993年,他开起店铺,主要进行家电维修。
梦想的实现需要现实的基础。为了有更好的经济条件支撑自己的“飞天梦”,周特奇起早贪黑,拼命赚钱。不仅如此,工作之余他还挤出时间,研究如何造飞机。这期间,他逐渐了解了飞机的构造和飞行上的一些简单知识,也更加坚定制造飞机的信心。
因为过硬的技术,周特奇渐渐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他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计划,并仿照国内外飞机制造技术和原理,自己搞设计、绘图纸。
历尽艰辛 造飞机被批“不务正业”
1995年,周特奇从报废汽车站买来制造零件和切割机等所需工具,然后,他一个人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忙活起来。
“为了节约成本,我就自己学习铝焊技术。”周特奇告诉记者,他打听到仁寿有个师傅技术好,就三天两头去偷学技术。几个月下来,周特奇还真学会了铝焊。“没点真本事,还真学不会。”周特奇打趣地说。
“造飞机”毕竟是复杂且高难度的事,虽然有了铝焊技术,但他并不了解飞机各部件应该使用什么材料。“在制造的过程中,我也是慢慢摸索,造了拆,拆了造,试验了无数次。”周特奇回忆,白天在家中的院子里敲打焊接,晚上就从网上研究飞机的制造方法,如痴如醉。有时候半夜想通一个问题,生怕到白天忘记,就马上从被窝里爬起来“加班”。
“造飞机”的过程枯燥、繁琐,但看着一堆堆零件渐渐变成一架飞机,周特奇觉得特别快乐。他说,自己造飞机的状态旁人肯定想象不到,“哼着歌儿,上蹿下跳,特别享受。”
1996年,周特奇的第一架三角翼飞机制作成功,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前往岷江河堤进行首次试飞。但由于经验不足,飞机的横梁折断,而他自己也险些受伤。周特奇并没有放弃,又开始着手造第二架飞机——水陆双栖机。
可是,家里人开始反对,说他不务正业。“我图纸设计好了,发动机也改造好了。”周特奇说,资金匮乏、家人不理解,成了他发明路上的“拦路虎”,他只能暂时搁置计划。
坚守理想 他誓将发明进行到底
虽然家人反对,但周特奇没有死心。
“有次看新闻,有人驾着自己制造的飞机飞上天,我心里特别激动。”周特奇心底的激情再次点燃。
而正好有位飞机制造爱好者找到周特奇,希望他能帮忙指点一二。“我有空就去帮把手,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聊天的话题也都是围绕着飞机进行的。”周特奇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飞机试飞比较成功。
“没有飞过的人,根本不明白飞翔的快乐,那感觉比娶媳妇还要高兴。”周特奇笑着说。
随着采访的逐渐深入,记者得知,除了造飞机外,周特奇还有多项发明专利。“因为在初中时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练成了一双神奇的眼睛,能任意配戴老光200度——近视700度之间的任一度数眼镜,而裸视时也在1.5以上。当时有关媒体也对我的眼睛进行过报道。”周特奇说,因练习此方法对预防和治疗近视与远视有特别好的效果,于2000年10月申请了发明专利。为配合此发明专利,他又于2001年5月申请了一种仿生预防和治疗近视与远视的仪器发明专利。
“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我的发明梦,除了完成‘飞天梦’外,我还希望能设计一款电动高速跑车。”面对种种挫折、失败,周特奇依然淡定,依然坚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