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
  • 站内

当前位置:

眉山新闻网

>

新闻

>

微信精选

探秘眉山历史名人之王弗:知书识礼 一代贤妻

新闻来源:      

更新时间:2016-09-04 11:09:28      

责任编辑:


  
 
苏轼和王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眉山网记者 张玉
 
  【核心提示】

 
  王弗,一个叫多情才子垂泪的女人。
 
  王弗是青神县人,北宋大文豪的结发之妻,她自幼熟读诗书,才貌双全,十分贤惠;她柔情似水,正好弥补了苏东坡如火的性格,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东坡于生活、政事上的好帮手。无奈,红颜薄命,王弗在年仅27岁时就病逝,但她的美好却深深地留在了苏东坡的心里,以至于在她去世十年后,苏东坡依然经常想起她,还为她写下了千古名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首千古爱情绝唱,成就一段爱情佳话。
 
  “唤鱼联姻”传佳话
 
  王弗生于北宋宝元元年,出生于青神县南十五里之何村,其父王方为乡贡进士。王方因不愿入仕为官,便在青神中岩寺上寺旁修建了“中岩书院”,以设馆收徒为业。王弗自幼聪明伶俐,随父熟读诗书,随母巧习女红,长成后,更显身材窈窕,温柔妩媚,才貌双全。
 
  北宋皇祐三年,眉山城里的苏洵因其岳父母家在青神城南程家嘴的瑞草桥畔,紧邻何村,早年游学时便与王方是至交。为此,1051年,苏洵把年少的苏轼送到中岩书院拜王方为师,完成学业。
 
  苏东坡读书时常到书院附近的一个深潭游玩,且喜欢拍手唤鱼,鱼儿习以为常,一听到掌声便浮水游跃,苏东坡心想:这样美好的地方,应该有个美好的名字,于是向老师述说了意愿。于是,王方邀请了县内外学识渊博的人士商榷,举行予池命名投笺盛会。
 
  会聚在鱼池的文人雅士,纷纷投笺,有的人认为叫“藏鱼池”好,有的认为叫“引鱼池”好,也有的认为叫“跳鱼池”好,这些名字不是过雅,就是落俗,都不中选。独有苏轼投的 “唤鱼池”堪称风雅。王方正在精心琢磨之际,爱女王弗也在家中投笺题名“唤鱼池”,写在红纸帖儿上,叫小丫环送到会场,王方看后情不自禁地说:“这简直是和苏轼不谋而合,韵成双壁。”
 
  后来,苏东坡手书的“唤鱼池”三字被刻在了池壁上,经可三丈,秀美俊拔。王方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是时,苏轼19岁,王弗16岁,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虽然无法考证,但为苏东坡与王弗的爱情故事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清人蔡廷曾有诗赞曰:“唤鱼自昔慕坡公,古今虽殊兴致同。”

 

苏轼和王弗塑像。
 
  贤惠精明辅助东坡
 
  王弗性格“敏而静”,知书明礼,与愤世嫉俗的东坡刚好形成互补。如果说东坡是太阳,王弗则是一轮弯月,如水的月光柔化了东坡心中过分的激进。
 
  婚后,王弗见苏东坡读书,就守候在旁边,终日不肯离开。苏东坡以为这是新婚的妻子亲近丈夫,后来,苏东坡背书时偶然忘了下文,王弗就给他提示。开始,苏东坡并未留意,当妻子提示他几次之后,他觉得妻子可能知书,便以其他书的内容考问她,她都能回答出来。这让苏东坡对王弗刮目相看,并用“敏而静”对王弗进行了高度赞美。
 
  嘉祐四年(1059),苏东坡父子三人在家守程夫人孝满后,便奉诏入京任职,王弗也随苏东坡进京。后来,苏东坡被任凤翔府签书判官,王弗随夫到凤翔,服侍其起居生活。苏东坡是个不拘小节的人,因年轻无处世阅历,对人耿直,毫无防范之心,总认为人们都是善良的。“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王弗经常提醒苏东坡,要东坡记得父亲临别时说的话,凡事都要小心慎重。
 
  苏东坡当时的名气已经很大,所以有不少人来造访他。每逢苏东坡在客厅里与客人谈话,王弗便在站在屏风后面听。有一次,客人走了,王弗就反复给东坡说:“这个人总是揣摩你的意思来说话,不肯对你说出他自己的真正想法。这种人很可怕,你今后不要跟他交往。”有人急于与苏东坡亲厚,王弗又提醒东坡:“这个人迅速与你结交,他抛弃你也必然迅速。”后来的事实证明王弗说中了,可见她善于识人。王弗深知在东坡的眼里,世上无一不好人,所以她十分注意帮助丈夫辨别人。
 
  不仅如此,王弗还以身作则提醒苏东坡。有一年下大雪,苏东坡所住官舍的一棵大柳树下,有方尺之地不积雪,雪停了,那地方居然隆起数寸。苏东坡猜想那是古人窖藏丹药的所在,意欲发掘。王弗便委婉地对东坡说:“假如我婆母在这里,必然不肯发掘。”苏东坡听了,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便放弃了发掘的打算。可以说,王弗是一个极为聪慧的女子,她无时无刻不为苏东坡忧心,又以合适的方式提醒东坡,是东坡政事和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王弗画像。
 
  一种相思传千年
 
  能与王弗结合,可以说是苏东坡的一种幸运,只可惜,红颜薄命,王弗英年早逝,空留下叹息声无数。
 
  北宋治平二年(1065)五月,苏东坡在京城直使馆任职期中,王弗不幸病逝,年仅27岁,临终留下了一个6岁的儿子苏迈。苏东坡悲痛欲绝,暂将王弗安置于京城西郊。第二年,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也在京城病逝。
 
  苏洵临终前,曾对苏东坡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必葬其故(东坡母)之侧”意思是说:你的妻子王弗和你是患难之交,你千万不要忘记她,你母亲生前很喜欢这个儿媳妇,你一定要将她迁葬于你母亲的墓旁边。为此,苏洵死后,苏东坡便停职服孝,将父亲和王弗的灵柩不远千里,送回眉山,遵父洵遗训,将父亲的灵柩和母亲程夫人合葬于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今东坡区土地乡),将王弗葬于父母墓旁,苏东坡在王弗坟地的山上植一万棵松留作纪念。
 
  十年后,苏东坡在密州担任知州。有一天夜里,他忽然梦见回到眉山老家看见了王弗,醒来便作了《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这首悼亡词是词的发展史上的第一首悼亡词,也是所有悼亡词中最感人的一首。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他并没有思量她,但总还是忘记不了她——这是一种难以抹掉的下意识的思念。没有刻骨铭心的情感,哪来这种思念?
 
  可以说,苏东坡永远不会忘记王弗。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一首千古爱情绝唱,九百多年来,这首词在不同的年代一直广为传诵着,是文学史上众多悼亡作品中最突出的一首。苏东坡用白描的手法,极写夫妻之间生离死别最撼人心魄的一幕,夫妻生离死别的思念,无不令人动容。
 
  【赏析】
 

  附一:《亡妻王氏墓志铭》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君得从先夫人于九泉,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注:参考书籍《大写三苏》《锦绣青神》】
 
  【注:本版图片皆为资料图片】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蜀ICP备09029749号-1 眉公网备:51140002000014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川)字第115号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敬请告知!网友在本站发布的信息与本站无关或者不代表本站观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80003 联系电话:38166855 邮箱:msxwwb@163.com

川网公安备 51140202000199号

分享到