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匠人故事 】陈云华:用一生铸就“竹之魂”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9-04 11:24:29      

责任编辑:



编织彩色竹编《苦乐清凉》
 
  眉山网记者 熊莉 文/图
 
  【开篇语】
 
  工匠精神,无疑是2016年炙手可热的词汇。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就有着这样一群“匠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善始善终、坚韧不拔、一丝不苟。他们用“匠心”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改善工艺,追求完美和极致。一个城市的活力,既需要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我们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眉山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这些在平凡岗位上的“匠人”心中不平凡的“工匠精神”。
 
  【人物简介】

 
  陈云华,中国竹编艺术大师、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中国竹艺城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劳动模范、世界杰出人士。
 
  他的代表作《中国百帝图》、《鹊华秋色图》、《幽远》等竹编精品获得国家级博览会金奖,他本人荣获了世界知名人士金盾,获国际国内金、银奖18个,获全国妇联、文化部、中央电视台联合颁发“最佳才艺奖”。
 
  【核心提示】
 
  走进竹艺城,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陈云华声音洪亮,寻着声音找到他,不禁心头一惊,他一身朴实的行头,干净、爽快,讲话幽默,毫无架子,很难想象他就是有着众多光环、身价过亿的陈大师。陈云华幼时就开始学习竹编,如今已70岁的他仍坚守在竹编艺术的战线上。如今的陈云华名利双收,但他依旧忙碌,并且越忙越精神。
 
  竹编路上勇于探索    
 
  1948年,陈云华出生青神县南城乡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父亲早逝,靠当篾匠的爷爷编筐编篓维持生计。
 
  迫于生计,陈云华5岁就跟着爷爷奶奶外出,为别人家里编些椅子、扫帚、簸箕等生活用品。他勤学、勤练,用了比别人多的时间来研究竹编,所以,他做的竹编速度快、质量好,20岁时,他被招进村里的竹编作坊。那段日子里,陈云华遍访著名蔑匠,钻研磨刀、用刀、选竹、划篾、染色的技巧。苦练几年,竹编技术越发精湛,他成了县里的竹编“名匠”。



教外国人竹编。
 
  1984年,陈云华组织了120名学徒工办起了中岩竹编厂,一边传授竹编技术,一边生产竹编器具,琢磨着带大伙儿一起致富。可就在两年后的一天,陈云华怒气冲冲回到厂子,二话不说抄起火棍,将两个多月做出来的产品付之一炬。原来,培训班上的学生们编出的产品都不合格,卖不出去。就是这一把大火,把一个120人的培训班“烧”得只剩下16人。
 
  之后,陈云华陷入消沉,但他发现一些画家、书法家作品价值不菲,他便思索:“我为何不能用竹子编出这样的字画呢?”几个月后,陈云华的第一幅竹编书法作品问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陈云华向千年伟人苏东坡致敬。这也是青神有史以来的第一幅用竹丝编制的竹编书画作品。
 
  这幅竹编书画作品创作成功后,陈云华将竹编与文化紧密结合。紧接着,陈云华编出了《赤壁怀古》,此作品很快被人以200元的价格买走,从此,陈云华的订单蜂拥而至,也坚定了陈云华的信心。    



陈云华现场演示青神丹竹的柔韧性。
 
  做手艺与做人的道理
 
  “做手艺和做人是一样的。”陈云华说,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不怕困难,就要想方设法做好。
 
  陈云华坦言,他对竹编有一种情怀,每当看到一幅作品在自己手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内心就非常激动。
 
  1992年,陈云华指导编织《清明上河图》,这幅巨作里有各色人物814个,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想要用竹编来编织此作品,难度可想而知。
 
  起初,陈云华用每厘米22根竹丝的方式来编,他发现其中的一些人物神态极细腻而难以表现,但大家觉得一点小问题应看不出来。直到编了两个多月后,陈云华认为其太丑。他狠下心,把它全部扔掉。


     随后,陈云华琢磨问题出处。他认定是竹丝细度不够,于是他改良编制方法,把原来每厘米22根竹丝又四分成更细的竹丝,这样,他又重新开始了,最终完美地完成了这幅巨作,卖出了12.6万元的高价。后来,陈云华和他的弟子又陆续创作出几幅《清明上河图》,其中一幅卖出了106万元。
 
  创新路上勇敢迈开步子   
 
  从最开始的心编、仿编、坐标填图后数篾编到看图编织,陈云华大大加快了竹编艺术的编织速度。
 
  1986年,陈云华打破竹编只有双色的祖传格局,赋予竹编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回归自然的色彩,他用多色竹丝创新编出了《峨眉云海》,2008年,他突破最难的过渡色问题,完成了“彩色竹编”的研制,在竹编技术长河中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
 
  陈云华从事竹编艺术的开发、研究40余载,已获2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项,是他发明了排针,把竹片分成细如发丝的竹丝,由他独创的"单色双面隐形"竹编艺术享誉海内外。陈云华一生都在研究发明。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平面竹编的时候,陈云华陆续创作了一批震惊世界的作品。他编写了10套竹编教材,其中有5套在国际上发行使用,编写了13套“中国主编博物馆丛书”,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当今竹编与竹艺世界。
 
  从1990年开始,陈云华购买一些旧竹编艺术品,他说他只想把有重大意义的竹编艺术品留给后人。
 
  2008年,陈云华创办的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正式建成,里面陈列的竹编艺术展品承载着中国和世界的竹文化,记载着竹编艺术的发展历史。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